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翻译策略与文化传达

作者:熊建闽




  [摘要]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理解方式、思维习惯受各种条件限制有很大的差异,人们之间的沟通、交流受到很大影响。本文从翻译策略的角度,探讨如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实现有效的文化交流与传达。
  [关键词] 翻译策略 文化传达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对外交往日益频繁。我们走向世界,世界也正走向我们。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越来越希望了解世界,东方文明古老的文化也吸引着无数的目光。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扩大,经过翻译工作者的不断努力,我们领略了大量优秀的异国文化,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然而,在大量跨文化交流的过程当中,也出现了我们必须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即如何在翻译活动中,有效的利用翻译手段,传播民族文化,达到文化交流、文化传达的目的。本文试从成语(习语)、电影片名、汉语新词翻译等方面,阐述如何利用翻译策略(归化、异化、直译、意译),达到文化传达的目的。
  翻译,从本质上说是文化之间的交流,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指出“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这说明翻译活动与深刻理解两种文化的重要性。刘宓庆《文化翻译论纲》一书中指出“译文实际是:原文+原文文化背景+译文+译文文化背景+原作者的气质和风格+译者的气质和风格的混合体。”所以,翻译的重要使命就在于实现两种文化之间的沟通,把本国(民族)文化传达给异国读者。
  
  一、英汉成语(习语)中的翻译策略与文化传达
  
  1.归化翻译下的英汉成语(习语)。
  美国著名学者劳伦斯·韦努蒂把归化翻译定义为:“遵守目标语言文化当前的主流价值观,公然对原文采用保守的同化手段,使其迎合本土典律、出版潮流、政治需要。”简而言之,归化翻译便于理解,但对读者来说缺乏新颖感觉,从而可能剥夺了读者欣赏异国文化的乐趣。试看以下例子:三个和尚无水喝 Everybody's business is nobody's business;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To fish in the air水中捞月;To spend money like water 挥金如土。可以看出,上述例子的翻译都适合目的语文化的理解习惯,但在传递、借鉴外来文化方面不得不说有些遗憾。
  2.异化翻译下的英汉成语(习语)。
  劳伦斯·韦努蒂把异化翻译定义为:“偏离本土主流价值观,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这种翻译方法保留了原来语言的风味,翻译内容新颖,充满异国情调,提高了读者接受文化差异的意识,但没有归化翻译容易理解。试看以下例子:the sword of Damocles达摩克里斯之剑;Amalthea’s horn阿玛尔忒亚的角;leave no stone unturned翻起所有的石头;swan song 天鹅之歌。
  要准确理解以上成语,如果不了解欧美文化知识,显然是会犯错误的。the sword of Damocles 来自古代希腊的历史故事。相传当时在西西里岛有个国王的亲信叫达摩克里斯,一天到晚都梦想过富足的皇家生活。这个国王为了给他一个教训,在一次宴会上,让他坐在国王的宝座上。然而,当他猛然抬头,看见头顶上有一把用头发悬着的宝剑,把他吓得不轻,因此担惊受怕,时时感觉到头顶上的危险。后来,这个成语用来指危险的情况。Amalthea’s horn 则源于希腊神话故事。主神宙斯在婴儿时,由神女阿玛尔忒亚喂以羊乳,为了感其恩德,宙斯送一羊角给她,让她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所以,Amalthea’s horn有“丰饶的生活”的意思。leave no stone unturned来自于传说。公元前447年,底比斯的波利克拉特斯在希腊的普拉蒂亚苦苦寻觅一大批财宝,却一无所获。最后接到命令后要翻起所有的石头寻找。因此,这个成语有汉语的“千方百计”之意。swan song 也来自于传说,据传天鹅在临终前唱的歌最优美动听。后人就用swan song来比喻诗人、作曲家、演员等的“最后作品”。不难看出,以上例子让我们领略了原来语言的风味,但如果不了解这些成语后面的文化背景,仍然不知其意。因此,在翻译时,在采取异化翻译方法的同时,如果加注与此相关的文化背景,则能让读者享受不同文化的同时,真正懂得其中的内涵。
  
  二、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与文化传达
  
  电影片名是电影的一个代号,一个好的译名除了具有良好的“导视功能”外,更是起到了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影片,了解异域文化的作用。
  1.归化翻译下的电影片名。
  霸王别姬:Farewell,My Concubine;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Chinese Odyssey : Pandora’s Box;出水芙蓉:Bathing Beauty;碧血黄沙:Blood and Sand。这些著名的影片,都采用了归化的翻译方法。但效果显然有所不同。“霸王别姬”翻译成“Farewell,My Concubine”,不知道是否受了海明威的名作“Farewell,My weapons”的影响,其译名完全只是中文名字面上的直译,却无法表达出电影的主要内容,无法引导英语国家的观众顺着译名理解电影本身。Pandora(潘多拉)是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她的盒子里充满着灾难——折磨人肉体的痛风、风湿、腹痛;折磨人心灵的忌妒、怨恨、复仇——盒子一旦打开,灾难飞散到各个地方,带给人类痛苦和折磨。所以,“Pandora’s box”指的就是“装满各种灾难的盒子”。这与电影当中的月光宝盒的功能显然不同。英文电影“Bathing Beauty”的译名则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它抓住了该电影的本质,传达给观众的是具体,呼之欲出的影像联想,给人以美感。“Blood and Sand”的译名也是如此。一个“碧”字,一个“黄”字恰如其分地渲染了影片气氛,既忠实电影的原汁原味,又体现了中英电影文化的不同特点,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异化翻译下的电影片名。
  The Seven Year Itch 七年之痒;Rain man雨人;Gone with the Wind随风飘逝。The Seven Year Itch描写的是一对已婚七年的夫妇。男主人公汤姆在妻儿外出度假时,对楼上美貌的新邻居想入非非。在与自己的道德观念无数次的碰撞之后,他最终决定拒绝诱惑。“七年之痒”是个舶来词,该词“引进”后,其意义得到了发展。指的是许多事情到了第七年就有可能失控。Rain man的翻译也很好地诠释了主题。该片描述了一个一心想获得遗产的弟弟在与患有自闭症的兄长(从小被人们唤做“雨人”——幽闭症患者的俗称)的长途旅行中逐渐产生了对兄长的手足之情,由起初的疏远粗暴到最后的关心理解。影片中反映出了一种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Gone with the Wind这一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开始被翻译成“随风飘逝”,后来又被翻译成“乱世佳人”。这一归化翻译方法更加贴近了主题。“乱世”指明当时的战争背景,“佳人”表现出女主人公的天生丽质。该片上映后,“佳人”美丽的银幕形象深深地刻在观众心里。
  
  三、汉语新词的翻译策略与文化传达
  
  随着时代不断向前发展,人类社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不少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词汇在时代的大发展中应运而生。如何把这些新词汇翻译成英文,让国外读者了解日新月异的中国国情则是每一位翻译工作者的责任。
  那些具有中国特色,反映本国新事物、新概念的新词新语,常常要用直译或意译的方法。关于直译/意译,王东风在“归化与异化:矛与盾的交锋”一文中指出“归化和异化可看成直译和意译概念的延伸,但并不完全等同于直译与意译。直译和意译之争的靶心是意义和形式的得失问题,而归化和异化之争的靶心则是处在意义和形式得失旋涡中的文化身份、文学性乃至话语权利的得失问题。”那么,在翻译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词方面如何运用直译/意译呢?已下举例说明:
  ①“进军海外市场”若直译为march toward foreign market读来生硬,译为going global就形象直观地多了。
  ②“投资热点”若直译成investment hot spot或investment heat spot 就错了。hot spot指的是发生动乱的地方,而heat spot是医学术语。
  ③“三通” 若译成three exchanges-the exchange of mails, trade and air and shipping services就没有直译three links; Link of trade, travel and post来得好。
  ④“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可直译为a minimum standard of living for city residents。
  ⑤“传销”若直译为pass marketing 显得不知所云。译为multi-level marketing就更符合传销的网络特征了。
  从以上成语(习语)、中英电影片名、汉语新词翻译的策略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采用何种翻译方法都有其优势与不足。这些翻译方法之间不是排斥的而是相辅相承的。为了跨越语言文化理解的障碍,借用归化、异化的概念来说,“说到底在文化传达问题上采取何种翻译策略都是为了最终使得读者做到真正的归化,也就是说使读者把原语经译者所传达的异域视野经自身的文化视野过滤、对比、沉淀而后引起视野的重新定位,在对比中做到对自身文化和原语文化的再认识,即在文化意义上完成真正的归化。”
  参考文献:
  [1] 胡文仲.英美文化词典[C].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2] 刘宓庆.文化翻译论纲[M].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3] 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