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论新形势下中医药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王慧铭 乔建卫




  新世纪伊始,中医药教育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面对新形势,如何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协调、持续、快速发展,是每一个中医药教育者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我国的高等中医药院校肩负着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造性中医药人才的历史使命。积极探索培养中医药创新人才、提高中医药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教育教学方法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培养创造性人才,必须更新教育观念
  
  1.培养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历史上无数有成就的科学家都是凭着对科学的强烈好奇心和执着地追求而成功的。
  2.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直觉或洞察力,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基本要素。
  3.培养学生勤奋刻苦和集中注意的能力。华罗庚教授的名言“天才出于勤奋,聪明在于积累”说明了勤奋刻苦的重要性,但能否集中注意力却是工作效力的关键,注意力集中的程度决定着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4.培养中医药大学生高尚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培养学生要有“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胸襟,要善于看到自己竞争对手的优点和长处,在保持自己的风格和特点的同时,相互学习,相互鼓励,相互支持。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自信心的人才敢于创新,不惧风险。
  
  (二)培养创造性人才,必须加强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1.观察与分析相结合,培养思维的广阔性。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学会多方面、多角度地观察,学会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想象与分析、推理相结合,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想象是人们在头脑中把原有表象加工改造成为新的表象的思维方法,能使人跳过某些思维阶段,想象出最终的结果。教会学生想象是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重要方面。
  3.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结合,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统一。为了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我们既要重视发散思维训练,又要重视聚合思维的培养。
  4.突破常规想象,培养思维的独创性。思维的独创性是创造性思维的根本特征。具有思维独特性的人敢于超越传统习惯的束缚,摆脱原有知识的羁绊和思维定势的禁锢,善于把头脑中已有的信息重新组合,从而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
  
  (三)培养创造性人才,必须改革教学方法
  
  1.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摈弃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努力把演绎法和归纳法结合起来。日本很早就把教学方法的改革作为教育适应时代要求的重要内容,强调教育方法应重视青少年的感觉、质疑、逻辑推理等感情和思维过程。八十年代,美国在基础教育领域提出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法,实践证明,这些教学方法的改革,对培养创造型人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重视实验、实践训练,加强第二课堂活动。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培养学生利用多门学科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科学研究引入大学教学过程,努力使教学过程带有研究性质,让学生亲自参加科学研究工作,是直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这既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造精神的需要。
  3.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倡师生共同研讨问题。大学生已初步建立起了个体化的认识体系,他们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已有较大发展。通过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思考、探索;通过开设带有研究性的实验课、实习课、综合性作业,培养学生的科技态度、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是把素质教育贯穿于学校整个教育过程的完美体现。
  
  (四)培养创造性人才,必须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高等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全体学生知识的获得,又要注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需要我们去发现、去寻找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兴趣是起点,它反映了个体的某种需要,这种心理需要将成为原动力。一个人对所感兴趣的事物认真投入,兴趣就会升华为创造力。
  培养个性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之成为创造型的人才。许多成功者的经验证明,只有具备了稳定的、良好的个性品质,才能更好地运用其所学的知识。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应正视个性差异,针对不同的个性特点施以有区别的教育,特别要注意帮助学生发展优良的个性品质并克服那些不良的个性品质。个性教育和个性化教学,对教育者而言是因材施教,对学生而言是鼓励其各显神通,特别是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