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简述心理潜能开发的科学依据

作者:龙之荣




  [摘 要]人的心理潜能是一个宽泛的概论,它主要指人的生理现象、生理机能、心理现象和心理机能潜在发展的可能性。因此本文主要阐述心理潜能开发的具体依据,对体育教学和训练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心理潜能 开发 科学依据
  
  在教育学、心理学界,关于人类的潜能及其展望,一直是人们热衷于探讨和谈论的话题。尽管观点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公认的,即人的确有各种天赋和潜在的心理能量与能力,也就是说心理潜能开发是具有科学依据的。
  
  (一)生理上的科学依据
  
  伟大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长期深入地研究了人的高级神经系统后提出,人是一个系统,而且这个系统是目前科学视野之内唯一有高度自我调节能力的系统,它能不断进行自我补充、自我修改和自我完善。他认为如果有适当的一切条件,人的一切潜能都会释放出来,显露出来。
  从人脑的结构及其功能上也看出这一点,人之所以称为万物之灵,灵就灵在脑子上。人脑是世界上构造最复杂的一块物质,其机能之精密是任何仪器、机器都无法比拟的。人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大脑是脑的最高级部位,分左右两个半脑。大脑皮层分为四大部分:额叶、枕叶、顶叶和颞叶,分别是运动中枢、视觉中枢、感觉中枢和听觉中枢。它们各司其职,但又相互交织,在机能上相互配合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大脑两半球的重量占全部脑重(约 1400克)的70%,左右半球各有不同的机能定位,左半球主管逻辑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右半球在形象思维方面、理解空间关系和音乐绘画方面有重要功能。两半球的功能分工尽管高度专业化,但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我国华东师大心理学系的师生和上海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专家对一位七岁就因病切除右半脑至今已40多岁的女病人,做了精心的观察与研究,发现这位女病人虽然没有了右半脑,但她既能感知乐曲旋律、节奏,又能绘画书写,对图形的认识,面貌的辨别、空间关系的理解也很正常,生活得很好。这个案例说明脑的功能是一个整体,一个半球功能损伤,另一个半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偿,或当人脑某部分损伤后,其他部分可以部分或全部补偿其机能,这也意味着人脑的潜力是很大的。
  
  (二)心理上的科学依据
  
  关于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教育对人的影响,历史上曾有过大相径庭的观点。英国的高尔顿有句名言“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断言能力的大小主要依据于遗传,对遗传作用夸大;而另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却说:“给我一打健全的、没有缺陷的婴儿,并在我所设置的特殊环境里培养他们成长,那么我保证,他们中任何一个都能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商界领袖,乃至乞丐和盗贼,而不管他们的天资、爱好、性格和他祖先的种族、才能如何。”这两种观点均有失偏颇。
  1979年,我国心理学家和遗传学工作者在上海运用双生子研究法测得智力的遗传为0.61,说明遗传对智力确有不小的影响,同时也存在着局限性,这就为后天环境、教育对智力施加影响提供了很大余地。
  在感知方面,据实验证明,人脑能在百分之一秒内,接受外界传来的一个人的脸的映象,并在四分之一秒的时间内,分析这张脸的详细情况,并把这些情况综合成一个整体,然后分析识别出这张特定的脸孔,并记忆起与此人有关系的言谈举止、交往经历等资料。以上发生的全部过程还不到一秒钟,并决定自己所要采取的行动。比如面露微笑等。更神奇的是,人不但有精确知觉,还有模糊知觉,即不需要很多准确的、足量的信息就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
  人的记忆能力也很惊人。众所周知,计算机的一大优势就是储存信息量极大、准确性很高。但人记忆的可容量同样不小,据研究表明,人的信息记忆潜能是计算机的几千倍,同时还可以对信息去伪存真;能把一盘散沙式的信息建立起有意义的结构以便于贮存,这种记忆潜能是计算机无法企及的。
  在创造潜能方面,计算机就更无法与人相提并论。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有无与伦比的创造力。创造力是人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想象的表现,社会文明的进步;创造力是人类心理发展的最高成就,它在人类生活中是最有力量、最有价值的思维和想象活动。如果我们认识到这一点,就会对自己的创造潜能充满信心,就会唤醒蛰伏中的创造意识,促使我们登上事业的顶峰。
  总之,人的注意力、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思维想象力、自信心、竞技水平都是潜能无穷的。人的注意力是比较稳定还是容易分散,人的感知能力是敏捷还是粗糙,人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是发达还是贫乏,人是自信还是自卑,意志力是强还是弱,考试、竞赛时心理活动强度是大还是小等诸多心理都是可以调节训练、开发培养的。说到底,人是一座宝库,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资源,没有人清楚地知道他的潜能极限。但是大多数人的潜能没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和淋漓尽致的发挥。因而大多数人一生都没有达到能力的顶峰状态。
  海伦·凯勒,一个从几岁开始就耳不“聪”、目不“明”的混沌状态,在沙利文老师的耐心教导下成长为一个世界公认的文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爱迪生,小时学习成绩欠佳,被校长斥之为全班最笨的孩子而逐出学校,在母亲的启迪下增强学习信心,经过不懈努力,创造性思维能力高度发展起来,以1300多项专利发明而闻名于世。所以说一个人的潜能有多大,不言而喻。
  另一个相反的例子是王安石一文中的一个叫方仲永的孩子,5岁能“指物做诗立就”,表现出较高的天赋,由于父亲没能继续给他好的教育,十二三岁就显不出什么才了,到20岁已“泯然众人矣”。可见,离开了后天良好的环境和教育,先天资质再高,潜能再大的也会平平庸庸,一生碌碌无为。
  著名排球教练,原国家体委主任袁伟民在他的《我的执教之道》一书中说:“在精力消耗上,你越吝啬,他越有限;你越慷慨,他就越富有”。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潜能开发。总之,“用进而废退”,这是一个普遍适用的法则,我们必须寻找各种途径有效开发人的心理潜能。
  
  参考文献:
  [1]王晓萍,梁丰.心理潜能[M].北京:人民城市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