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高职高等数学教学与实践

作者:李印权




  [摘要] 当前高职学校学生生源质量较差,数学教学遇到了一些问题。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应从教学与实践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 数学 教学 实践 探讨
  
  近几年,随着高校扩招,高职学院的生源质量有所下降,学生的数、理、化基础普遍较差。上数学课时,很多学生无精打采,没有学习热情,教师抱怨书难教、课难上。而高等职业教育本身具有明显的职业特征,它的办学宗旨是面向社会办学,适应市场设专业,突出技能育人才。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提高高职数学的教学质量,是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改进高职数学教学工作。
  
  一、加强数学发展史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一部分是经过重点本科、本科及专科学校筛选之后,遗漏下来未录取的普高生,还有一部分是“三校生”(中专、技校、职高)。所以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差,特别数、理、化成绩差,很多学生在中学时对数学就没有兴趣,加之我国的基础教育模式是应试教育,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目的都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教师只注重学生解题能力和解题方法的培养,学生则成了解题机器,学生的数学知识极其贫乏。他们不知道数学的辉煌历史,也不理解数学是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对数学前辈们为数学的发展所付出的艰辛劳动和数学史上的生动有趣的故事一无所知。
  要使学生对数学感兴趣,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数学史。我们在教学工作中,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地给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史知识,可以使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使简单的数字符号,变得神奇有趣,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给学生讲一讲我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刘微、祖冲之在计算圆周率方面的伟大成就(在公元五世纪,求出了圆周率二准确到七位小数的值,长达一千多年时间中,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能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讲一讲纳伯尔为了减轻人们的繁重计算而耗费20年的艰辛和毕生精力研究和发明对数,让学生感受到无数的先驱们为了数学的理论和应用所作出的奉献。讲一讲数学在科学技术和生产活动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现实价值,从而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信心和乐趣。
  
  二、加强数学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有人说数学是一种计算工具,是一些符号游戏,甚至认为“数学等于逻辑推理”,只是一种肤浅的理解和片面的认识。其实,数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精深的文化,她是哲学,能够开启人们的智慧之门;她是美学,能给人丰富的艺术感受。数学作为美学的四大构建(音乐、史诗、数学和造型)之一,将杂乱整理为有序,将经验升华为规律,将物质运动的和谐与统一简洁地表达出来。是美的体现,也是人类对美感的追求。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中,无时不体现出数学文化的痕迹。埃及的金字塔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数学应用的辉煌成就。闻名于世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以及雄伟的三峡大坝,都是数学应用的结果。当今社会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载人航天技术和外星探测技术——“神六“上天更要数学的精确计算,无一不体现出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和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
  作为数学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教育,大力宣扬数学文化,让学生感受数学文化,总之,当数学文化的魅力真正渗人教材、进入课堂、融人教学时,数学就会更加平易近人,数学就会通过文化层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欢数学,进而热爱数学。
  
  三、因材施教,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
  
  对高职院校来说,由于生源地和招生的类别(普高生和“三校生”)不同,同一班级的学生基础参差不齐,个别学生数学基础稍好,大部分学生较差,少部分很差。这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大不便,内容深浅不好把握。2004级新生进校后,我院选了二个专业(铁工、物流)作为试点,进行了数学分层教学。开学时通过摸底考试,对学生按成绩进行编班,这无疑是一种好办法,经验也值得总结。但由于不同专业的学生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不同,加之学校的现有教学资源(教师、教室等)的限制,分层教学要全面铺开,在操作上具有很大困难。因此大部分只能按自然班级或合班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本人充分考虑到职业教育的特点,坚持以“必需、够用”为度,结合专业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对高职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要求应适当降低,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在课堂上避开抽象的概念和论证,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材施教,突出职教特点是我们应当长期坚持的教学基本原则。
  
  四、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是关系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高职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目的是让他们掌握一种现代科技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知识和培养他们具有严慎的思维方式和数学文化。我们高职学生的数学基础远不如本科和专科学生,如果仍沿用那一套教学方法,效果肯定差。这样对于高职学生必须寻找一种适合于他们的教学方法。
  1.改变教与学的程式。
  以往的教学多采用:定义→定理→例题→练习的讲授程式。如果教师习惯于讲授数学的抽象定义,定理的严格证明,公式的严密推导,这样势必造成学生觉得数学难懂、抽象、乏味,从而失去对高等数学学习的兴趣。我们在教学中不是单纯将书本简单重复,而是让学生从“问题”入手唤起求知欲,产生寻找答案的意识,这样使学生了解产生概念的客观背景以及发现定理的思维过程,学生易于接受。对于与中学街接较紧的部分,可从中学所学的内容引申、类比、深化和抽象。由于他们的职业特征,在教学中减少繁琐的定理证明和公式的严密推导,通过较多的例题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结论。改变这种教学程式并不容易,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细心组织,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型。
  2.讲授方式的灵活性。
  教学方法的好坏,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由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来衡量,采取何种教学方法,我认为应把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考虑。教学方法不是固定不变的,而应灵活多样,对于学生基本上可以完全自学的内容,课堂教学重点应放在讲解定义、定理产生的背景和它们的基本思想,以及用以解决问题的技巧和典型方法,详细内容由学生自学。自学应该由教师适当加以引导、启迪,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较强的自学能力。对于有些问题可以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课堂讨论,促使学生在讨论中领会知识,领会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以鼓励学生上台讲解,打破教师一统天下的局面。
  3.教学手段的改革尝试。
  由传统的教学手段到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多媒体教学,这是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在教学中做了一点尝试。在讲解方程求解时,把“二分法”和“迭代法”求解方程的主要步骤给学生讲清,并且给出计算框图,然后要求学生用计算机语言编制程序,每两个人一组上机操作,事实证明,学生兴趣极高,效果好,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后来在讲解定积分时,同样地给出计算框图,要求学生在计算机上求定积分的近似值。利用多媒体教学,结合MathCAD软件在计算、作图、动画演示,效果很好。
  在高职数学教学的实践中,只要遵循教学规律,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高职专业的职业性,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充分利用先进科技,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我们做好了这几个方面的工作,必将对解决当前数学教学中的困惑,提高教学质量产生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萧树铁.高等数学改革研究报告.高等教育出版社.
  [2] 鲁又文.数学古今谈.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