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社会信息化与高等学校图书馆建设

作者:刘洪冉




  [摘要]社会信息化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及其定位,建设具有信息化特点的高校图书馆,对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对策进行阐述。
  [关键词]信息化 高等学校 图书馆 建设
  
  (一)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
  
  现在已进入信息时代,纵观国际国内发展的总趋势,全面实现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前进的大潮流。利用先进实用的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把全国主要地区的高等学校连接起来,推动这些校园网的信息资源建设,最大限度地调动高校中现有信息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的整体效益,使我国高校图书馆在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层次人才,促进教学质量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保障作用。
  
  (二)社会信息化对高校图书馆的定位
  
  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为21世纪图书馆提供了美好的前景,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第一,定将加速图书馆的更新换代。第二,在信息时代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信息快速传递,各方面方便用户等。第三,为数字化图书馆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国家教委曾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情报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工作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它的工作是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国家教委明确地给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定位。
  
  (三)建设具有信息化特点的图书馆
  
  信息化进程的加速以及高校在教学、科研向世界高水平的发展,对图书馆在信息需求上将有很大的提高,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广而多。信息大爆炸时代,随着全民信息意识的提高,对图书馆有信息需求的人群范围越来越广,用户越来越多。并且用户所需求的信息涉及学科广泛,众多的新兴学科不断涌现,信息量越来越多。
  2.新而快。信息具有时效性的特点。信息化进程的加速,信息的时效性这一大特点尤为突出。高校要想使教学、科研水平跻身世界较高水平,就要尽早获得新信息,对获取信息的时限要求更快。
  3.准而精。信息量的激增,使得用户在浩如烟海的信息库中寻找到新需信息难度增大,迫切需要图书馆人员提供准确的信息,而且针对性要强,要提高准确化、定量化。
  4.专而深。指教学和科研所需信息日益向纵深发展,信息专业化越来越强,科技信息的需求在专业知识上日益精深化。
  
  (四)加快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对策
  
  加速图书馆建设,是加快高校发展的需要,也是信息化时代的要求。为使我国高校图书馆在21世纪初办成现代化的图书馆,我们广大图书馆工作者要进一步认清形势,明确目标,提高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强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社会化建设,加强图书馆现代步伐。
  1.搞好图书馆装备的自动化建设。高校图书馆现代的突出表现是装备的自动化,即利用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管理软件来辅助采购、编目、流通、检索及内部管理,建立机读目录数据库、专业数据库。用户则通过联机公共目录(OPAC)和联机信息检索系统查询信息,这就需要图书馆的自动化系统,即采用计算机等技术处理图书馆业务和管理工作的系统。
  2.加强信息资源建设馆藏多媒体化。信息的多媒体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电子信息媒体在未来社会取代印刷型信息媒体的统治地位将成为必然,图书馆馆藏的多媒体化是顺应历史的必然走向。
  3.建立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为了让信息资源流动起来,图书馆界应建立一个全社会的信息资源共享体系,高校图书馆应建立自己的计算机网络,想方设法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要。
  4.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作为图书馆员首先要掌握精深的计算机知识与网络技术。其次,要具备信息资源的二次开发与建设能力。再次,还应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和掌握一门专业知识和知识评价能力,能为客户进行课题、项目的分析、预测和指导。最后,要有强烈的信息观念和较高责任心,热爱图书馆事业。
  现代信息技术正把我们的社会推向信息社会,这对传统图书馆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如何把握住机遇,积极推进图书馆信息化,以适应即将到来的信息社会,是我们图书馆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
  
  参考文献:
  [1]白应国.树立信息观念,实现图书馆信息化[J].津国学刊,1996,(1).
  [2]石新生.面向二十一世纪图书馆的四个现代化[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996,(4).
  [3]刘宁.社会信息化与图书馆的发展[J].四川图书学报,1995,(4).
  [4]李晓明,沈正华.GERNET网与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共享[J].中国高等教育,19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