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中职学校旅游专业文明礼仪教育的意义

作者:刁益峰




  [摘要]本文着重阐述了文明礼仪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中的意义,陈述了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如何培养旅游专业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
  [关键词]中职旅游专业 文明礼仪教育 意义
  
  礼仪是人们在交往活动中为了保持社会正常秩序所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什么是礼仪呢?简单地说,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礼仪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是城市的脸面,更是国家的脸面。所以,讲文明、用礼仪,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在封建社会,礼贯穿于上至社会法典,下至家庭生活的社会各个领域。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如今,礼仪的内涵和外延都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不再是纯粹的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了,那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礼仪已不复存在。不过作为一个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礼仪仍然渗透在社会的各个环节、各个角落。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每个人的言谈举止都体现出他的行为是否文明,是否合乎礼仪。讲得轻一点,人们之间在相互交往中,特别是在与外国人交往中,如果不注意文明礼仪,会被人家耻笑,讲得重一点,不同民族之间,如果不互相尊重(各自的风俗习惯或礼仪),有可能会挑起民族仇恨和争斗。
  社会在进步,然而一些人的礼仪观念却在逐步淡化。去年“十一”黄金旅游周期间,不少游客的种种不文明的行为举止让全体中国人为此而蒙羞,以致新加坡等境外旅游国在许多游览胜地均用醒目的中文写上“请勿随地吐痰”等等标语。黄金周结束后,举国上下大谈礼仪教育,其实礼仪教育不是一般的礼貌教育,而是一种道德修养,健全人格的教育。礼仪教育应该从孩童、从学生抓起。众所周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生源素质较差,这不仅仅表现为文化基础知识差,更表现为行为习惯养成差,缺乏足够的文明素养,遇事往往缺少个“理”字,从而导致处理事情无礼无节,甚至出现有辱人格和国格的行为。笔者认为,对于将来从事旅游服务的学生而言,礼仪教育更具有特殊的意义。
  
  一、礼仪教育是旅游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这首先是人学!”旅游业礼仪教育既要从旅游从业人员的外部入手,强化职业道德意识,尤其是服务意识的培养,又要结合实践,强调旅游从业人员应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尤其是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的学生将来从事的是最基层的旅游服务工作,为游客提供的是商对面的直接服务。如果他们在进入旅游行业之前没有接受一定的基础礼仪教育,则可能在待人接物时出现礼仪不规范现象,那么必然会引起游客的投诉,旅游职业道德建设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说,从日常生活中的站、立、行、走等各个细节的培养到学会尊重他人都是必要的。礼仪是建立良好社会关系的基石,礼仪教育更是旅游职业道德建设的起点和催化剂。
  
  二、礼仪教育是改善我国旅游业现状的重要举措
  
  旅游业是我国年轻的、新兴的一个具有服务性质的综合性产业。旅游从业人员的礼仪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旅游业的整体水平和旅游业的前景。我们也知道,旅游业的竞争已经从硬环境层面转变到软环境层面。同样是“五星级”的饭店,设备、设施等外部环境都很相似,但客源状况却大相径庭,究其根本原因是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客我关系的处理、礼节礼貌等方面的礼仪修养有所不同,这种旅游业的“无声招牌”,哪怕只有一点点的差别,它都会产生巨大的效应。目前我国旅游业与国际旅游业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加强礼仪教育仍是改善我国旅游业状况,促进我国旅游业与国际接轨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礼仪教育是培养个人风度与气质的重要手段
  
  孔夫子曾经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可见礼仪教育对培养一个人的风度和气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风度是一个人精神、气质、举止、行为以及姿态的外在表现,是以内在素质为基础的长期生活习惯、性格、品质、文化、道德和修养的流露,它通过一个人的言谈举止、衣帽服饰、作风态度等形式表露;而气质则是人们所讲的某个人所具有的魅力,一个人的气质美,才是美的全部表现。我们可以通过对旅游业的学生强化礼仪教育,达到风度和气质的完美结合,从而成就一番事业。
  由此可见,礼仪教育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关系到其工作成败的关键,,那么作为从事旅游教育工作的教育者来说,怎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一大批合格的旅游人才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学会尊重他人为起点。礼仪本身就是尊重人的外在表现形式。古今中外许多历史故事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说明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赖,在事业上才能获得成功。礼仪是一个人修身养性、持家立业、治国甲天下的基础。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强烈,不懂得尊重别人。因此教育者在从事教育的过程中要摆脱那种枯燥无味的说教,运用身边的事例,让学生明白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的道理。
  其次,要以提高本人自尊心为基础。自尊,即自我尊重,是希望被别人尊重,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容别人侮辱、歧视的一种心理状态。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入境游和出境游的比例也在不断加大。旅游从业人员会碰到各种类型的游客,有些甚至会蛮横无礼。面对这些人,一定要有礼有节,不可低三下四,更不能丧失民族自尊心。所以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应该教育学生树立自尊心,懂得自我尊重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再次,要以身体力行为行动准则,接受再多的礼仪教育,谈到礼仪口若悬河,但是在日常的言行中,平时的待人接物中展现的不是文明有礼的形象,那么就永远不可能养成文明礼仪。因此我们应该在旅游专业学生中广泛地开展礼仪教育,要从平时的点滴小事做起,从我做起,着力塑造创新、诚信、包容、文明的良好形象,逐步改变长期养成的一些不良习惯,形成良好的习惯, “礼让三先”,让中华民族真正成为文明礼仪之邦。
  总之,礼仪教育对于旅游专业学生重塑整体形象,提高整体素质,强化职业道德,提高未来我国旅游业服务水平,缩短我国旅游业与国际先进旅游业之间的差距起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