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旅游专业学生课题式学习探讨

作者:王雯霞




  [摘 要]旅游专业教学既需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又需要加强理论知识的教学,并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课题式学习是培养学生旅游职业能力的理想的教学方式。本文分析了实施课题式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探讨了实施课题式学习的具体操作和成效。
  [关键词]旅游教学 课题式学习 重要性 方法途径 成效
  
  由于职业中专旅游专业学牛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因而对传统讲授式教学有很大的依赖性。随着学生对白性学习的适应,从第二学年开始应该以能够反映学生主体性和主动性的课题式学习为主。课题式学习主张针对教学内容设计出一个个学习单元课题,每个课题围绕着一个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展开,通过学生合作、讨论来分析问题,搜集资料,确定方案,直至解决问题。笔者经过多年努力,在实施课题式教学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实施课题式学习的重要陸分析
  
  现代旅游业的产生,就是现代经济和现代社会发展的伴生物。可以说,现代旅游业的发展是多种行业的综合发展,离开这些行业的发展,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旅游产业。从理论上说,旅游科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高度交叉的学科,综合了经济学、管理学、文化学、园林学、统计学、资源学、建筑学、环境学等内容,这些学科从不同角度探讨旅游活动的理论内涵。从实践上说,旅游业本身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产业,涉及公共关系、行政管理、法律法规、文化艺术、产品设计、景区建设、心理测量、市场营销等相关领域的技能。实施课题式学习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旅游素养,又能改变长期以来旅游教学内容滞后于实践的现象,使整个教学内容接近理论和实践的前沿。另外,旅游专业的应用性不等于操作性,不能仅限于技能培训,而是指具备较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具有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的能力,这就既需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又需要加强理论知识的教学,并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因此,课题式学习是培养学生旅游职业能力的理想的教学方式。
  
  (二)实施课题式学习的实践探索
  
  1 科学分组是前提。在课题式学习中教师必须为学生知识能力的建构提供空间上的便利,这里空间指的是学生座位的安排。“合理分组,各尽其能”是保证课题式学习能够顺利开展的前提。分组时把不同能力、背景的学生分到同一组内,使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小组不应过大,一般每组由6~7人组成,组内课桌相对集中,为学生积极交往、合作学习、公平竞争创造条件,同时针对不同的课题,每小组有课题负责人。分组时应考虑以下因素:第一,学生的成就。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认为:学生间彼此最近发展区内合作,会表现比高级活动更高级的行为。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在合作中取长补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因此要保证同一个合作小组内有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以利于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第二,学生的能力。将不同能力的学生组合在一起,例如合作学习小组中既有内向的学生、又有外向的学生;既有善于组织的学生、又有善于表达的学生。这样不仅能提高小组活动的效率,更有助于每个组员的全面发展。第三,学生的性别。在合作小组中男女同学的混编可以丰富小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视角,丰富学生的思维。
  2 合理设计课题是关键。课题式学习的一条原则,就是比学生就学科内容形成问题。教师要针对课程内容设计出一个个有相应主题的学习单元,每个课题围绕一个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展开,让学生具有对知识的好奇心,然后去探索,形成答案。所以课题的提出是课题式学习的关键,它为学习者提供了明确的口标和任务。
  课题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始终坚持以社会对旅游人才的要求为依据,来确立专业培养目标,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来选择、整合、优化学习课题。课题要涵盖职业能力所包括内容,同时还必须是开放的问题,设计的问题是基于真实职业背景下实践性强的任务和课题,因此反对教师简单化地处理教学内容。设计的课题还应该突出学习内容的应用性、前沿性和开放性,以保证学生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掌握从事旅游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例如笔者曾带领学生在天台山实地调查天台山旅游资源与旅游环境保护现状和破坏情况,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确定“天台山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为主题的课题,要求学生设计出能反映天台山特色的旅游线路,并提出保护天台山旅游资源与环境的措施。又如在地貌旅游资源中,笔者搜集大量各种典型地貌旅游资源图片,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和其他文字材料的学习内容,判断这些图片是何种类型的旅游资源,在判断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以导游身份,向游客解说这种旅游资源的成因,形态特征、美学特征。
  3 指导小组合作学习是重点。当学生接到课题时,必须明确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学习什么知识,即要清楚这个问题背后隐藏着什么知识。如在设计反映某区域主题的旅游线路时,学生要明确除了要具备线路设计理论知识外,还应知道相应区域旅游资源特征,该区内哪些景点能反映这些特征,然后根据其分布和交通网将其串成线路。这种学习过程,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获得要比被动识记效果来得好。
  当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后,就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式的“在做中学”的学习过程。如在旅游线路模块中,小组成员先自学相应区域旅游地理的材料,同时在网络资源库中搜索相关材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此外学生之间可以通过网络载体进行沟通交流,学生之间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协作学习,拓宽广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进而总结出本区的旅游资源特征,确定出最能反映这些特征的主题。如东北区线路主题是“黑山白水、林海雪原、火山熔岩游”;西南区是“民族风情和岩溶景观游”;华中区是“三国、三峡黄金线路游”。然后小组成员分工,有的继续从网络资源库中收集有关景点的资料,有的在较大比例的区域地图上将这些景点注出,接着根据资料,集中讨论线路的景点组成、交通工具行程安排。由于本课题要求学生解说景点和线路设计理由,所以当设计好后,学生还必须为解说做准备。在这个过程中,既有分工,也有合作,而且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学习,在活动、解决问题中学习。而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学生之间交流、争议,不仅使学生对知识有更高层次的建构,而且发展了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学生遇到不同的困难做出适时的反馈指导和必要的指导。特别是学生面对比较丰富的信息资源时,容易出现学习行为与学习目标相偏离的情况,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设置关键控制点,规范学生学习,引导学生朝着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在学生讨论中设法诱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错误和片面认识。教师对学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