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比较研究

作者:魏 娟 张遹东




  本文以浙江省教育信息地理系统收录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各项数据为依据,对浙江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状况进行调查分析。
  
  (一)浙江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存在的共性
  
  1.高职教育高速发展。随着浙江省经济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程度的提高,我省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如雨后春笋,已经发展到目前的42所,学校数量已占全省高校数量的一半多,为各个行业培养了大量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也为提高国民素质和平均受教育程度作出了很大努力。
  2.办学主体多样性。经济形势的好转也使越来越多的经济主体参与到主办高等教育的热潮中来,我省目前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除了国办外,还有民办的各种形式:由非政府民间机构或公民个人举办的民办教育机构,各种形式中外合作办学等,办学主体呈现多样性。
  3.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数逐年增多。我省高职院校2004年在校生共有192276名,占我省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总人数的1/3,而且这个数字正在逐年上升。
  
  (二)浙江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存在的不平衡性
  
  1.地域分布的不平衡性。浙江省高职教育高速发展,但是由于地域不同,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作为省会城市的杭州,一共拥有18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占我省高职学院总数的42.85%。而作为沿海经济发展较快的宁波、温州等城市,也拥有了数量较多的高职学院。而我省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衢州、丽水等城市,只拥有1所高职学院。
  高职学院为当地经济服务的特点正好反映了这些学院在地域分布上的不平衡性,也可以说,地区文化状况和经济状况决定了高职学院的发展。
  2.经济实力的不平衡性。浙江省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固定资产总值为95.68亿元,其中金华地区高职院校的平均固定资产总值为3.76亿元/所,居全省第一位 ,其次是台州(3.07亿元/所)与温州(3.00亿元/所)。作为高职院校分布最密集的杭州地区,平均固定资产总值为1.99亿元/所,居全省中等水平,当然其中不乏一些投入非常大、硬件设施比较好的院校。从整体上来讲,每个地区对高职院校都进行了很大的投入,前进的步伐基本一致。
  教学设备资产的投入是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各地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设备资产的投入有较大差异,再加上各地区的教育发展还在一个高速增长期,所以从数字上来说没有一定的特性。
  3.教师结构的不平衡性。浙江省高职教育师资有比较严重的结构问题:
  (1)教师的年龄结构不合理。在我省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从事工作的9568名专职教师中,40岁以下的占了44%,31岁到40岁之间的占31%,50岁以上的占8%。 这个数据表明,年轻教师在整个教师队伍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大部分的教学任务都由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来完成。所以如何在最短时间内让这批年轻教师成长起来并成为高职教育的中坚力量,是我省近期的研究目标。
  (2)教师的职称结构不合理。在我省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从事工作的专职教师中,本科学历的占了82%,共有7850名;硕士学历的占11%,博士学历的只占1%。这个数据表明,本科学历的教师在整个教师队伍中占了绝大多数,这与其他层次高等院校的师资机构有较大区别。
  原因一是,高职院校加速了从传统办学业模式向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充分挖掘各种教育资源,但从其他高层次院校聘请教师甚至离退休的教师难度增大。二是高职院校的基础和财力都相对薄弱,其社会影响、学术氛围等缺乏对高学历、高水平的中青年教师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这个问题不解决,就缺乏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就只能在“低水平”上徘徊,甚至有滑坡的危险。
  4.学生结构的不平衡性。
  (1)各培养方式学生数量的不平衡性。我省高职院校学生现共有192276名学生,培养方式有很多种,包括普通专科、夜大、函授部、成人脱产班等种类。普通专科生占86%,占学生总数的大头,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主要方式。
  (2)各培养方式毕业生数量的不平衡性。我省高职院校各培养方式毕业生现共有75102名学生,普通专科毕业生占91%,其余方式占9%。由于专科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压力也随之加大。就业问题成为高校的工作重点之一。
  浙江省42.85%的高职院校在省会城市杭州,沿海各城市高职教育发展整体较快,投入也很大。总体来看,我省高职教育已经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但是,我们也应该正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平衡性,应不断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和各地区之间的平衡性,大力推进我省的高职教育,构建我省高职教育新体系。
  
  参考文献:
  [1]顾秀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战略探讨[J].太原科技,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