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初中英语教科书中传统文化信息的分析与建议

作者:苏 勤




  [摘 要]教科书作为一种载体负有传承人类文化的使命。一方面要将人类的现代文明成果载入历史,另一方面要延续传统的文化,而传统文化又是生发现代文化的根基与源头。在英语教科书的编制中,重视传统文化的选择、设计、开发,对于学生理解世界文化、增强跨文化意识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试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初中英语教科书的编制、设计进行考察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供教师及课程研究者参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英语教科书 分析与建议
  
  “文化”这一概念最早由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1871年提出,意为“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与习惯的复杂整体”。此后,文化的定义层出不穷。中国知识分子王小波概言:文化是一个社会里精神财富的积累,通过物质媒介(书籍、艺术品等等)传诸后世或向周围传播。文化是创造性劳动的成果。
  “传统文化”则是指文明史上和历史上存在过的、发生过的、被今天记忆的人类生存方式和生存乐趣,以及在今天仍然被沿用或有所变异、有所发展的上述生存方式和生存乐趣。换言之,传统文化是指民族文化发展中积淀的相对稳定的东西,是支配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某种习惯的程式。
  教科书作为文化的载体,将人类几千年积淀下来的精神财富经过精心筛选,有计划有步骤地传承给下一代。英语教科书所涉及的文化内容不仅包含知识文化的内容,还因为英语作为一种语言负载着交际的功能,理应包含交际文化的内容。英语教科书的知识文化是指教材中出现的文学、历史、政治、地理、经济、建筑、艺术、科技、宗教、哲学等文化现象。而交际文化则是指风俗习惯、生活方式、风土人情、饮食文化、大众体育、流行音乐、幽默笑话、教育、大众电影、体态语、节假日、信仰等社会文化或语言现象(如问候、致谢、称呼、习语、委婉语和禁忌语等)。
  考察现行英语教科书中的传统文化,仍将沿用上述对文化的分类,将英语教科书中的传统文化分为:传统知识文化、传统交际文化。
  
  (一)传统文化信息在《英语(新目标)》中的分布
   
  
  本研究选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新目标)Co for it!》学生用书1~5册作为考察分析对象。
  
  (二)传统文化在教科书编设上的合理性
  
  1 由上表可见,自2册始,传统文化单元数有所增加,并附设了两个文化单元;3、4册从所占比例上看似乎有所减少,但从篇幅上看,前三册中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都较为分散或以小短文的形式呈现,后两册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增设了阅读的板块,篇幅的增加以及知识文化的进入,使得传统文化的信息量仍保持增加的态势。从知识文化与交际文化的分布上看,交际文化的比例远大于知识文化,充分体现了初中英语教材注重语言交际功能的特性。
  2 在对文化理解的把握上,该教材遵循了《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只对具体的、个别的传统文化知识和传统文化现象进行理解。了解背景、渊源、文化含义、宗教含义及知识现象所反映或代表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等,没有对异国传统文化评头论足,而是把它当做一种客观存在,也没有盲目追随、模仿异国传统文化的迹象。
  3 从跨文化意识培养方面,该教材注重让学生通过接触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生活方式等文化知识来加深对英语国家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使用,并反过来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形成一种世界意识。如1册第一单元My name's Gina,Section A3a,3b,3c,通过学生学习西方人的姓名文化知识,明确西方人姓和名的排列顺序;能将中国人的姓名和西方人的姓名排列顺序进行比较,找出差异;学会用英语打招呼和询问名字。教材在编排上并不把注意力放在语言本身的对比上,而是侧重对不同文化的对比,使语言活动在具体的文化背景中进行,在对比让中学生自然发现两种文化的异同。
  4 从语言运用方面来看,该教材注重将传统文化与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两方面结合起来。 比如2册Unit10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通过SectionA的Groupwork,使学生掌握主要句型结构,接着给山带有各国不同场景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场景作Pairwork对话练习以巩固句型:这些不同场景图片中就隐含着诸如饮食、旅游、建筑等传统文化信息。在随后的SectionB:Write a travel diary in Beijing 3a 3b中,从读日记到写日记的形式变化上又加入了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图片(中国长城、故宫,天安门、北京胡同),让中国传统文化的信息自然而然地渗透到了语言运用的活动中,既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结合了传统文化内容,可谓天衣无缝,起到了润物无声的作用。
  
  (三)传统文化在教科书编设上的改进措施
  
  1 力求内容与主题相一致。个別单元的板块内容与单元标题所表达的主旨不符或缺乏深度和广度的探究与发散。比如5册Unit7标题是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其中SectionA 3a的阅读内容是Travel Spotlight:Pairs,内容与单元标题还较符合。而Resding板块中,学生本希望能了解一些各国传统旅游文化,但却以一篇类似新闻报道的题材,讲述了某人横渡太平洋的故事:此处Reading的内容设计与单元主旨不符,在结合传统文化上未能达到扩展与发散的辅助作用。再如4册Unit10 It's a nice day,isn't it?单元的目标是要学会如何搭讪,可增设Reading板块,介绍有关各国问候、搭讪的传统文化常识,如搭讪的时机、礼貌、措辞、内容等。至于呈现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对话、小幽默、小品文、短剧等都是可行的。
  2 丰富传统文化的内容。教材在传统又化内容的广泛性上还需作进一步努力。比如涉及英语学科的传统文化方面,可适当增加英语诗歌、莎士比亚名剧、英国绅士文化等知识的简单介绍。再如中学生正值青春期,开始注重自己的着装打扮,但因缺乏对服饰文化的了解,往往出现标新立异、审美品位不高、盲目模仿外国衣着的现象,显得不伦不类。如在英语语料中适当增设有关服饰的传统文化内容,能开阔学生们的视野。在了解不同国家、民族的服饰文化的过程中,学会尊重和欣赏各民族的着装习惯,懂得服饰不仅仅是蔽体保暖的工具,还透露着一个人的身份、文化品位、价值观念、生活态度以及审美情趣等。学生在服饰文化的熏染、陶冶、对比中能够自己学会选择符合现有身份的服装,提高着装的审美品位。
  3 重视传统文化语言意识的培养。所谓语言意识,语言学家Donmal从语言教育的角度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