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制药工程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作者:吴 翚




  [摘 要]通过改革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调动了学生实验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实验动手能力,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 教学改革 教学效果
  
  制药工程专业是一门实验学科,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随着社会和本学科的高速发展,就业市场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逐渐成为决定学生就业率与就业满意度的决定因素,所以在制药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显得日益重要。
  传统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采用“注入式”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只是让学生验证实验结果与教材内容是否符合,学生只能学到某些机械性的操作,不能获得一个完整的实验概念(设计—测试—观察—结果—结论)。这不但严重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且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很难收到实验教学应有的效果,因此实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本文介绍了几年来在进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时为了切实提高学生实验自主性和动手能力实行的一些具体的改革措施。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方面。
  
  (一)改革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内容上突出重点、难点,在此基础上结合课程、专业的发展以及自己的科研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增加一些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提高综合素质、提升考研和就业竞争力的内容。
  以往有机化学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上实验课时学生觉得没意思,缺乏做实验的积极性。为此,我们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就对传统有机化学实验内容进行大幅度的调整:首先删减所有验证性实验,保留基本操作,但不是单纯地安排独立的基本操作实验,而是把基本操作融于一个化合物的合成体系中,上步反应的产物即是下一步的原料,从一开始就给学生养成产率成本意识,迫使他们不得不认真、主动地思考和对待每一次实验、每一个操作,把实验当成自己的事而不只是为了敷衍老师,混几个学分。其次,增加大量综合性实验,如增加溴代正丁烷的制备、乙酰苯胺的制备,使学生在有效时间内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内容,强化实验操作技能。
  
  (二)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目前我国现行传统的实验教学, 一般遵循“验证理论”、“仪器操作方法训练”的模式,几乎所有的实验都是教师先讲解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然后学生按照教师预设的模式、计划和步骤去达到实验的目标。学生完全被老师“扶着走”甚至“拖着走”, 不允许学生按其它实验方法步骤进行。结果教师无形的外力延伸到本应该属于学生自由发展和思考的空间, 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和科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在进行实验课教学时,只在课前利用课外时间讲解一些安全注意事项,实验室的课前讲解完全取消,把实验完全彻底地交给学生自己去处理。在后续实验课《药物合成实验》和《药物化学实验》的教学中,我们甚至不给学生指定教材和实验方案,只给一个实验课题,让学生课前自己查阅大量资料,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或与老师讨论制定最佳实验方案。
  
  (三)严格实验考核,加强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和责任感的培养
  
  在以往学生的观念里,实验课是最好混学分的,因为只要学生堂堂到课不缺席,做得好与不好都能混过60分拿到学分,考核不严格也是学生“混”实验而不是“做”实验的主要原因。我在进行有机实验教学时,对学生的每一个行为、每一个环节都作了严格的要求和规定:
  1.实验的成绩,由四部分组成:
  (1)预习报告(占20%),由老师在学生做实验过程中逐一检查给分。包括:实验原理,方法,主要仪器,主要药品的物理常数、规格、用量,实验步骤,实验装置图,实验记录表,注意事项。其中主要药品的物理常数必须自己查阅,因为这有利于学生判断反应终点、分辨产品的位置,便于产品后处理。而注意事项也是必须自己总结的,这是为了强迫学生自己思考一些实验细节问题。
  (2)实验操作(占30%),由老师在学生做实验过程中逐一检查给分。
  (3)试验结果(占30%),由老师现场监督称量结果并记录,防止学生随意篡改试验结果。
  (4)试验报告(占30%)包括:实验原理,方法,实验装置图,试验结果与数据处理,讨论与体会。其中“实验装置图”和“讨论与体会”是检查重点,要求学生不管实验成功与否,结果好坏,产量高低,都必须认真思考,切实找到成功的原因或失败的教训。
  2.强化实验室纪律:
  (1)预习报告本和实验报告本必须编号,以端正学生不认真对待科学实验的态度,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
  (2)严禁在预习报告本和实验报告本上随意涂改、涂画,防止学生随意篡改试验结果,养成严谨的科研工作作风,并规定如果因为笔误不得不修改一些内容,必须在旁边注明修改原因并签字,促使学生培养高度的责任感,对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必须负责任。
  (3)其它纪律:不得迟到、早退或中途离开实验室;必须穿实验服(钮扣齐全);男生不准穿拖鞋和背心、短裤进入实验室;女生不准穿高跟鞋进入实验室;不准戴耳机,手机必须振动或关机,等等。
  这些严格的要求让学生立刻感到实验的严谨和严肃性,学习态度很端正,实验室秩序井然,学生不再在实验室里闲聊、闲逛。
  
  (四)理论课和动手结合,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在讲授立体化学部分时,由于现在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动手能力较以前的学生有所减退,导致空间想象能力普遍不强,接受起抽象的理论来普遍非常吃力,所以有些畏难情绪。我就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难题,带领学生用一些生活和工业垃圾(如泡沫塑料)变废为宝自制立体的分子模型,不但节省了开支,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培养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打消了消极害怕的心理,通过感性的认识,大都能正确理解立体化学的理论知识,构架起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
  总之,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实践是当前教育目标所要求的。在实际进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但只要积极探索,勇于挑战,分步实现改革目标,一个优化的开放式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体系一定会随着实验教学改革深入而形成。
  
  参考文献:
  [1]钱存卫,许玉生,王茂元.高师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之探讨[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2).
  [2]冯宇华,车喜全,高玉祥.强化基本操作训练,全面提高学生实验综合能力——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12).
  [3]孙培培.有机化学及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和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2004,(4).
  [4]陈伟,张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1).
  [5]李和平,龙晖.改革有机化学实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7,5(4).
  [6]何晓玲,王永秋,李品华,王敏,晏金灿.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6,(4).
  [7]韩宗.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尝试与思考[J].高校讲台,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