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对策

作者:周赞梅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与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具体反映,支配着人们的道德行为和道德情感。它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影响着社会风气,体现着社会的价值导向,标志着社会的文明程度,而且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必须把荣辱观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真正融入到学校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中,引领学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一)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
  1、好逸恶劳,艰苦奋斗精神日渐缺失,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在消费方面,贪图享受,攀比成风,不懂得甚至不屑于勤俭节约;在生活上,好逸恶劳,自私自利,只知享受权利却不愿履行义务;在学习上,投机取巧,逃课、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尽管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但不能丢掉艰苦奋斗的作风,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2、自我意识膨胀,生活行为失范。部分学生的自我意识很强,希望尽快摆脱父母的监护。然而,由于辨析能力不强,自我控制力较差,逆反心理较强,在缺乏自省自察的自制力和正确引导的情况下,有的学生不能正确掌握善与恶、公正与自私、诚实与虚伪、高尚与卑劣、荣誉与耻辱的界限,出现了道德观念淡薄、生活行为失范等现象。
  在个人文明举止方面,有些学生过分强调个体行为的随意性,随意、庸俗被少数学生看做是一种“潇洒”,把对道德、纪律的蔑视与叛逆看做是有个性的表现。在男女交往中,只注重感情体验、生理要求,而忽视男女双方爱情的义务和道德责任。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方面,不少学生对这一体现高职院校学生责任感与文明程度的规范未加重视,损坏公物、随地吐痰,自习室占座、情侣在公共场所动作不雅、上课不把手机关掉或调成震动甚至无所顾忌地接听电话等等,这些不文明行为在大学校园屡见不鲜,负面影响很大。
  
  (二)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荣辱观教育的意义
  1、有助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应该是德、智、体、美、劳在个人身上的和谐统一和深切体现,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法制观念素质,更要具有正确的荣辱观念。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集中反映了社会的价值导向、人的精神状态和社会的文明程度;它坚持用先进的文化教育人、指导人、培养人和鼓舞人,从根本上教育高职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的道德觉悟,树立崇高的精神追求和正确的行为导向,拼搏进取、奋发向上,自觉增强明辨是非、善恶、美丑和抵御各种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它为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树立了新标杆,有助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2、有助于构建和谐校园及和谐社会。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新标杆,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青年学生树立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必将成为高职院校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座右铭。同时,学校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使校园成为年轻一代传播文化、训练思想、培养情感和习惯行为的平台,这是学校育人功能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有助于整个和谐社会的构筑。
  
  (三)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社全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对策
  1、注重发挥课堂教学的基础作用。课堂教学是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因此,我们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一步强化有关荣辱观教育的内容,针对学生的实际设计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地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努力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入耳、入脑、入心。在教学内容上,要扩充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知识,增加知识的传授量,不能局限于“八荣八耻”内容。应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实际,要有针对性地回答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有针对性地回答学生关心的思想热点、难点问题。努力提高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并结合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特点。把枯燥的理论融入到现实的生活中。在教学方法上,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要改变教师在教学中居高临下、硬性灌输的做法,避免只强调道德认知而忽视道德实践。应该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能自觉地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内化为自身的精神追求,把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化为自身的自觉行为。
  2、优化校园环境,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氛围。高校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导向,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文化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使高校成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示范区和辐射源。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内涵,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弘扬主旋律,不断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动力,不断优化校园人文、自然环境,突出高效,注重管理和积累,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健康成长。要及时宣传校内外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鲜活经验,校院报刊、广播、电视、局域网要开辟专题、专栏,通过新闻报道,专家讲座、群众讨论和设立信箱、标语牌等多种形式,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遍布校园,深入人心,学校还要注意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围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基本内容各负其责,加强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共同营造有利于青年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环境和氛围。熏陶和培育出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奋发有为的健康心态和优良的思想道德情操,使高校真正成为高职院校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坚强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