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浅谈在中职校思想政治课创新中教师的角色转变

作者:郑 磊




  美国著名教育家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所以我们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努力探索师生互动、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a的教学方法。在德国多元制的课堂教学中,倡导教师是一个组织者,着重在于创造一个探究的氛围,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以主人翁的身份出现在学习中,自发地、自主地进行学习。教师角色转变的同时,也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开始。同时教师也是一个引导者、规范者,也是一个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应在师生双方的相互作用下共同完成,这样才能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会学习,让学生获得充分的发展,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
  目前,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幼儿园,或是普教还是职教,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为目的,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劳动者。作为职业学校教师的我们在积极地参与这场改革的同时,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要重新审视自身的角色,在课堂教学中摆正自己的位置,这样才能适应中职校思想政治课创新的要求。
  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结合我校“情境、合作、探究”的总课题下的子课题“思想政治课创新教育”进行了一些探索。
  思想政治课创新,首先应从针对当前生源的状况出发,在每一节课前应先进行教学对象即学生的情况分析,如所学专业、年龄,社会文化情况,父母的社会及文化程度、家庭背景,学生的学习背景等等;加上教学内容分析目的、内容、方法、手段、反映形式,五个方面相互作用。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把“备”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了解和分析上,把“教”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上,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例如:“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如果按照传统教学方式,讲到这里的时候让学生背,学生难以接受。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可以让学生把所有的经济形式的关系用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表示出来,可以互相讨论,当然要讲出这样表示的理由。这样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老师可以个别参加讨论,加以引导,有的学生把国有经济想成部队的指挥官。通过小组协作讨论竞赛的“任务驱动法”、“头脑风暴式教学”达到教学目的。如果能多想办法这样上课的话,教师可以把晦涩难懂的内容变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而教师的主导地位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并且学生为了每次的讨论表现自己,回家就不在是只看卡通片与言情片了,会关注新闻频道、关注法制栏目、关注政府的措施,也就关心政治了,我们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
  其次,在课堂教学创新的改革中,教师不应该老是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应该更多地让学生去实践、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当然教师也参与其中,和学生一起,以科学探究的精神,积极主动地探索、认识自然界。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的,在师生的互动过程中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职业学校中,从单纯传授知识向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转变,对于学生而言是否在45分钟内充分掌握课堂所学知识,尤其是操作技能就显得特别重要。曾在有些文章中看到对传统教学中教师角色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教师是‘教案剧’的‘主角’,少数学习好的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是‘观众’。”看了这一个比喻,心中引起了不小的感慨,回想起来,似乎隐隐约约感觉到在以前的课堂教学中是在上演着这样一幕一幕的“教案剧”。教学,教与学,其实这两者之间根本没有主次之分,教学是双向的,是师生间、生生间的多边活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扮演主角,他还是配角,是群众演员,是导演、编剧、场景布置者、记录员……
  再次,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担当的角色不只是一个,而是根据实际的情况在不断地变换之中。例如“价值规律的作用”,任何教思想政治的老师都知道这对学生是一个难点。就说学习这个内容吧,在课本中就是按部就班的将三个作用写出,在这一节课的学习中主要是教师的讲解、引导,把学生的思维牵着沿着自己设计好的路线走。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虽有一定的思考,但主要处在被动的接受的地位。而在新的教学方式下我更多的是让学生实践与思考。在学习这一内容之前,让学生先阅读报道的《500公斤西红柿为何倒入沟塘》,并布置学生分组讨论,“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同时对社会各方面造成何种影响”。在这一个活动中教师就扮演了多种的角色。首先教师是一个组织者,一个引导者,让学生明确这次活动要做的事情“价值规律的作用有哪些”。因为这些都是生活中可以时常接触到的现象,完全可以由学生完成并在上课时进行讨论,不论利与弊,思路尽量放宽。教师这时可作为一个“群众演员”或者是“观众”,但教师并不是清闲的,他应积极地看、听,密切地注意学生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而总结评价时,教师就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是一个领导者、一个纪律的维护者、一个解惑者。在活动中,我发现学生有着极大的热情与积极性,认真地准备着,特别是有些爱思考学生甚至会发现价值规律作用下的市场在缺乏宏观调控下的盲目性、滞后性,这是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知识,通过正确引导,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表现出了一种极想知道事实的求知欲望,达到了教师授课的真正目的
  总之,思想政治课要起到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作用,完成培养“四有”新人的任务,就必须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进步的要求,就像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的:“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的去掌握它们。一个坏老师奉送真理,而一个好老师叫人发现真理。”这正是要求我们彻底摈弃封闭式教学理念。对学生来讲,科学探究、讨论就是一种活动,一种学习,通过学生的参与,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问题为中心,学生主动地构建知识。而教师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比以前更多地让位于学生,并且转换着自己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换成为一个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要真正做到思想政治课创新,这是一项不能忽视的重要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