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在实践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作者:李湘健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意义及现状,并在实践中探索了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途径。
  关键词:团队精神;实践教学;团队协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已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实践教学是其重要载体。近几年,南京工业大学通过一系列的探索,在实践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训练,为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现代化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实践环境。
  
  一、培养团队精神的重要意义及现状
  
  纵观古今,在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时代,人们崇尚的是个人奋斗的“单打”式的发展策略,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呼唤着人的兼容与合作、鼓励合作与交换的“网络”式的发展策略。随着现代学科的不断分化和综合,其交叉性和渗透性的特点日益突出,各种知识领域之间的界限也日益模糊,彼此交错、相融,加上生产和经营的日益规模化,一个人的专业知识面早已远远不能满足完成复杂工作的需要,一个工程的完成,一些问题的解决由于需要团队的攻关而呈现出“社会化集体协作”的显著特点。另外,团队个人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团队整个合作和交流之中,而且也在这种交流合作中得到提升,个人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随着毕业生就业“买方市场”的形成,就业竞争日趋激烈,许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素质进行考察时,特别注重其“团队精神”。可见,社会的进步与现代企业发展的趋势都对当前高校人才“团队精神”的培养提出了迫切要求。
  然而,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发现,长期以来中国固有的封闭思维方式及内敛的传统自我意识,使人与人之间缺乏合作交流;我国强调个人发展的传统教育模式,以个人作业(考卷)定成绩的考核方式等,忽略了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近来中国独生子女的“独享”问题,使学生有较重的个人主义思想,缺乏知识资源共享,成员间相互宽容、相互谦让,相互理解的意识。这种现状前几年已经引起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全国曾掀起了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大讨论,但关注这个更多的是思政工作者,他们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从思想上努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事实上,对于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尤其是理工科高校生来说,仅仅是在思想上提高认识是远远不够的,他们还必须具备团队协作的能力,要能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于团队的课题和工程中去,在团队的课题和工作合作中实践其团队意识,培养团队精神,否则还是“纸上谈兵”。所以说,实践教学作为本科教学环节中重要的部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它更能将“团队精神”的培养落在实处,更富有成效。
  
  二、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团队精神的探索与实践
  
  1.更新教育理念
  面对全球经济和科学发展的新趋势,国内外人才市场的新要求,我校审时度势,通过研究分析,遵循“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宗旨,贯彻国家培养综合型、创新型全面发展人才的教育方针,更新了实践教学中的新理念。
  (1)改变传统的知识质量观和片面的能力质量观为全面素质质量观,注重综合型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实践教学各环节中通过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水平,实践操作水平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非智力因素诸方面,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精神”的相互融合。
  (2)改变实践教学传统意义上的为理论教学服务的思想。实践教学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简单验证或机械的模仿操作,它更重要的任务是使学生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培养他们实际操作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相互团结协作的能力,其中团结协作能力是现代实践教学的一个新的内容,也是我校实践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为深化贯彻这一理念,学校在实践教学工作会议上进行了专题讨论,确定以团队毕业设计(论文)为突破口,在组织、管理、教学内容及手段上培养训练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并在各实践教学各环节中“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全面推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工作的改革。
  
  2.改革教学内容和手段
  为培养具有团队精神的综合型和创新型人才,我校实践教学正逐步实现几个转变:
  (1)从模拟型向实战型转变。实践教学各环节不再只停留在模拟教材上的某一实验或消化某个知识点上,而是要把书本知识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根据实践教学各环节的教学要求,从实际应用中提取素材,从创新成果中汲取题材,将设计(论文)课题也直接与市场接轨,直接进入企业的技术改造项目,以实际课题项目组的形式进行“真刀真枪”地演练。
  (2)从封闭教学模式向开放式教学模式转变。传统封闭的教学模式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实验和课程设计等环节也多是学生按老师提供的实验器材和实验要求做指定的项目,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较少,学生也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近年来,学校投入数千万元更新实验室设备,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项目,这样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对于大型复杂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明确的分工基础上允许学生合作完成,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相互协商的团队精神,又有利于训练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从验证性向创造性转变。验证性实验的目的在于求证“已有”,而创造性实践的目的则在于探求“未知”。学校90%的实验室都全天候开放,鼓励学生以个人或团队的形式申报创新实验项目。由学生自主性选择研究课题,配备优秀的指导教师,引导学生直接深入企业、深入市场,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方案,从事新发明,解决新课题。
  (4)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实践教学由原来只培养学生知识和技能基础上逐步过渡到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注意学生科学知识的掌握、智力品质的发展,还要注意学生非智力因素包括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5)由个别型向小组(团队型)转变。由于当今的工程项目越来越大,课程项目横向交流越来越多,在实践教学的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中由原来多注重学生个人的学习逐步过渡到以小组(团队)的形式进行。如在建筑学的课程设计中,让学生自由组建3~5人的设计小组,通过小组讨论,在教师给定的题目范围内自由选择题目行制定调研计划(包括问卷内容、调研对象、调研时间及地点、调研方式和手段等),并按照计划开展调研-分析,归纳-总结,判断-决策,表达这一整套工作。这种主要以小组为单位,组员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协同合作一起进行讨论与学习的形式,每个人都能从设计过程中学到如何与人合作共事,增加必要的社会经验,而且通过频繁的讨论交流,增加设计的趣味性,达到知识的交流与启发,学生的主动思维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6)由评定个人成绩向综合成绩评定转变。传统的成绩评定都是只看学生个人的递交的各项作业和图纸,为促进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团队合作情况记入个人成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