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发展思维能力,在实践中掌握英语

作者:谢翠平




  有一个普遍现象,学习英语多年,既不能开口说也写不出顺畅的文章,不能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究其原因,在于我们的教学过于注重讲授语言形式和语言的用法。而事实是掌握了语言的用法并不等于就会使用。因此,在外语教学中,语言使用是纲,要实施以培养学生会使用语言为目的带动语言用法的教学,也就是把实践性放在首位,通过使用语言掌握语言。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维活动和表达欲望,让学生生动活泼地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中专生相对于初中生来讲,注意力的集中、稳定与分配进一步加强,思维更趋独立性、抽象性、概括性、辩证逻辑性。教师要指导他们学会思维,指导他们灵活主动地掌握知识。对此,我主要运用了“诱导—引导—指导”的方法,并及时肯定学生的思维成果。首先要创造表达的外部环境,使学生产生表达的需要,让学生想说、愿意说、争着说。课堂上根据每单元的主题或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确定谈话中心,设置认知冲突,让学生争论,各抒己见,不给现成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此外还创造了多种表达环境,如以课文为素材的小品表演,课前演讲和评价,分角色朗读,小型辩论会,等等。学生在进行讨论、评论、演讲、辩论等口头表达时必然会遇到一些表达障碍,如一些事实或思想不知用什么词汇或句式来表达。老师可鼓励别的同学作翻译,学生译不好的可由教师来译。把学生不会的句子写在黑板上,教师做详细讲解。学生自己想出的句子,印象深刻,一下子就能记住,比“阅读—记忆—练习”的方式效果好。教师要趁学生兴致盎然之时,鼓励学生把所学的内容写下来。这样,学生始终处在自由和谐的氛围中,保持积极饱满的精神状态,思维活跃,在生动活泼地运用语言的实践中掌握了口语,并为进一步使用语言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提供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发展思维,快速提高写作水平
  
  1.练习写句子。鼓励学生用多种表达方式表达同一种意思。感悟语言色彩,培养语言的灵活性。可以做替换同义词、同义句式的练习;也可以由教师给出汉语,让学生进行一句多译练习;或给出英语,让学生做扩展句子的练习。
  2.练习写段落。指导学生围绕一个中心把课上讨论的内容组织成段;或就当前的热点话题给出标题句子,让学生扩写成段;也可以让学生对课文重点段落进行续写或补充。
  3.练习写篇章。指导学生以学习写作为目的去阅读。阅读时研究作者的思路、技巧和语言的使用。
  思路是作者行文时的思想轨迹,实际上也是一种视角,一种如何切入问题的方法。因此,阅读时应注重从优美的文章中理出作者的思路,发现作者的思想和考虑问题的方法,认识作者表达自己思想所采用的思维模式,并自觉地学习这种思维模式去写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
  要使文章令人感动,将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技巧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发现对写作十分有用的技巧。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思想要靠语言来表达。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对表达思想起着决定性作用。好的语言是从生活中概括出来的,好的文章之所以让人感动,往往与精妙的语言存在紧密联系。所以,阅读时还要让学生处处留心好文章的语言,把它们收集整理起来,背诵、默写,使其烂熟于心,丰富他们的语言库存,要写出好文章也就不难了。
  教师可以在学生这种以写作为目的的阅读之后,根据教材中每单元的话题让学生自拟题目,写出作文;或根据学生的兴趣,给出题目让学生自由发挥。作文写完之后,教师要对写出好句子、段落、文章的同学给予表扬,发动同学们在课上做出讲评,指出好在哪里。对文章中的不足之处,发动学生进行修改,这样可以使学生协作学习,共同提高。
  总之,英语教学要始终坚持实践性原则,各种教学环节的安排都要以使用语言为目的,以使用语言为手段,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语言规律,获得语感,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掌握语言,做到既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又能写出顺畅的英语文章。
  
  参考文献:
  [1]Gumper J and Hymes.Directions in Socioliguistics: The Ethnography of Communication[M].Holt ,Ronehart & Winston New York,1964.
  [2]张少雄.实用公关英语[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3]梅里尔·哈明(美).教学的革命——创新教育课程设计[M].北京:宇航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