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篮球教学中的情商培养

作者:陈 华 杨明远




  人的成功由多种因素构成,其中情商被专家认为是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最主要因素。情商是一个心理学方面的概念,它所反映的是一个人调适自己的情绪,认知他人的情绪,自动自发,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它主要是后天培养的结果。简单地说情商是一种为人的涵养,是一种性格的素质。
  
  (一)当前学生情商教育现状
  
  我国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体制下,以向学生传授知识教育为主,却忽视和弱化了对心理素质的培养,片面地定义了“好学生”的标准。但就现代社会发展来看,有相当一部分这样的“好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社会适应能力不尽如人意,心理调适能力差,承受压力表现脆弱,缺少人际沟通技巧等。所有这些情况可以说是除智商以外的一些非智力活动因素没有得到教育和培养所导致的结果。现在在就业压力下出现的“啃老族”就很能说明问题。这样的学生往往是虚荣心强,人际沟通能力较差,抗挫折能力不强,缺乏自信及责任心的群体。目前我们所提出的素质教育的发展目标就是针对以前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所进行的改革,强调的是人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但是在具体实践中需要不断探索、研究,任重而道远。
  
  (二)篮球教学对学生情商的培养
  
  1.篮球教学中培养和完善大学生情商的内容与篮球运动特点相适应。
  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竞技项目,在攻守对抗中具有集体性、多变性、激烈性、综合性的特点。作为运动本身不仅对全面的身体素质、良好的技战术素养有较高的要求,同时良好的心理素质、思想道德品质也是竞技制胜的关键。篮球比赛的集体性要求队友在比赛中必须齐心协力,密切配合,相互帮助。对培养参与者团结友爱的集体荣誉感、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具有积极作用。它的多变性要求参与者具有随机应变能力,能够面对失败与胜利、挫折与荣誉,使参与者逐步提高心理调适能力。篮球教学中,培养学生情商的主要内容应该是心理调适能力,对他人的理解能力(同理心),自动自发能力,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团队协作能力。
  2.在篮球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商。
  (1)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篮球运动是集体项目,在竞赛中,要求同伴配合默契,互相理解、鼓励与支持。而不埋怨责备,最大限度地发挥团队精神,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只有具备良好的合作意识才能相处得更融洽、亲和,取得成功的机会也就更大。平时的技、战术练习以及教学比赛中,往往需要进行几人的小组练习。这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随机分组,而不是让学生自由分组,这样基本可以避免组间强弱差距明显的情况。同时在一组中还可以有不同水平的队员,这样为达到胜利或完成任务会使组内队员出现更多的沟通与交流。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做相应指导。如在队员表现骄傲要单打独斗时可以及时叫停,客观分析篮球强队中没有哪个队伍仅靠一人就可获取胜利的。也可充分发挥教师的自身素养,旁征博引,古今中外,着重阐述“一个好汉三个帮”的浅显道理。进而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友谊,为集体利益、荣誉而凝聚在一起的精神。
  (2)认知他人情绪,理解他人能力(同理心)的培养。要想达成良好的沟通,首先要做到站在他人的立场或所处环境中考虑问题,虽然人是有差异的,但从社会学、心理学中可知人的心理是有规律可循的。如上面那个学生单打独斗的例子,教师也可从另一个角度让单打的学生考虑组内其他队员的感受,长此以往,他人会感觉失去自身价值,不能发挥个人作用,继而失去进取心。或是自成派系,孤立、排斥该队员,从而造成团队整体能力下降。这样由此及彼,推己及人,大家自然知道怎么去做了。教师经过这样有目的的沟通,会使学生学会以一颗更加宽容、豁达的胸怀来看待世界,对待人生。
  (3)自动自发能力的培养。一个情商高的人,懂得自动自发,自动做事,自动读书,自觉锻炼身体,这本是要求做事有目的,并且为达到目的进行有意识、有计划的活动。因此,就算他们智商不比别人高,但成就也可以比别人好。教学中可以着重论述篮球运动的特点,对身心发展的锻炼价值,提高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教会学生利用篮球运动来科学地锻炼身体,制定符合自身需要的运动处方,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自动自发使自己身心愉悦,健康成长。
  (4)心理调适能力的培养。在篮球运动中,伴随着运动的激烈进行,学生要经历情绪的剧烈起伏。有胜利时的喜悦和兴奋,也有失利时的忧虑和着急。落后时急着想赶上去,领先了又担心对方追上来,而且心态经常变化交错出现。而无论哪种心态,要想达成目标,必须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用情感的动力去调节自身能力,这样才能稳定地发挥水平。在激烈的比赛中,人的情绪往往更难控制,而篮球运动的游戏性和规则的权威性又能促使运动者努力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在比赛胜利时有时会出现骄傲自大的心理,目中无人,盲目自满,这时教师应予以批评并指出危害,培养在成功时保持一颗平常心。在失败时会出现紧张、害怕、失落等心理,这时教师应让学生掌握“不为失败找借口,要为成功找方法”的积极心态,多多鼓励,让学生增添自信,树立勇气,坦然面对不利环境,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对方有言语攻击、犯规、恶意犯规或观众有不礼貌行为时有时会出现害怕或愤怒的心理,这时教师应让学生冷静、理智面对,客观分析对方行为是战术行为还是人格问题,如果是战术行为坦然接受,因为对方在诱使你失去自制,从而使自身能力下降;如果是人格问题,倘若自己控制不住,做出过激行为,只会惹祸上身。但是也不能任人欺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采取措施,也等于在纵容对方。所以应当在规则允许的条件下伸张正义,达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目的。
  凡此种种,可供教师教育学生的机会很多,培养了学生看问题找实质,并用发展的观点解读问题的思维,逐渐提高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
  本文仅就在篮球教学中如何培养情商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情商教育已成为当今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之一。对于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情商,还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邵伟德.体育教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2]杭兰平.篮球教学中培养学生情商的研究与实践[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