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构建本科教学课程中心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颜洽茂 谢桂红

协同教学;通过科研促进教学研讨,提升教学能力。
  ·在线教育技术辅导——通过平台提供的教育技术课程录像,提升教育技术水平。
  ·生成申报教学成果——教材整理、电子教案完善、教学录像,为申报各类精品课程、各级教学名师、申报各类教材奖奠定基础。
  ·个人网络事务——平台具有教学提醒、时间安排、邮件、博客、个人信息等功能。
  ·平台还提供各类实用工具,如网页编辑器、在线,离线课件制作工具、进阶式网络教学工具、协作式网络教学工具、录像课件管理工具、录像、课件版权保护工具、成绩管理(如平均分)工具。
  (2)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平台
  ·浏览各类教学信息(例如课程信息、任课教师信息),为制订个性化学习计划以及选课、选学习进程提供参考。
  ·利用课程中心提供的虚拟课堂、网络课件、仿真实验链接等进行辅助学习。
  ·接受任课教师发送的课程信息,下载各种学习资料。
  ·上传作业,查看作业批改结果;利用网络提供试卷库进行自测,检查课程学习质量。
  ·通过E-mail、课程论坛、博客与教师实现互动,与小组同学实现交流、互动,真正实施个性化学习、自主化学习、创新性学习。
  (3)管理者优化管理平台
  ·各类教学数据库——平台提供真实、实时、客观的教学数据,如课程开设情况、课程资料利用率、资料上载完全度、实时学生在线数等;平台同时提供单门课程资料利用率、作业上缴率、考试情况等的统计与分析。
  ·各类在线调查——管理者根据改革需要,遥过平台方便地进行各类教学问题的问卷调查,并能对调查结果自动进行统计和分析,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提升教学水平。
  ·质量监控评价——通过实时量化的数据,学生、督导员的评价,对课程质量、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监督考核,提升教学水平;通过对学生学业的监控,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
  ·各类管理——如专业管理、课程管理、教学组织管理等。
  
  三、困惑与思考
  
  1 做“大”与做“适度”。课程中心的宗旨是提升教学质量,从这一点上来说,它的主要功能是辅助教师“教”,辅助学生“学”,派生出的功能是共享与展示;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课程”关涉教学理念、关涉教学改革、关涉教师、关涉专业建设等方方面面。如果包含全部内容,势必有“贪大求全”之嫌。
  从教师、学生层面来说,关注的是“教和学”的便捷;而从管理者来说,关注的是“功能”的齐全,如何协调在一个适度的范围,这仍需进一步探索。
  2 统一课程建设标准与个性化。从课程建设的角度来说,统一课程建设的信息化标准,使之逐步国际化是十分必需的:但过分强调标准会妨碍课程建设的个性化与自主化,不利于创新性“教”与“学”,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3 知识产权与网络安全。教师的教学工作是创造性劳动,享受知识产权的保护,课程内容、资料该对谁开放、该对谁关闭,教师应有决定权;但从技术层面来说,目前还没有得到真正解决,网络上“知识产权的保护”还是亟待解决的课题。此外,由于课程进一步开放,课程中心势必会遭遇“病毒、黑客”等问题,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4 系统要真正充分发挥作用,依赖于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除了要解决知识产权和网络问题外,还必须通过有效措施来培养师生的信息化习惯,提升他们信息处理、应用能力,这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