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钳工实习教学中基本功的训练教法

作者:高建珍




  任何高超的技艺,都是从简单的基本操作发展而来的,只有基本功达到了一定的准确程度和熟练程度,才可能上升到复杂和更高的阶段。基本功具有严格的规范性,要从每一个操作动作和姿势学起、练起,所以在钳工实习教学中要有计划、有准备、有目的地安排好基本功练习,指导学生正确地掌握局部动作和操作方法,练好基本功,培养学生正确的操作姿势、准确精细地执行操作方法。为此,依据人类技能形成的规律和技校学生的认识特点,笔者认为在基本功训练上应坚持从严要求、刻苦练习、科学指导三项原则。
  
  (一)坚持从严要求的原则
  
  从严要求的原则就是对钳工基本功训练的课题、项目、时间作出统一规定,对操作姿势、动作衔接,应达到的技术指标提出明确的要求,在训练中实行严格把关、一丝不苟、认真考核、因人施教、耐心辅导、逐个过关的办法来进行每个实习课题训练,保证实习教学质量。如在锉削课题中,正确的姿势是掌握锉削技能的基础,必须扎实练好。因此,首先让学生认真进行锉削姿势练习,初步掌握平面锉削时的站立姿势和动作,懂得锉削时两手用力的方法和掌握正确的锉削速度。然后再练习平面锉削技能,巩固和完善正确的锉削姿势,懂得平面锉平的方法要领,形成平面锉削的初步技能。最后才进行锉削长方体、六面体练习,巩固提高平面锉削技能,达到锉削姿势的完全正确、自然、熟练,同时学会锉削相交、垂直和平行的平面,并将尺寸公差、形位精度要求逐步严格起来。对达不到要求或完不成训练任务的,进行各别辅导练习,直至合格为止。实践证明,在严格的训练要求下,同学们具备了扎实的基础和高超的技能。因此,实习教师应根据课题内容,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姿势正确、操作准确、操作速度适宜的进展过程,做到既要从严要求,又要耐心指导,对难度较高的动作技能更要耐心细致地指导学生反复认真地练习,甚至手把手地进行传授。学生在练习操作中不正确的姿势、多余的动作、粗心的操作等,都要查明原因,及时纠正。同时,启发学生勤于思考,明确每一种动作技能的要领和目的,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
  
  (二)坚持刻苦练习的原则
  
  任何一门课程,即便是最出色的教授,如果没有给学生配合一定量的练习,就想达到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是不可想象的。操作练习是学生心智技能、动作技能、技巧形成的基本途径,扎实的基本功必须在实习教师指导下,通过反复的大工作量的练习才能获得和巩固,并形成技巧。
  俗话说:“要想手艺精,必须下苦功。”在基本功训练上,实习教师要注意引导和鼓励学生按照教学大纲规定内容和授课计划安排,对所学习的操作动作进行由浅入深的、有目的的、反复的刻苦练习,不断改进自己的动作,逐步达到熟练,牢固地掌握基本操作要领和技能。同时,通过刻苦练习,还能培养学生具有职业上的独立自主的精神,养成积极的劳动态度,良好的工作习惯、创造性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如在錾削姿势练习中,錾削动作和挥锤方法是錾削技能训练的基本动作要领,要求做到稳、准、狠。就是要求学生有正确的站立姿态,挥锤速度要稳,锤击要准确,锤击的力量要大要狠。怎样使学生尽快地掌握这些要领是保证錾削技能训练的基础,而基础的掌握和训练必须经过反复多次的艰苦练习和指导。为了达到站立位置和挥锤的姿势动作正确以及有较高的锤击命中率,做到稳健有力,就要求学生进行挥锤和锤击的单项练习。大多数同学两天下来手臂酸痛,有的同学手上起了血泡,甚至被手锤敲破左手虎口……同学们在训练中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有的同学动摇了,认为都现代化大生产了,工厂哪里还用得上这种原始的手工艺,产生了抵触情绪,不想练、不愿练,有的对前途失去了信心和勇气。这时,实习教师及时地进行说服教育,用典型示例、亲眼所见、亲身感受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讲钳工技能在整个机械制造业中的作用,钳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态势和个人的前途关系,谈錾削技能在钳工操作范围中的重要地位等等,用大量事实使同学们明白许多顶尖的机器根本就离不开技术工人的手工操作。看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懂得吃苦的意义,更让同学们看到吃苦后的光辉,明白“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哲学道理,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求知欲望,把“要我练习”变成了“我要练习”,训练效果大大提高。实践证明,反复地、多样性地、创造性地进行刻苦训练,不仅能较快地练就扎实的基本功,而且会使学生受到持之以恒、刻苦学习、不畏困难的思想教育。
  
  (三)坚持科学指导原则
  
  科学指导原则就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过程中,生产实习教师以专业技术理论为指导,准确无误地传授技能、技巧,使生产实习教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操作练习不是机械重复,它是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实践活动,它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不断变化。科学的训练方法,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习教师应按照学生学习时的认识规律和操作技能形成规律,科学地组织教学和进行教学。根据每个课题的训练内容,把每个课题的主要操作要领和基本技能进行分解和综合,确定训练时间、顺序、目标、方法,做到统一化、标准化、规范化,按照组织教学、入门指导、讲解新课、示范演示、巡回指导、课后讲评等环节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科学指导和训练。如在锉削姿势练习中,锉削力的正确运用很关键,掌握得不好,锉出来的表面就会成凸鼓形表面。因此,若要锉出平直的平面,在维持对锉刀的总压力不变的条件下,两手的分压力必须随着锉刀前进的过程加以适当的调节。在练习时,可根据力学原理,将运锉过程中两手用的力,画出动作分解图,讲清两手发力部位、发力点、发力大小的变化和运锉路线,指导学生掌握操作要领和窍门,提高熟练程度,并形成技巧,加强了训练的科学性。
  为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技巧,还可根据生产技能的动作准确性、动作协调性、动作速度、动作自动化和利用技巧五个基本要素,按照不同课题基本功训练内容,制定出课题技能训练的项目、考察标准和考察表。如平面锉削课题的考察项目有锉削姿势的正确性、锉削动作的协调和自然程度、劳动态度和组织纪律、量具的使用和保养、安全文明生产和工件制作质量、工时定额等七项。实习教师一方面进行具体指导,一方面按照标准对学生实习状况给予评定,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把定性指导转化为对学生技能技巧形成过程诸要素的定量考核,由静态管理转化为动态管理,不但提高了实习教学管理的科学性,还增加了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感,调动学习主动性,鼓励学生有目的的学习,养成遵守纪律、努力学习、钻研技术、诚实地完成学习任务的良好习惯。
  另外,在苦练基本功的基础上,可充分利用学生好胜求新、求异的心理特征,适当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技术表演活动。不仅可以巩固动作技能,强化技能训练,还可以激发实习兴趣,使学生始终保持勤学苦练操作技艺的热情,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积极作用,甚至收到课堂教学都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
  总之,基本功训练是学生从理论教学走向实习教学的必经之路。任何高超技艺都是从基本练习开始的,学生的技术素质是由生产实习教学、突出技能训练来保证的。因此,在操作姿势动作、操作规程等基本技能训练中都要抓住关键,严格按照课题要求,运用多种方法科学地指导学生本着吃苦耐劳的精神,主动地、自觉地、踏踏实实地进行刻苦练习,才能很好地完成基础训练教学任务,使学生恰当地掌握并变成自己的技能技巧。
  
  参考文献:
  [1]卢之章.生产实习教学法[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6.
  [2]刘汉蓉,张兆平.钳工生产实习[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7.
  [3]宋军民,冯忠伟.钳工基本操作技能训练[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