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语文教学中的信息技术

作者:王 艳




  [摘要]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将最大限度地拓展语文学习内容,使语文教材更加多元化、立体化。由此,引发语文学习方式的革新,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和驾驭全新的语文学习环境,使他们在创新思维、语文素养及实践能力等方面均能得以提高。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语文教学应用
  
  信息技术的现代化,为语文教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笔者试图就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前景进行粗略地描绘,并借此说明科学地认识和把握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对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加快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一、拓展语文的学习领域
  
  传统语文课堂非常封闭,其地点是固定的,仅仅极限于某一班级;时间也是固定的,只有区区每周几节。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突破了时空的限制,通过互联网,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语文学习和实践,运用语文去交流和勾通。可以说哪里有计算机,哪里就有语文课堂;只要一开机,就可以“上课”进行网上阅读、网上作文、网上交际等语文学习与实践活动,真是时时是课堂,处处是课堂。信息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统语文课堂的封闭围墙,把语文教学带入到一个在时间上、在空间上、无限广阔而又全新的领域。
  
  二、丰富语文的学习内容
  
  信息技术在语文中的应用,必然引发语文教材的变革,不但在语文教材的编排上将增加信息技术与语文学习、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内容与形式,使语文教材更容易吸纳信息技术的精华,更富于时代性和现代化;而且,信息技术在语文学习中的广泛运用,可以通过网络,使世界各地的各种语文资源与现行语文教材或紧密结合,或遥相呼应,最大限度地拓展语文学习内容,突破教材的极限,弥补教材的缺陷,改变当前教材单一、内容狭窄的状况,使语文教材更富于针对性、实效性和多元化、立体化。
  以语文教材为中心,抓住某一结合点(知识点、情感点、内容交叉点等),设计一些课前、课后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资料搜集、网上阅读与交流等发散性、拓展性实践活动,以求把网络上的语文资源充实到现行语文教材中,使语文教材丰满起来,完善起来,把小小的语文教材拓展到无限广大,把薄薄的语文教材充实得厚厚的,使教材更富于立体化、多元化,更富于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
  
  三、变革语文的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断深入,语文课堂和语文教材的无限宽泛,以及计算机作为一种学习工具逐步被学生所掌握,最终必然呼唤并促使语文学习方式的革新。而且也只有学习方式的不断革新,才能更好地适应和驾驭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结合的语文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创新思维、语文素养及实践能力等方面均得以提高。
  1. 充分应用计算机的信息搜索和存储等功能。未来的社会是知识化的社会,是创新的社会。必须重视专题性、探究性的研究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重视创新型、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必须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眼光引向无边无际的知识的海洋,教会孩子怎样思考问题,面对陌生领域,知道到哪里去寻找他所需要的知识,并学会怎样运用这些知识去组合,去创新,去回答他所要回答的问题。这也正是现代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计算机因具有快捷而又强大的信息搜索能力、存贮能力和处理能力,它必将成为学生学习的最佳工具。
  2. 以多媒体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的中介工具。传统学科课程之间过分强调学科本位、互相割裂、互相独立的弊病已引起高度关注,软化学科界限,全面提高整体素质是当前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趋势。语文教学中,以多媒体信息技术为“中介工具”,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抽象的语言文字与听觉、视觉、等形象语言的相互转换,把语文与艺术、社会、自然、数学等结合起来,实现跨学科的综合学习,发挥各学科的综合效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3. 发挥互联网的信息交流作用。学会交往与沟通是现代社会的要求,尤其是当今社会的信息数量多、传播快、更新迅速,只有加强群体内部信息交流、信息共享,才能集众人之力,更好地捕捉信息、利用信息。信息技术为跨地区、跨国家、跨民族的语言交流、思想交流、文化交流、提供了一种快速、便捷的沟通交际工具。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书面信息资料的传递与交流、学习心得体会的传递与交流、学习评价的传递与交流等活动,将成为一种重要的语文学习方式。学会沟通、学会互相学习、学会取长补短、学会共同进步将是以信息技术为工具的语文学习的必然结果。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互相交融、互相整合,是语文教学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其进程必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在语文教学中的广泛运用而日益加快,它展现出的特有魅力,将使语文教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