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论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郑玉秀




  [摘要] 如何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直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面临的课题。本文作者通过在教学实践中对案例教学法的研究,认为案例教学是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最佳途径,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案例教学思想政治课运用
  
  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最早于1870年兴起于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目前,案例教学法的内容、方法和经验日趋丰富和完善。教学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具有特殊效果的教学方法,将案例教学法引人思想政治课教学,是深化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增强其教学效果的需要。
  
  一、案例教学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作用
  
  1.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政治课教学理论性强,枯燥乏味。单凭老师“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是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运用案例教学法,可提供生动、真实、风趣、幽默的各类案例,给学生造成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案例教学法强调以人为本,教师侧重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重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撰写好的教学案例呈现给学生,案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学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进行案例讨论,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是通过主动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事件而掌握了政治课所要传授的主要理论观点的。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 案例教学是优化教学过程的理想形式,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共同分析案例,实现了师生双向交流,比较好地解决了“教”与“学”之间的矛盾,使师生两个积极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讨论受到启发,提高了教学水平;而学生在分析案例中,既调动了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又通过讨论、发言培养了能力,提高了素质。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案例教学沟通了师生相互之间的感情,加强了信息交流,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
  3. 案例教学有利于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学以致用,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案例教学不是教条地去解释概念、靠下结论来回答问题,而是帮助学生分析问题、使之逐步学会和掌握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以之来指导自己的人生实践。教育强调知行统一,只有“知”是不够的,重要的在“行”,也就是真正去身体力行、践履。“知”是“行”的前提,“行”是“知”的目的。单纯的强制性“认知”只会使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案例教学具有直观性和生动性,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充当实践者,去认识、分析和处理案例中的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4. 案例教学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各项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培养开放型、应用型人才的好方法。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强调让学生参与分析,充分表现并锻炼自己的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胆量、快速反应的能力等。采用案例教学法还要求学生对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有新的开拓,进行一系列积极的创造性思维活动。
  
  二、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1. 精心挑选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实施案例教学,首先就要准备好案例。在选择案例时,要做到:选用的案例必须具有典型性、真实性、针对性、趣味性、教育性、时代性,案例的挑选要找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并尽量使案例所揭示的观点与教材内容相吻合,最好能挑选正面案例与反面案例进行比较分析,真正做到案例服务于教学的需要。案例来源一般有三种途径:一是在学生生活的实践中,有许许多多鲜活的、具有教育意义的例子;二是从因特网和有关报刊报道的信息中进行收集、选择和整理;三是从有关书籍载有的案例资料中进行筛选。当然首选案例是第一类的,这样的案例来源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针对性强,特别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共鸣。
  2. 研读案例背景信息,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必要环节。
  研读案例背景信息的目的是为了在了解和懂得案例内容和所提供情况的基础上研究和分析案例。它一般分为两步:第一步是阅读案例。阅读案例可分为粗读和精读。粗读主要是了解背景情况及主要人物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和机会,精读则要注意观察、联结、归纳,形成较为清晰的“场景”。第二步是分析案例。分析案例的过程就是思考问题的过程。分析案例是研读案例背景信息的目的和关键,也是进行案例讨论的前提。
  3. 组织案例讨论,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关键。
  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就是要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对案例的讨论一般是分组进行,讨论后推举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遇到焦点问题,还可进行辩论,让同学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各种思维火花不断碰撞,许多创造性灵感不断闪现,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会倾听、善引导,不要轻易否定学生意见。对正确的认识和独到见解要充分肯定,对模糊的错误的认识要加以引导和纠正,从而引导学生一步步走向案例分析的既定目标。
  4. 总结提高,是案例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步骤。
  在这一阶段,讨论接近尾声。学生的答案已浮出水面,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了。教师就可以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因愤而启,因徘而发,对讨论中的要点进行比较、评述,肯定优点,表扬客观、正确的答案,修正稚嫩、欠全面的答案,指出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必要时,还需对案例进行更细致、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开阔眼界,对案例及其所涉及的知识点有深层次的认识。学生在这时就要静下心来,结合自己的讨论,结合教师的总结,找出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分析这个问题我为什么想到了,那个问题又为什么没想到,从而更好地查漏补缺、扬长避短。
  5. 温习巩固,是实施案例教学的最后环节。
  在这一阶段,教师一方面主要给学生布置适当的作业,如写出讨论总结,撰写相关的小论文,组织演讲比赛,读教材、原著及其他参考资料,参观、调查研究,做综合性练习,预习等,以达到消化知识、加深印象、温故而知新的效果。还可以从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出发,布置些难度适中的研究性小课题,引导学生课下要研究热点、难点,形成课上课下良性互动。
  总之,案例教学法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宗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实质是属于研究性学习,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因此,我们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倪卫红.浅论利于大学素质教育的案例教学法.教育教学论丛[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6.
  [2] 武建国.关于案例教学法的几个问题[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4).
  [3] 郑金洲.重构课堂[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