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制冷与空调专业在高职教育中的教学研究

作者:郭兆均




  在高职教育中,如何把握市场脉搏,紧跟社会需求,及时对专业进行改革,是生存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为顺应当今制冷与空调行业的快速发展,满足制冷与空调行业对知识面更宽、适应性更强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以及满足学生扩大就业范围的需要,因此对制冷与空调专业高职教育教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一)制冷与空调行业的背景、人才需求和岗位分析及存在问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制冷与空调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医药卫生、建筑工程、生物工程等各个领域,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制冷与空调行业的发展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社会需求持续增长;二是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和更新不断加快。这意味着今后需要大量的掌握新技术、新设备的制冷与空调专业的人才。制冷空调行业的大力发展对一线高层次技术人才的需求不仅表现在数量上,对人才的技术规格要求也有了明显变化。从岗位来看,以冷库制冷系统和中央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工程安装、施工管理对人才需求量最大。社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毕业后可直接上岗。②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可胜任不同的工作岗位或承担几项不同的工作;如工程公司最渴望技术人员能承担从项目的投标一直到最后的完工验收全套的技术工作,这要求技术人员具有工程设计的一般知识、工程预算技能、施工组织管理等能力。③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适应新技术不断发展的能力。④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意识,踏实的工作作风、团结合作的精神等基本素质。
  由于我国制冷与空调专业开展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培养目标、模式以及学生的技能与行业一线的社会需求有一定的差距。目前一线技术人员和近几年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结构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不足:①技能不突出。毕业生普遍反映刚走向工作岗位时似乎都懂一些,或能干一部分,但不敢肯定是否正确,特别是一些技能要求较高或较综合性的操作不敢独立进行。②技能不够宽。可以胜任某种工作,但难以满足用人单位对多技能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如工程施工技术员可以较好地完成工程施工管理,但遇到工程预算或工程设计项目往往需要由他人完成。③对新技术的掌握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且掌握的深度不够;自我发展的后劲不足。
  因此制冷空调行业的人才需求和高职教育的现状对制冷与空调专业进行教学改革提出了必然的要求,也正是我们对高职教育进行制冷与空调专业教学改革的依据和动力。
  
  (二)制冷与空调专业在高职教育中的教学改革
  
  1.优化教学计划,以岗位技术要求为依据重建专业课程体系。
  素质是基础,能力是核心。以实用为目的,突破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课程体系,强调基础课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坚持“能力中心”,使基础课中有专业课的应用和工程实例,专业课与生产实际对接,努力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渗透。
  把体现当代科学发展特征的、多学科交叉的知识成果以及本专业最前沿的信息引入到专业课教学中来。《空气调节》《制冷与空调自动化》《制冷空调系统运行与管理》等专业课程的理论课时量适当减少,增加了实践教学课时,突出专业技能的主导地位。
  2.加强教学管理,促进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中的工作千头万绪,要达到预定效果必须扎扎实实从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抓起。
  (1)教研活动制度化。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学习国内外有关教学改革的资料和文件,认真讨论专业建设及教学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并就日常教学、实训实习工作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等展开讨论,使每一次教研活动都有目的、有内容、有效果。
  (2)教学管理规范化。定期检查教师的教案、工作手册和教学进度;坚持听课制度;建立主干课程的试卷库;定期组织评教评学活动。
  (3)专业交流经常化。加强与兄弟院校专业的横向交流,与兄弟院校的同行一起探讨专业发展的动态以及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扩展了思路,使我们在教学改革中能博取众长。
  3.改革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中注重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1)变单一课型为多种课型。 在教学形式上,将过去仅有以传授为主的讲授课型,增加讲座课型、研讨课型、自学辅导课型等多种课型。讲座课型弥补了教材内容有限且相对滞后的缺憾,给学生带来了专业前沿的新动态,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如冰蓄冷知识讲座、冷媒替换知识讲座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本专业得到充分的认识。研讨课型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探索创新的能力,如《给排水与通风工程》《供热工程》等课程的教学中,尝试由教师出题,学生共同来研讨设计方案,这种课型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学辅导课型侧重培养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建立具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拟实习——社会实践”的教学模式。 可对《制冷原理》、《电冰箱与空调器》、《制冷空调系统运行与管理》等课程试行 “课堂教学——模拟实习——社会实践”的教学模式,并针对以上课程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课堂教学和模拟实习保证学生在校外实践之前能基本掌握专业操作技能,从而提高社会实践的效果。
  (3)积极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给教学带来了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为了使学生得到生动的感性知识,可选用及配合教学内容的影碟、录像带等电化教材,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有些课程如《Auto CAD》、《制冷压缩机》以及《空调工艺设计》等,教师都可自制CAI课件,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了平面教学向立体教学、挂图向动画,可视外观向可视内部的转化,这样可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4.统一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实践教学。
  按照“强化实践、突出实训、讲求实效”的原则,从毕业生岗位实际需求出发,全面系统地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并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力求理论课中有实践应用、实践教学中有理论指导,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实践训练的安排上,做到由单项到综合,由基础实践到工程实践的渐进,并通过严密组织、严格考核,使实践训练收到实效。
  (1)加大投入,改善校内实验、实习条件 ,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
  (2)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3)结合行业特点,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组织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