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中等职业教育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和方法

作者:黄国东




  [摘要]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教育课程,对培养学生的抽象、分析、推断等综合能力起重要作用。但是,在中等职业教育中,数学教学存在着不受重视、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提出关于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数学教学水平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数学 教学
  
  数学是人类科学中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除了定理和理论外,数学能培养学习者建立模型、抽象化、最优化、逻辑分析、运用数据进行推断以及运用符号等方面的能力,使学习者形成强有力的思考方式。数学方法使人能批判地阅读,能识别谬误,能探索偏见,能估计风险,能提出变通方法。可以说,数学使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生活在其中的充满信息的世界。
  因此,数学教育作为教育系统中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始终倍受人们关注的,特别是在小学、中学教育中,一直处于重要位置。在中等职业学校里,对数学教育工作的认识却存在一些偏差,中等职业教育中的数学教学工作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1.有些人认为,职业学校教学的重点是向学生传授一些专业性强、技能性强、实用性强的知识,以便使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技巧,适应社会的需求。对文化基础课不必要求太高,尤其是数学课。
  2.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大多基础较差,在初中阶段就处于班上中下水平,数学方面的理解能力较差,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兴趣。
  3.也有些教师觉得,职业学校的学生小学、中学文化基础较差,教学难度较大。就在教学中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对学生要求不严格,缺乏教学创新。
  4.还有许多职业学校的学生则认为,自己到职业学校学习就是为了学一门实用性的技术,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上不上数学课无所谓。
  笔者认为,数学课程在中等职业教育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必须引起老师、学生的共同重视,因为:①数学研究的对象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谨的逻辑性,它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如分析、综合、比较、判断等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注意力、兴趣等。②数学与其他学科关系密切,如计算机课程中的编程就与数学的逻辑思维与创造思维紧密联系;又如美术手工制作均与数学的空间图形有关。③数学还与工农业生产、社会生活关系密切,它产生于社会实践并服务于社会实践。④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也可与普通高中和重点高中的毕业生一样参加高考,数学作为主考科目之一,为学生将来升学奠定一定的基础。因此,必须在中等职业学校中改变数学教育、学习不够受重视的状况,提高数学教学水平。要做这一点,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正确设置中等职业数学教育的学习起点。
  学生的学习起点是影响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因素,数学教师设计的教学起点不一定是学生的学习起点。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一次完整的课堂学习可以描述为学生从他的认知起点,到课堂学习目标之间的认知发展过程。就这一过程而言,在学习目标既定的情况下,起点的选择决定着这一过程的距离长短。因此,在数学教师选择认知起点的时候,学生课堂学习的距离空间就被设置了。显然,距离空间过长或过短都不是好事。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由于多数学生初中数学的基础不太扎实,学习的现实起点一般比学习的逻辑起点要低一些,因此需要降低起点,适当补充一些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
  (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勇气。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的前提是要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才会自觉地、真正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通过对学生的好奇心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好奇心的本质是求知欲,是渴望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种追求。职校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大多数新生事物都抱有好奇心理,这种好奇心对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充分引导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讲授等比数列的应用时,可以先提这样一个问题: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50次后,它的高度与珠穆朗玛峰相比,谁高?为什么比珠峰的高度还高?像这样从实际出发、精心选择的问题,就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理。在此基础上,教师注意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多问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使学生参与到整个教与学的活动中来。问问题是提高学习效果和激发思维意识的重要手段,但是在职业学校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和课堂上普遍很少提或不提问题,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是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第二是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这时候,教师就应该从一开始营造出轻松和活跃的课堂气氛,并且通过示范,少批评,多表扬的方式,解除学生的紧张和自卑心理,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出问题,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敢于提问题,并且从问题解决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慢慢的就不再对数学感到害怕和厌烦,数学教学的效果自然就好。
  (三)加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培养和提高。”而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满足于“奉送”真理,在教学中搞“填鸭式”教育。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出题、学生做,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同时,这样还助长了学生的懒惰情绪,使他们懒于动脑。时间长了,学生就变得脑筋僵化,缺乏发现力、创造力。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表象与理论的连接,引导学生主动理解数学概念。同时,通过安排讨论课,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思考,自主地获取知识。教师上课要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数学学科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等特点,因此学习更需要积极思考,深入理解,必须要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这个过程。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这与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的的素质教育完全一致。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不仅具有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近期作用,而且具有提高学生素质的远期功效。
  (四)加强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和实用性。
  职业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传授应用性的技能和知识,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也是抱着学习一门专业技术,为以后的就业找出路的目的来上学的。因此,他们对实用性的知识的兴趣往往就比理论知识要大。因此,在中等职业数学教育中,也可以抓住这个特点。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生活中的应用数学例子,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能让他们掌握一些实用性很强的数学技能。数学应用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比如“分期付款”、“投资效益”、“设计规划”、“最佳决策”等,这些经济问题的解决原理就与数学中的数列、函数等密切相关。又例如,学习代数和代数式这章时,可以出示这么一道装修新房的例题:爸爸从装饰材料店买回各式地板砖若干,如下图1所示:
  
  并提出下列四个问题:
  1.将四种砖各取一块,当a=20cm,b =10cm时,计算这四块砖的总面积。
  2.爸爸想利用这些地板砖在客厅中央拼成一个大正方形。根据上题数据分析,你觉得能办到吗?如果能,请动手试拼,并画出示意图。
  3.为了能拼成大小不一的各种正方形,以满足不同需求,
  (1)边长a和b有没有特殊的约定;
  (2)地板砖该如何配套购买,才不至于造成浪费。
  4.两种以上方法计算大正方形面积(用代数式表示)。
  通过这些实例的操作和分析,既加深了代数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又能使学生领悟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广泛联系,大大提高数学教育的效果。
  (五)在数学教学中注意数形结合。
  职校生的数学基础差,理解能力差,抽象思维能力弱。为了使抽象的教学内容能够讲得通俗易懂,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与“形”是数学里不可分割的两大支柱,“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的思想,就是把数学问题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结合起来加以考虑。
  数形结合的载体是数轴,依靠数轴反映出数与点的对应关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大飞跃。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能给抽象的数量关系以形象的几何直观,也能把几何图形问题转化为数量关系问题去解决。通过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来学习相反数,绝对值的定义,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法则、函数等,可以大大减轻学生学习这些知识的难度,数形结合思想的教学应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的始终。
  数学教学不仅对于提高学生思考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有很大作用,同时对学生参加高等教育的入学考试也是至关重要的,而且,数学知识在学生以后工作生活中也会发挥很大作用。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针对性的创新教学方法,结合职业教育特点进行教学,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数学教学的水平是尤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