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加强电子技术实训的教学指导

作者:牛永奎




  摘要 教师在指导实训过程中,一要做到脑勤、嘴勤、手勤;二要注意及时讲解一些带有倾向性和普遍性的问题;三要多发现典型,树立典型。不断采用多种灵活的指导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电子技术实训 指导教师 教学指导
  
  实训课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一门主修课程,也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关键,它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本专业技术理论知识的应用,又能让学生掌握本专业工种操作的技巧,并达到操作熟练的程度,从而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中级技术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对实训课的指导工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也是实训指导教师应该探索的新问题。
  
  (一)实训前的指导
  
  1.端正学生对实训的思想认识。对于实训课,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理解与认识。有的学生认为学习好理论知识才是重要的,实训课只不过是一种形式,因此轻视实训课的学习;而有的学生认为自己是学专业的,学校搞实训课没有必要,因而也鄙视实训;还有的学生认为实训课是难得的放松一下的好机会,可以无忧无虑轻松几天,所以忽视实训;也有的学生对实训课具有无名的担心和恐惧的心理,怕自己干不好,达不到要求,完成不了任务等。总之,学生的心态是复杂的。指导教师应该找准学生对实训课所持有的各种错误的、片面的认识,予以正确的指导,使他们能够以积极的、健康的心态投入到实训中去。
  
  2.明确实训的目的,内容和要求。在人才市场上,学历的高低早已不是企业招聘人才的唯一标准,大多数用人单位更注重员工实际能力近年,我校就对高职教育推行“双证书”制度,毕业生要拥有“双证书”即要求高职学生取得毕业证书同时又要通过职业技能考核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一般来说,学历能够代表学生的学习经历,而职业资格证书更能够准确地反映其职业的能力与水平。毕业生拥有双证书,体现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使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得到增强。只有让学生真正明确实训是获得“双证书”必不可少的实践环节。只有目的明确了,才能激发求知的动力。才能使学生对实训教学内容产生兴趣,从而贯注感情地去参加,主动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
  
  (二)实训中的指导
  
  实训过程中的指导,不能只例行检查,看看就可以了。而是要点面结合,在实训过程中既要集体指导,又要个别指导。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心理问题,要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建议和解决困难的办法,同时要帮助学生们消除气馁、压抑、失落、自卑、自负等不良的心理倾向。经过多年的实训工作指导,我们对电子技术实训采用的是五步教学模式,五步分别指的是:制定技能目标、安装工艺分析、示范和操作练习、巡回集体及个别指导、总结评价。
  
  1.制定技能目标。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和全而性原则,我们制定出一系列技能目标。电子实习的培养目标侧重于:训练学生接触使用电子仪器、仪表,掌握电子仪器、仪表的性能;掌握使用仪器仪表检测各种电子元件的使用方法,训练学生掌握焊接工艺,训练排除电子线路故障的能力,掌握调试电子线路的能力。比如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必须通过中级电子装接工职业技能考核。而实训课就是围绕学生所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应具备的基本技能进行全面的培养与训练。
  
  2.安装工艺分析。技能操作的工艺技术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够保质保量的、成功完成实训任务。如果安装或焊接工艺不规范,就无法达到技术要求,因此学生初学时,教师要把各环节的安装工艺进行详细分析,同时要指导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用到实践当中去。随着学生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再逐渐由浅入深的过渡到由学生分析讨论自行设计安装的工艺过程,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3.示范和操作练习。正确的操作方法和规范的动作是掌握技能的前提,对初学者来说,教师一定要对每步操作做正确无误的示范,可采用总体示范与个别示范相结合的原则。如指导教师如何使用电烙铁焊一个焊点,使焊点牢固光滑,学生要做到先看后练,再改进。学生的操作包括基本操作、综合练习和独立工作三个由低到高的练习阶段。动手操作是实习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培养学生技能技巧的关键阶段。不断引用多种灵活的示范方式,促进全体学生共同提高。
  
  4.巡回指导。巡回指导是发现实训中出现的各种具体问题,采用集体与个别指导的一种方法。巡视中除了指导学生掌握技能的方法、纠正不合理的工艺和错误的接线等问题。教师在指导过程中,一要做到脑勤、嘴勤、手勤;二要注意及时讲解一些带有倾向性与普遍性的问题;三要多发现典型,树立典型,不断的采用多种灵活的指导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5.总结评价。总结评价可以在实训操作完成后进行。由指导教师组织进行,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先做出评价,鼓励学生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通过学生自测和教师测试,如电子线路的静态工作点,动态参数的测试,不仅能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更能让学,它们了解自己的不足,自己教育自己,从而有利于他们之间比学赶超的风气的形成。评价要形式多样,可以分小组进行,也可以全班进行,气氛要活跃。要尽可能调动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思维,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讨论和交流。不把评价搞成老师对实训个人的评说。
  
  (三)实训后的指导
  
  1.体验社会化劳动的特点。社会化劳动程度高,意味着劳动者需要与他人进行分工合作。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是一种劳动能力,也是一种适应现代社会的基本素质。实训课是一种动手操作的实践教学,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按时间先后将不同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有时还需要与班组其他人有序的合作,指导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的劳动精神,也可以培养学生提早进人职业角色,尽快适应社会化劳动环境的需要。
  
  2.体验劳动成果的愉快。理论课教育侧重于大脑的记忆理解功能,而实训教学更侧重于劳动对象的操作,每一步的劳动成果都可以直观的体现出来。能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对学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极为有效的精神激励、在电子实训中,学生们听到自己安装的收音机响了,内心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只有品尝过劳动成果,才会有动力去继续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3.体验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实训结束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填写实训总结报告、整理实训日记,这些看似小事,实则不然必须让学生把实训中的零散的,肤浅的、感性的原始数据和材料、认识升华的集中的、深入的、理性的认识。而这种升华是通过实训总结来进行的。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及时记录原始数据,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反映实训成果,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实训总结,不但要考察学生实训是否认真,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而且还要发现实训中遗留了哪些问题,总结出哪些成功的实训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实训层次,并进一步提高实训工作指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