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措施与方法

作者:赵立芹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英语课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呢?笔者在多年的英语教学中,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此谈一谈自己的做法和教法,与广大同人商榷。
  
  (一)运用课堂45分钟组织好阅读训练。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进行阅读训练。每教一篇新课文时,做到精读与泛读紧密结合,先让学生用10-20分钟进行快速阅读,同时做课文的理解题,然后,再按精读要求,给学生指定段落,让他们自己研究主要语言点,鼓励他们提问和讨论,以求弄懂。精读也全是由学生自己去研读,改变那种课堂中从泛读到精读,全由教师包讲到底的局面,使学生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2.每课时抽出10分钟进行快速阅读训练。选用150个词左右、难度适中的短文,再加5-10个理解检测题,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迅速读完全文,完成阅读理解题。然后检查阅读速度和理解准确率,进行辅导讲评。
  
  (二)开展好课外阅读活动。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只进行课堂快速阅读训练是不够的。以每周1000个词来计算,学生一个学期只能完成1-1.5万个词的阅读量,不足以便学生从中获取到独立阅读英语文章的基本技巧。所以,除课堂阅读训练外,应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目的在于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我向学生提供大量题材较广、趣味性较浓、篇幅短小的阅读材料,要求每人每天课外阅读600个词的短文,这样,既增加了阅读量,又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 认真选好读物。
  
  读物的选择对阅读的效果起着重要作用。如果读物选择不当,就会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我在选择读物时都要经过认真筛选,选用的是内容健康、新颖,体裁和题材多样化,语言质朴生动,引人入胜,寓学习于消遣之中,所以学生读起来爱不释手,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最重要的是要选材料适合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难度与课文相当,内容尽可能与课文相联系,生词率控制在2--3%,难易适当,使学生读得轻松愉快,在快乐中获得知识,增强他们阅读的信心。
  
  (四)要讲求阅读效率。
  
  效率体现在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两个方面,读速的提高与读量是密切相关的。阅读要以量求质。我给学生定的阅读总量为40万个词左右,每天坚持10分钟左右,准确理解率达70%以上,实践证明,一般水平的学生通过努力是不难达到这个指标的。
  
  (五)把阅读的辅导落到实处。
  
  阅读基本上是在课外进行,以学生自学为主,但是没有得力措施就很难保证持续地开展。为了扎扎实实地搞好阅读,除对读量、读速严格要求并记录在案进行评比以外,我主要对学生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进行了指导:
  1.指点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学生在阅读初期过程中往往带有一些不良习惯,如有的学生阅读时爱出声;有的学生用笔之类的东西指点着助读;有的则咬文嚼字,边读边查词典,一词一句地分析;有的学生“回视”的现象太严重,在阅读时,眼睛往往往回看,重读一个词、短语、一个句子,不仅影响读速而且不利于把握整个句于、段落、全句的意义。我帮助学生逐步改掉了这些不良习惯,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默读习惯。帮助他们尽力减少眼停次数,扩大视力范围,能在单位时间里捕捉更多的语言信息。
   2.指点学生阅读时抓住文中重点段,段中主题句和句中的关键词。教给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句意义的办法。阅读中难免碰上生词,让学生碰到生词不惊慌,因为它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可以通过一定线索或可根据构词法、同义词、反义词、因果关系或上下文暗示猜出词义。
   3.指点学生“依纲”阅读。这个纲就是文章的理解题,每篇材料都配有相应的阅读理解题,既可以做为理解检查题,又可做为阅读的提纲。一般的学生都是先阅读短文,再看问题,回头看短文,然后做选择答案。我指导学生的另一种做法是先看问题,后读短文,再做选择答案,这样使学生的阅读速度大大地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