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就、问题与内涵建设的思考

作者:屠莲芳




  [摘 要]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猛,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但由于高职教育发展历史太短、发展速度过快,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严重制约了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既有社会和政府的宏观调控层面的,也有教育行政部门和相关部门的中观指导层面的。还有学院自身内涵发展的理念、功力、基础方面的等。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提出了加强政策引导,为高等职业教育创造宽松的办学环境,政府全面统筹、指导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健康稳步发展,坚持科学定位、展开高等职业教育自身作为,突出教学中心、抓好“四个建设”的对策与思考。
  [关键词]高职教育 发展成就与问题 内涵建设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成就辉煌创造了世界教育奇迹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也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含数量很少的专科学校,以下同),在党和国家的大力倡导与支持下得到迅猛发展。到2006年6月,全国不含普通高等院校(本科)设立的独立高职学院约1200所、同期全国普通本科院校为719所,不含本科院校办的二级独立学院317所,高职院校已经占全国高校总数的61%。2005年底,全国普通高校全日制在校生总数1600多万,高职院校的在校生约800万,约占50%。2006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总数530万,其中本科招生260万,高职院校招牛270万,首次超过普通本科院校,占招生总数的52%。我国高职院校的院校数量、在校生人数和当年招生数量三大指标,已经占据了全国高校的半壁江山。无论是全国高等教育的总量,还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增量,我们都不难得出结论:正是因为有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我国才能够在不到10年的时间,实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精英化阶段向大众化阶段的历史性跨越,极大地、较快地提高了我国国民的素质水平。2005年统计资料显示,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1%,创造了世界教育史上的巨大奇迹,也创造了当代人类进步史上的奇迹。同时,我国的高职院校服务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源源不断地为国家现代化建设输送愈千万的各类专门人才,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的人才支撑和生产力保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回顾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 起步比较晚,发展超常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短期职业大学,之后10多年的时间处在调整发展时期。经过80年代与90年代初期的起步发展,高等职业院校逐步引起社会的关注。1991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了“努力办好一批培养技艺性强的高级操作人员的高级职业院校”的任务。1994年教育部第一次把“推动职业大学的改革和建设”纳入工作重点。1998年以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政策、措施,推动了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1998年,李岚清副总理指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为更多的高中毕业生提供上大学的机会;1999年,教育部、国家计委下发了《关于试行按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2000年,国务院下放了高等职业学校的审批权、计划权;决定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自行审批设立高等职业学校,招生计划由省确定。根据这一系列大好政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党委、政府抓住机遇,大力支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从1999年到现在短短6年时间,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突飞猛进,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2 学校规模大,在校学生多。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各地人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全力支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高职教育在短时间快速完成资源整合、基本建设的创建阶段和规模扩张的初期发展阶段。而且高职院校建设的起点比较高,规模比较大。从全国范围内分析,平均每所高职院校在校生规模达6600人左右,东部和内陆发达省份的高职院校达到校均在校生9000多人。40%以下的高职院校达到千亩校园,万人大学的规模。
  3 行业覆盖广,专业门类全。在高职院校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各省、市、自治区和各地、市、州,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和国家教育部门关于高等职业院校布局的指导性意见,在全国绝大多数的地、市、州建立起了一所以上规模较大的综合性高职院校,面向社会开办门类繁多的应用、实用专业,专业门类覆盖了与社会经济发展有关的第一、二、二产业的各个领域,另外约有近2000所行业类中等专业学校、中等师范学校、职工大学、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整合成约600所左右的行业类高职院校,继续保持原有的行业基础、行业背景、行业优势。这批行业类高职院校经过升格以后的专业整合,资源优化配置,行业、专业优势更为明显,已经初步形成能够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实用技能型人才的广泛需求的人才培养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我国高职院校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大局,跟踪经济产业布局,结构调整,发展方向,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培养方向,不断开设新专业,改造老专业,淘汰过时专业,形成优势专业,行业类高职学院开设的专业一般都涵盖本行业几乎全部的工种、岗位、岗位群、岗位链,呈现出生机勃勃、灵活多变、与时俱进的大好局面。
  
  (二)影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
  
  总体上说,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道路是完全正确的,发展势头是令人欣喜的,取得的成绩是巨大辉煌的。但是不能不承认,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毕竟还不到10年,如此快速地超常规跨越式地发展,从理论上来说,是违背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的。从目前显现出的一些问题来分析,从办学理念、培养目标、管理体制、管理水平到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都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影响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严重制约了我国高职教育的内涵发展,主要表现为:
  1 高职发展速度过快,学校外延发展过多。高职院校发展过快,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社会承载能力。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战略布局,原则上是一个地市州建一所高职院校,主要是为地方经济培养紧缺的高技能人才。但事实上,全国各地市州的平均值已经超过了两所以上,当地可以提供的就业岗位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毕业生的就业需求,相当多的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要到异地去求职就业,造成地方政府投资办学,为外地培养人才,政府不满意,学生就业不乐观的局面。高职院校发展过快的另一个问题是,学校规模急速膨胀,过多注重外延发展,超过了社会对学校教育资源的承载能力,学生不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培训,质量下降,有的弄虚作假,编造虚假就业率,学生不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