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为职高生搭建梦想舞台

作者:董艳英




  计算机是当今信息社会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如何让职业高中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计算机知识并应用于实践呢?现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了解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
  
  近几年来,由于高考制度的改革及高中扩招,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多半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差,在基础教育阶段班集体中是经常受批评的群体。学生在进入职业学校以后承受着学习的精神压力。职高生多数有一种“失败者”的心态,往往心灰意冷,觉得前途无望,甚至抱有“破罐子破摔”的念头,厌学情绪非常明显,越来越让人读不懂、摸不透,许多教师感慨:“现在学生的思想太复杂了。”那怎样使“复杂”的心能从“厌学”的阴暗面转向光明呢?
  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得先了解他们,怎样了解呢?针对花季阶段的青少年不轻易向别人诉说心事的特点,我探索性地给学生提出了写“心得”或写“小纸条”的建议,即随时都可以把自己的观点或情感等只要想写的东西每天都写出来。第一次心得,学生们写了很多有关自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无一例外地描述自己怎样意识到电脑的重要性以及自己要努力学好计算机知识的决心,但大多数同学也流露出,担心自己基础差、底子薄而学不会等顾虑。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觉得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学习专业课的自信心。于是我就利用给每个学生写心得评语的机会多次激励他们,并在课上课下及时肯定他们的优点和进步。这些激励的话语虽然不长,但经常性的诚恳的提醒,带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不仅使学生学习专业课态度更积极认真,学习习惯更科学规范,而且让他们看到了自己的希望,树立了学好专业课的自信。
  
  二、尊重学生,发掘他们的内在潜能
  
  职业中专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在思想、学习、行为习惯乃至心理健康等方面有着这样那样的残缺, 但他们也是活生生的年轻生命,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有独立的人格尊严,他们尤其重视自己在老师心中的地位。所以我从来不对这样的学生另眼相看,总是处处尊重他们,发现每个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充分地给予肯定,发挥他们的长处,体现他们的优秀性。
  在我眼里,学生都是好苗子,我从来不说哪个学生“坏”,哪个学生是“差生”。我的学生只有“调皮一点的”、“活泼一些的”的评价。比如我充分利用批改作业的时机,发挥书面语言的作用,给每一位学生写出各不相同的评语,肯定长处,提出希望。比如“端正的字迹、清秀的版面,你的作业像一幅作品让老师欣赏。”“活泼大方、坦率热情的你,每天都让同学和老师感觉你像阳光雨露沐浴着我们。”“老师最喜欢你在课堂上认真思考的模样;在办事待人上果敢真诚的作风,愿你珍惜中专生活的每一天,学有所成!”
  这些简洁的话语,在他们心中产生了无限的动力,使他们觉得教师没有放弃他们,教师一直在鼓舞他们,教师一直在期待他们的进步,所以他们才会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自己的潜能在不知不觉中被激发出来。
  
  三、吸引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掌握了学生的思想动态,也激励起学生的自信后,我便在教学中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与教学语言,使学生感到好学、易学,从而提高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信心。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幽默语言是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简单有效的方法。教育家思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师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它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能消除教学中师生的疲劳,振奋学习情绪,改善课堂气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乐观和热情、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教师的幽默也是赢得学生喜爱,信赖和敬佩的重要条件。
  在计算机专业课的教学中,基本概念和理论性的教学内容,往往使教师感到棘手,使学生感到抽象、枯燥,记忆较困难。在讲授时,如果教师运用风趣的语言、适当的比喻或与众不同的思维,就能将繁杂化为简洁,沉闷化为轻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在讲解软磁盘的使用时,5寸软盘是将缺口封上为写保护,3寸软盘则是将写保护划片打开时为写保护,比较容易混淆。讲到这一点时,我拿出了一张3寸软盘,将写保护划片打开,让盘片上两个孔对在两只眼睛的位置上,告诉学生,3寸盘上有两只眼睛,当两只眼睛都瞪着时,是处于高度警惕的戒备状态,别人是侵犯不了的(写保护了)。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时(把划片封上)是放松警惕的状态,因此就没有进行写保护。听到这一比喻时,学生都欢笑不已,点头称是。至此,这一教学难点学生就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而且他们感觉到计算机知识不是那么枯燥无味,非常有意思,自然也就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四、引导学生,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是发展的灵魂。中学生喜欢独立地获取知识,所以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创造空间,把握好教师讲授与学生实践的空间与时间的尺度,尽量避免教学中的面面俱到。因为给学生留出发挥创造的空间,也是教学中的一种残缺美。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将有利于他们今后的终身学习。
  例如在 Word 2000教学中,给出用“绘图”工具栏里“自选图形”中的横卷形按钮画出“诗卷”,在其内用“竖排文本框”加入某诗句的例子后,就有同学不失时机地利用自己创造性的头脑大胆发挥了。他们有的从Word自带图片剪辑库中找到教师讲课的图片,用“绘图”工具栏中取消组合的方式将其中的教师分离出来,移于“诗卷”一侧,做出教师讲解诗句的样子,而有的同学则从Internet网上下载人物图片作为教师附于“诗卷”旁;也有的同学用“绘图”工具栏里的“自选图形”中的注释图形按钮,在教师头上画出注释标记,在其中加上语句,作为教师对诗句的讲解说明;更有美术观念较强者,将“诗卷”的颜色设置为过渡颜色(双色、单色、预设)、纹理(预设纹理、其他图形纹理)、图案(各种效果)、图片(任何来自文件的图片)等填充效果,种类繁多,目不暇接。学生们将这些技巧,在相互交流中表现于作品的适宜创作空间中,真是乐此不疲。在创造的同时,也会遇到某些技术上的难题,同学间的切磋、老师的点拨,都会使得他们豁然开朗。
  优秀的作品,教师的表扬,同学的夸奖,让学生收获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自我创造的快乐,进而激发起更大创造欲望,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