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高等数学教学中的思路与方法

作者:马 黎




  在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同学们普遍认为高数是大学所有课程中最难学而且是很重要的基础课,如何克服学生的畏难厌学情绪,使学生对其产生浓厚兴趣并且学好是所有基础课教学人员一直致力研究的问题。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与大家探讨,希望起到抛砖引玉、共同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仅取决于客观因素的诸方面,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其主观因素的制约。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1.加强学生学习目的性的教育,增加学习的自觉性。学习动机是建立在学习目的基础之上的,动机总是指向一定的学习目标,如果没有目标,学习就会失去方向和动力。把当前的学习同未来的社会生活、理想前途联系起来,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知识的价值,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作为教师,应该给学生客观地分析一下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使他认识到知识的价值,就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表现出高度的学习积极性。
  2.提高高等数学教学的艺术性,达到引人入胜的境地。首先,注意上课前的引言,既要起点高又要过渡自然、增强兴趣,既要言简意赅地总结上节课的主题,又要尽快切入本节课的正题。其次,要运用启发式、讨论式、对比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的思路接受新的概念、新理论的推导、归纳、总结及理论的应用。第三,教学语言要准确、简练、生动而富于幽默感。第四,授课时注意每一章、第一节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抓住主线,突出重点,带动全局。
  
  (二)教学方法
  
  首先,教授学生用辨证的思想研究高等数学。高等数学是用极限方法研究函数性态的一门学科。这门课程的基本概念是收敛,基本理论是极限,基本思想是运动辩证法的逼近思想。因此收敛概念、极限方法、微积分计算原理、运动辨证思想和数学概念的培养,就形成了高等数学知识的结构系统。为此,要使学生逐步理解收敛概念,掌握以“静”描“动”,以“直”代“曲”,以“近似”逼近“精确”的思想和方法,就必须树立起辨证的思维方法。
  其次,注重绪论及章节前概论部分的讲解。高等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课程,其前后各章各节相关度很高。在教学过程中,把相关内容串接起来,可以使学生形成一个整体的概念,更好地掌握各章节的内容。高等数学每一章都有概论,这部分虽只有几句话,但它提纲挈领地表明了该章将要阐述和研究的问题,它可以告诉学生该章的重点及内容篇章结构和思路,并尽可能地形成框架式脉络,使之更具直观性。
  第三,注重理论的理解,注重学习的过程,结合实际进行教学。高等数学中许多重要概念都是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数学共性,结合实际讲述重要概念尤为重要。
  第四,授课时注意承前启后。目前大多数高校一般一个星期上两次大课,学生很难吸收课上的全部内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用上课前回顾上节课内容,讲清本节授课重点及其重要性,下课前归纳总结本节课内容的方法,可使学生从整体上理清课堂内容的思路。
  第五,多媒体教学,建设数学教学网络课程。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 建设数学教学网络课程,整个系统集成课件、作业、答疑、讨论、考试、网络资源、学习跟踪分析、管理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网上教学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能力。
  总之,高等数学教学不仅传授给学生基础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作为教育工作者有责任积极思考、探索出培养学生能力的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并付诸实践,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仲春等.数学思维与数学方法论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2]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顾通达.现代教育技术与更新教师教育观念关系初探[J].现代教育技术,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