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本科院校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

作者:连兰萍




  [摘 要]高校学生辅导员在大学生教育管理中担负着重要任务。文章分析了新增本科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现状,论述了职业化发展趋势是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然选择,指出了职业化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素质要求,提出了推动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途径。
  [关键词]本科院校 辅导员 专业化
  
  近年来新增了许多本科院校,而这些学校前身则多为专科学校地处高等教育相对不发达的中小城市。因此,这些院校在跨入本科院校的行列之后,管理模式必然发生转变,因此,在学生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方面,同样也有一个转变的过程。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加强对新增本科院校学生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
  
  (一)新增本科院校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
  
  1 专业人员不足,在岗人员素质不高。根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的规定,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但是,由于辅导员工作的繁杂性及风险性,辅导员配置比例往往不足。尤其是新增本科院校从专科学校跨入本科序列之后,招生进一步扩大,师生比例也是随之扩大。因此,相当一部分新增本科院校的辅导员存在着短缺的局面。
  此外,当前的学生辅导员队伍,大多数没有参加过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管理理论、就业指导等知识的系统培训,其知识结构难以适应教育体制改革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不完全具备从事学生教育、管理、咨询、辅导等工作的相关业务素质和基本的工作方法及能力。即使是曾经受过系统培训的,由于平时工作繁忙,缺少继续教育的机会,加上一些学校不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导致辅导员知识老化,方法陈旧落后。
  2 职责定位不明确。2006年9月1日起施行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第3条中明确规定了“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学生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但在实践中,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却不是那么清晰,甚至错位。其中原因既有学校的因素,也有人们对于学生辅导员角色的定位认识的偏差。
  
  (二)专业化是新增本科院校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然趋势
  
  由于学生辅导员承担着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乃至日常管理等与学生成长成才息息相关的工作。因此,学生辅导员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是学生成才最直接的引路人,是高校正常教学秩序的直接维护者,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直接组织者,是高校校风学风建设的直接实施者,是大学精神的直接营造者和传播者。因此,这就决定了学生辅导员队伍应该是一支政治素质高、理论功底强、业务能力精、专业化程度高,能保证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职业化队伍。但目前一些高校学生辅导员的现状却令人担忧。所以,加强高校学生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应成为一种必然,也只有建立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才能有利于提高辅导员的整体素质,有利于稳定辅导员队伍,有利于提升辅导员的社会地位和学术地位,有利于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加强高校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也是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保证。
  
  (三)学生辅导员专业化的素质要求
  
  美国工程师学会报告认为:“把技术上有才干,但管理上没有受过专门训练的技术人员选拔为管理人员是一种愚蠢的做法。”因此,作为一名称职、合格的高校管理工作者,必须既要具备某一学科领域较为宽博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学识水平,即管理的技术能力,又要有丰富的管理科学理论和较强的组织管理协调能力,更要有管理工作所必备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及创造性。那么,对于新增本科院校的学生辅导员而言,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
  1 良好的道德品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崇高的人格是一种无声的力量,会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感召力。由于学生辅导员职位的特殊性质,学生辅导员必须是德才兼备、具备良好道德品质的人才能选拔担任学生辅导员。学生辅导员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并身体力行,就为学生做出了表率,进而达到论语所说的“子帅以正,孰敢不正”的效果。否则就会出现“上梁不正下梁歪”的情况,轻则给学校的管理带来危机,重则误人子弟,危及社会,有损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2 过硬的专业知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高校不仅要重视对大学生的专业素质教育,还要重视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健全人格、文化修养、纪律法制、心理健康等综合素质的教育,教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发展的本领。同时,学生必将更加关注自身的全面发展和成长过程中遇到的许多现实问题。所以,一个合格的高校学生辅导员的基本素质应包括过硬的专业素质、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时事政策、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以及就业指导、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教育的基本原理、规律和方法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是一个学生辅导员带好一个团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掌握较为过硬的专业知识,是高校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学生辅导员的基本要求。唯有如此,学生辅导员才能应付自如。
  3 良好的协调能力。由于学生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决定其必须跟学校的不同的行政部门,老师、学生、学生家长,社会等方面打交道,所以良好的协调能力是必要的,唯有如此,才能胜任工作。
  
  (四)建设高水平学生辅导员队伍的对策
  
  “职业化”一般具备三个要素:专业人员和专门职责,健全的职业组织体系,良好的职业环境,因此,建设高水平的学生辅导员队伍应从以下三方面开展。
  1 把好进口关,选拔高水平且符合工作要求的学生辅导员,完善辅导员的聘任制度。选拔学生辅导员,应根据学校长远规划、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规划制定辅导员的总体人数和群体结构。从源头把关,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实现政治辅导员队伍知识化、专业化。一方面稳定现有辅导员队伍,把那些真正热爱学生工作、乐岗敬业的同志吸纳进学生辅导员队伍: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大量的研究生以及双学位学生毕业,招聘新的辅导员应坚持高质量、高层次,尽可能以研究生为主。可以考虑学科需要,尽可能地选择一些既懂专业,又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的人员。
  2 明确学生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学生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是开展工作的前提,必须严格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