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针对课程特点充分发挥双语教学作用

作者:张 建 王传琦 闫海波




  [摘要]本文从目前双语教学在各个大学的开展情况,指出双语教学形式化的趋势,通过分析当前阶段并不是所有课程都适合或急于开成双语的形式,结合在C语言程序设计中的实际双语教学经验,提出“抓住两个特点,搞好一个设计”的思路,突出外语在本课程中的必要性,增强双语中的实用性环节,以达到双语和课程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目的,从而实现双语教学初衷。
  [关键词]双语教学 课程特点 C语言程序设计
  
  目前,双语教学在各个大学都是比较热门的话题,双语教学的地位和作用日益体现,教育部在提出加强大学本科教学的12项措施中,就包括要求各高校在三年内开设5%~10%的双语课程,并引进原版教材和提高师资水平。然而,很多学校在开设双语课程时,有很大的因素是跟政策,赶时尚,并不是完全从双语教学的规律上人手深入探究双语教学的教学方法。
  
  (一)双语教学中的误区
  
  在双语教学中,往往只重视授课的形式,很少能够做到双语和课程内容的真正融合,以充分发挥双语的积极作用,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将学科课上成了外语课。尤其是专业课的教学中,由于专业课本身在学习过程中就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以外语方式授课,如果课程的选取和双语结合性不强,那么大部分学生在接受上会有一定困难,引起抵触和反感心理,反而起到了负面作用,违背了双语教学的初衷、双语教学不同于“用外语上课”,“用外语上课”仅仅是指用完全用外语教授语言类课程,并不包含其他非语言学科;“双语教学”强调的是在非语言类学科中用外语进行教学,通过非语言类学科知识的学习,来习得外语。作为双语课,外语只是授课手段,主要内容还是对学科知识的学习。因此,要避免陷入双语教学的误区,教师要深入挖掘课程的特点,从本质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本文提出了有效实施双语教学的做法,概括为:抓住两个特点,搞好一个设计。即充分发掘和结合课程特点以及授课对象当前的特点,精心做好教学环节的设计工作。
  
  (二)深入挖掘课程特点
  
  要做好双语教学,首先要做好的就是要讲授的学科和外语之间的融合,而做到这一点的首要前提是如何挖掘课程特点,分析出什么样的课程最适合或需要尽快开成双语形式。适合双语教学的课程有很多,本文仅以C语言程序设计为例,说明如何能将课程的本质属性和外语相互融合的。
  从挖掘C语言的课程特点入手,首先C语言本身就是由美国贝尔实验室提出的,因此其书写规范,以及内部关键字都是以英文形式出现的,在编写C语言程序时,需要大量的书写英文代码;其次,程序在编辑阶段所用到的编译器原版也都是英文的菜单和信息;并且,在程序调试过程中,系统会给出报错信息,告知程序书写者程序中的错误所在,否则大多数情况下编程者是发现不了程序的错误所在,尤其是微小错误,而这些错误提示,完全是英文的,这就要求使用者要有较好的英语基础才能够熟练的进行C语言的编程;再者,C语言并不是一门非常难于理解的课程,因此在接受上给学生留有余地。
  以上特点是C语言程序设计引入双语教学形式的根本出发点。因此,C语言本身的属性,就决定其是一门可以作为双语教学的经典课程。类似的课程还包括其他的程序设计语言,嵌入式系统等计算机相关学科。
  
  (三)结合学生特点
  
  在了解英语在C语言中的重要性之后,学生们会自觉的认识到如果没有较好的英文水平就会直接影响到编程水平,因此,首先会在思想上,把英文水平摆在学习C语言的前提的高度,在思想上不排斥,甚至渴望采用双语的授课形式。
  然而,双语教学也受到学生英语水平的制约,因此在开课时机上也要有所考虑。C语言程序设计在很多专业都是到大二以后开设,这个时期,绝大部分学生刚刚经历过或者正在积极准备英语四、六级考试,相对来说,英语水平在其大学时期应该是处在上升期,甚至高峰期,这个时期引入双语教学,对于学生来说相对容易接受,并能对其英语水平起到促进作用。
  大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还不足以接受完全的英文授课模式,因此在课程进度上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合理安排课程进度,合理规划板书或课件,适当增加互动环节,激励学生兴趣。
  
  (四)教学设计
  
  首先是课件的设计,由于双语教学承载着专业课和英语教学的双重任务,因此课堂信息量较大,比较适合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要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合理的规划。由于学生在接受由英语讲授专业课的过程中,会有一定难度,因此在实践中,将每个幻灯片都设计成中英文对照两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指示汉字部分,但用相应的英文进行讲解,这样,学生的接受效果相对比较好,即可以循序渐进的提高英语应用水平,又不至于由于语言基础的障碍耽误专业课的学习,当然,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英语熟练程度和备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双语教学是语言学习所要达到的最高层次,即能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思维,并能随心所欲地在母语和第二语言之间进行切换。
  学习兴趣的设计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在双语教学中,除了课程内容上要调动学生积极性外,还要突出英语在实际应用中的特色,即增加英语实用性学习。例如可以在课堂上运用一些在课本英语中学不到的,而确实是真正英语表达中常用的表达法,以提高学生的好奇心。比如在C语言中的数字处理问题中,遇到数字2600时,一般的读法为two thousand and six hundred,而实际上,在国外经常读成twenty six hundred,学生们在知道后一种读法后,会感觉很好奇,而且比较乐于去学习类似的有特色的应用,因为,这样可以使他们的英爵听起来更像native speaker的风格,正是这样看似“小伎俩”的语言点,却往往是吸引学生接受双语教学的突破点。
  同时,还要对所教的内容进行扩展,让学生了解一下所学习的内容在当前情况下国内外的实际应用情况,激发他们学好课程的主观能动性。例如C语言在软件和硬件方面都有很大的应用前景。VC++在软件编程方面有很重要的地位,而C语言是学习VC++的基础。目前,对单片机的编程中,也越来越多的使用C语言,并且硬件设计中所用到的各种芯片,其第一手材料几乎都是英文版的,因此英语在本专业的学习上有着深远的影响,从长期的角度来讲,将C语言开设成为一门双语课程也是非常必要和合适的。
  
  (五)结论
  
  开设双语课程不能盲目的跟随形式,追求时髦,而要真正从所开设课程的角度出发,挖掘其与双语教学的结合点,精心课堂设计,使双语和课程能够相得益彰,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双语教学的优势与作用,才能真正实现双语教学的初衷,成功办好双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