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职高幼师生钢琴分层次教学探微

作者:周 珍




  [摘 要] 钢琴演奏是职高幼师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基础技能之一,由于幼师班学生在个人素质、天赋、性格、兴趣、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在职高钢琴课中实施分层次教学就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本文拟就职高钢琴课中实施分层次教学谈点看法,权作引玉之砖。
  [关键词] 钢琴演奏 分层次教学 背静 实践 效果
  
  职高幼师班学生的音乐专业课包括钢琴演奏、声乐、视唱练耳、音乐欣赏四方面内容,其中钢琴演奏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它作为幼师专业的基础课,对于培养学生钢琴演奏能力,提高整体音乐素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钢琴基础课的教学,就是要求幼师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掌握一定的钢琴弹奏技巧,积累不同时期的各类中外乐曲知识,提高分析、理解作品及艺术处理等能力,从而提高和增强艺术的素质与修养,为以后更好的胜任幼儿音乐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高等艺术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张本。
  在职高幼师钢琴演奏教学中教师该通过怎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力呢?笔者在幼师钢琴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运用分层次教学法符合了“既面向全体又注重个性发展,尊重学生学习的差异性”的新课标要求。然则职高钢琴教学为什么要实施分层次教学,该怎么样实施,效果又如何呢?
  
  一、分层次教学的背景叙述
  
  随着高校的扩招和普高的普及,职业高中的生源质量就随之下降,且生源质量参差不齐,个体差异不断扩大;另一方面,每一个体在先天的潜能、秉性、性格、爱好、志向、才能、适应能力等方面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学生进入职高后,因受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同,学生的个性也不同,使他们的学习差异较大,学习困难的学生增多,两极分化日益加剧,导致部分学生厌学情绪,甚至逃学、逃课最终无法完成学业。
  笔者任教的幼师专业的学生大多来源于城镇边缘的乡下中学,她们的家庭环境或多或少给她们的个人成长带来劣于城市学生的影响,因而她们的综合素质也普遍偏低,不提别的,就文化成绩而言比普高学生就相差一大节。虽然专业课尤其是钢琴课对于她们来说是“零”起点,然而她们各自的音乐天赋与潜能却大不相同,所以对笔者而言这个“零”起点却是钢琴分层次教学的有利尝试条件。
  但是,幼师专业的学生在专业课程方面除了学习钢琴外还有舞蹈、美术等等,个人的先天条件与兴趣爱好影响了她们的偏好,有的学生喜欢舞蹈,有的则偏爱美术,特别是先天条件决定了学生中有的学习钢琴能力差但学习美术或舞蹈能力强,这种教师所不能改变的客观事实也顺应了分层次教学的实施。也符合了“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发展”“使我们的教学更加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因素,更加注重对‘人’培养”的教育改革新要求。
  职高生在初中甚至是小学她们的成绩总是排在班级的后几名,她们不被老师重视、同学青睐,再加上她们自我评价能力差、自我意识薄弱等种种原因导致她们在心理上产生了自卑感、缺乏自信心,总觉得自己不行,不如别人,在这样的心理暗示下她们自身存在的一些禀赋与潜能不是被抹杀便是被退化。如果教师从心理上重视她们、肯定她们,同时让她们认识到钢琴是她们以前都未接触过的,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客观上消除了“我比别人差的”自卑心理),再实施分层次教学。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是可取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个性差异发展中对因材施教的需求。
  
  二、分层次教学的实践研究
  
  目前在我校幼师班钢琴课是这样安排的:一个班级分成两小组、一周两课时,与舞蹈课并行同时上的模式。每组17——18个学生,属于小课制,且学校在安排课时时把一周的两节课时连成上下课,这就为专业分层次教学的尝试提供了时间上的可能性。出于尝试性质,我对所教的两个05级幼师班一个实施分层次教学一—05级幼师(2)班,另一个用同进度方法教学——05级幼师(1)班。
  在05级幼师(2)班的教学上我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分层次教学所采取的形式。高一刚入学时,我随机抽取分组,把一组18个学生分成A、B两组各9人,过一个月后,把B组进步快的学生调整到A组,把A组跟不上的学生调整到B组,期中考试后按照她们的成绩等级,把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归到A组,剩余的则组成B组,这时优生与差生的比例基本固定为5:13和7:11,她们的成绩与进度距离已相差较大,分层次教学在此也就显得尤其必要了。
  第二,分层次教学的实施内容——根据学生的进度和需要安排教学内容。由于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差异,A组学生在入学一个月内基本上都掌握了弹琴的基本知识如坐姿、手型等,而B组却还老出错,很不规范,鉴此我在这个阶段除了教A组学生幼师琴法教材里的内容外,还挑些有针对性的手指练习(如拜厄练习曲)和弹奏简单但旋律动听的小乐曲(如高校《钢琴基础教程》第一册中的小作品、《儿童世界名曲》中的曲子等),而B组的学生则只专攻幼师琴法教材里的内容。到了高一第一学期末,A组学生基本上已经掌握了断奏、连奏及一些简单的旋律处理,而B组的学生则还是在单一的幼师琴法教材的曲目中摸索。到了高一第二学期,这种差距更加明显,A组学生除了已开始掌握基本练习(音阶、琶音、和弦)的弹奏技巧外还弹奏一些简单的奏鸣曲(如克莱门第小奏鸣曲)手指练习也从拜厄进入到了车尔尼的599号曲。而B组学生能够把教材中的曲子基本完整弹奏已经不错了。
  
  三、分层次教学的效果分析
  
  经过第一个学期的分层次教学尝试,05级幼师(2)班的学生有了很大的变化。第一,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平时在与05级幼师(1)班的学生交流过程中,我经常能听到优生说:“一整个学期就弹那几首曲子真是没意思!”但差生则说:“一整个学期就那么几首曲子都弹不出来真不想学了。”可见,接受同样难度、同样进度的教法导致了学生处于没有目标、意识淡薄的学习状态,学习的热忱也从开学初的新鲜降低成冷淡。相比之下的05级幼师(2)班情况就大不同了,我给优生加大了弹奏力度,给差生降低了弹奏要求,给每一个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就座,弹琴频率上升,回客情况也Ff益趋佳。出现这种良性循环的学习状态,我觉得应该是实施分层次教学后,每个学生都觉得自己行,有东西弹,只要自己努力就会学到更多的弹奏知识。第二,引进了竞争机制,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因为分层次教学的实施组内部之间竞争意识加强,学习气氛明显提高。如05级幼师(2)班我一开始就明确了“想进步想学更多钢琴演奏知识技巧就争取进A组”的目标。于是归在B组的学生拼命努力,原本A组的学生怕自己被挤出也努力保持好成绩。山此,A、B组之间无形中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第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一个学期下来,就学生的成绩而言,两个班级有了很明显的差别:
  
  注:A、B为优秀率,c、D为合格率,E为不及格;05幼师(1)班为同进度教学,05幼师(2)班为分层次教学。
  从上面的表格可看出(2)班的优秀率、合格率明显高于(1)班,不及格的同学则大大降低。可见,分层次教学的实施对学生成绩的提高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总之,实施职高幼师生钢琴分层次教学与新课程理念是一脉相承的,虽然分层次教学的理论问题很值得深入探讨,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也还正在探索,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职高幼师生钢琴分层次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将会越来越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并为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起到推波和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音乐课程标准(试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