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网络工程实践课程体系构建

作者:施晓秋

相关课程,因篇幅关系,未给出大一,大二阶段公共基础课及学科基础课相关的实践教学。对于该实践课程体系:
  (1)在课程与学时数上,以“块”为基础建立课程群,以“域”为基础设置课程,并根据“基本技能一初步综合技能一高级综合技能一创新技能”的梯度模式,设置了12个课内实验(训)、5个课程设计,外加专业实习、毕业设计和3个课外的开放实践。其中,必修与选修学时达900,占总学时的26%,加上公共基础课与学科基础课中的实践学时,共占总学时的约38%。
  (2)在课程性质上,属于核心或主流技术领域的教学内容,采用必修课;属于新兴技术领域的内容,采用选修课;属于能力外延扩展或深度提高的教学内容,采用课外的开放实践。
  (3)在课程形式上,分成课内实验(训)、实践课程、开放实践三大类。涉及基本技能和初步综合技能的教学内容,采用与理论教学捆绑的课内实验(训)形式,此时图3中所给出的学时仅指实验(训)部分。涉及高级综合技能和创新技能的教学内容,依托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开放实践等独立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其中,开放实践是一类不占计划学时的课外教学活动,除了不受课内计划学时总数的限制外,它采用开放实验、项目开发、学科竞赛、职业认证等多种形式,在内容上可适应技术的最新变化进行灵活调整与扩充,学生可根据个体的兴趣、特长或未来职业导向自主选择不同的技术主题,是实施基于个性的扬长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良好载体。
  (4)在教学方法上,涉及基本技能和初步综合技能的实验(训)教学采用问题、任务和小型案例来驱动,涉及高级综合技能和创新技能培养的实践教学,如课程设计、开放实践等则采用中大型案例或项目方式实施。
  
  四、教学实践及其效果
  
  自2005年以来,我们陆续选择了实践课程体系中的部分课程进行试点。通过对在校生的问卷调查和对2008届毕业生的追踪调查,表明这些课程在帮助学生明确专业目标、提高专业兴趣、提升实践能力、增加就业竞争力和职业适应性方面都起到了明显作用。以2004与2005级学生近两年所参加的工业与信息部“网络工程师”认证为例,一次通过率分别达到了65%和68.7%。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对实践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的完善,并结合正在探索的“三级产学联动”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加快促进网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