首页 -> 2008年第2期

浅谈职业中学文化课的教学

作者:薛丽丽




  党的十七大为职业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对职业教育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职业教育工作者肩负着为祖国建设培养大批合格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的重担,使他们不仅要掌握精湛的专业技能,也要具备必要的文化素质,所以,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近几年,职业学校的生源在政府的扶持下,虽然人数呈上升的趋势,但学生综合素质普遍较差,大多数学生已厌倦了对文化课的学习,学生不乐学,是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师面临的普遍问题,如何调整自己以适应新形式下的职教发展呢?
  
  (一)文化课教师应树立为专业课服务的意识
  
  文化课教师绝大多数毕业于普通师范院校,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也习惯于用普通教育的思维。但是,随着教学活动的不断深入,文化课教师越来越体味到,文化课教学应强化服务于专业课教学的意识,不能脱离专业课。你所教的应是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习专业知识有帮助的,学生乐于接受的。这就要求文化课教师要和专业课教师多沟通,多交流,深入了解不同专业对相关文化课的要求,力求在文化课的学习中有机渗透与培养专业综合素质有关的内容,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文化课的教学要适应不同专业的需求
  
  文化课是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基础学科,是学生学好专业课的辅助工具。从教材的编写上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它着眼于普通劳动者的素质培养要求,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和上具性:文化课不能没有,但也没必要象普通高中那样按部就班的教学,而是坚持够用的原则。在内容的选择上要跳出学科课程体系,从提高素质和加强应用的角度选择教材的内容,满足专业岗位要求。比如对于语文课的学习,可以多采用活动课、实践课的形式,开办课前一分钟演讲、讨论、辩论,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一些应用文的练习来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文字能力和将来的应岗能力;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欣赏课,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多朗读一些文学作品来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教师引导学生看一些新闻报刊并进行分析,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再比如对于英语课的学习,可以通过简单而实用的口语练习,让学生敢说英语;阅读一些浅显的英文报刊或英文文学作品,看英文对话的影视作品,欣赏和学唱英文歌曲,通过师生间的互动来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时,教师要侧重发挥英语学科的实用性,培养学生能进行简单的英语会话和翻译即可。而数学课的教学,更应注意内容的选择和兴趣的培养。
  职中的学生基本上数学底子都比较薄,基础较差,对学习没有兴趣,那么教师选择内容就要做到有针对性,可将数学内容分为:基础数学和专业数学两部分。基础数学的教学内容应包括预备知识、集合与函数、指数与对数、三角函数、解析几何初步、立体几何初步、数列、概率与统计初步等内容;而专业数学内容的选择要满足各教学部的各大类职业岗位群对高素质劳动者的特殊要求。如车工工艺专业,就要学生对立体几何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通过学习,树立空间感。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因此,数学课的教学内容中,应增加计算器使用的相关知识。对即将就业的学生,数学课内容的选择还要为学生的上岗工作做准备。比如会计专业学生的分配,一部分要面向建材企业,那么,教师可在学生就业前适当介绍建材的种类、规格、单价与一些特定的计量公式,教会学生核算的方法,让文化课更好地为学生的就业服务。
  
  (三)职业学校的文化课教师应有向“双师型”教师转变的意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中职学校一些专业要想更好地发展,必须进行课程的改革和研究,这样的改革要求一些专业教师要走出去,通过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学习一些新知识,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而对文化课教师,可以通过让专业教师逐级培训,从而引导部分文化课教师向专业教师转型,来教授专业课中的基础课程,以此缓解专业改革给学校带来的压力。而文化课教师也可以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底蕴,使自己适应新形势下职教的发展,成为专业教师的后备军,作一个“一专多能”的教师,逐渐完成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变。
  总之,职业教育的春天已悄然来临。作为职业学校的文化课教师,也应抢抓机遇,大胆改革,锐意进取!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作到教学相长,使学生乐于与教师交往,从而有兴趣去学习所教的课程。文化课教师应让自己的课上得精彩实用,这样才能让学生体味到学习文化课的乐趣和意义,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文化素质,发挥出文化课对专业学习的促进作用,从而摆脱文化课为“鸡肋”的尴尬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