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国际视野下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

作者:刘智运




  摘要:本文在国际视野下介绍了美国提高教育质量的措施。分析了我国高校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当前急需解决的七个问题。
  关键词:教学质量;构成因素;办学条件;研究性教学理念
  
  一、美国高等教育大发展后的质量管理
  
  众所周知,1999年,我国高等学校开始大规模扩大招生,高等教育出现了超常规发展的态势。连续几年的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这种态势,令人鼓舞。但同时也不免引起人们对教育质量的担心。毕竟我们对进行这样大规模的扩招,在思想上和物质基础以及师资条件都跟不上。人们会担心因扩招导致高校办学质量下降,这个问题十分现实,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美国高等教育大发展,也经历了同样的状况,高等教育自大发展之日起,其质量问题就在不同程度上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只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与地区,人们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关注方式不同罢了。美国的高等教育在20世纪50至60年代,为了努力满足社会和公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高等教育的发展重点是侧重于数量的增长,规模的扩大,而对质量要求显得不够重视,从而导致一方面是规模的不断扩张,另一方面是质量的日趋滑坡,招致全国方方面面的广泛、强烈而持续的批评,特别是本科教育成为高教系统中最受关注和期待的焦点。当时,美国朝野上下普遍关注本科教育质量下降问题,学术界和高等教育管理机构则对此进行了全面、深刻的检讨和反思,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和改进本科教育的建议。1987年欧内斯特·L.博耶尖锐指出:“美国的大学本科,是一个混乱的机构”。哈佛大学校长德里克·博克(Derek Bok)在《高等学问》一书中警告说:“任何学院,如果每15-20年不对本科生教育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就会冒重大的风险。”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则在1983年和1984年相继提出了《国家处于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投身学习:发挥美国高等教育的潜力》两个极其重要的纲领性文献。这之后,又有《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67条建议》《进入大学前的学术准备:学生应该掌握什么知识和具备什么能力》、《为高质量而行动:一项改进我们国家学校工作的全面计划》等各界关于教育改革的一系列报告相继推出,阐述如何改善和完善大学教育,特别是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建议和设想。1995年,美国创立“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全国委员会”,于1998年发表题为《重建本科生教育的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的蓝图》的研究报告,提出了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的十种策略,从而拉开了美国重构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序幕。这一场由教育质量下降引发的、关于教育改革的反思和讨论,非常集中、深入和持久,对努力提高美国本科生教育质量,保证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美国高等教育这段发展历史,对我国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我国高等教育从1999年起,连续多年的扩招,造成了大部分高校超负荷运行,教育投入增长速度跟不上,教师队伍的增长幅度跟不上,办学条件也难满足师生的要求,对高等教育质量引起了全国公众的普遍关注。近几年,扩招的势头控制住了,重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意识普遍增强了。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得到全党、全国人民的拥护。这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中心任务,要坚决落实。
  我国过去几年在教育上实现了一次大跨越,这个跨越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少见的。但这个跨越还没有完成,只是把左脚迈出去了,右脚要跟上才能站稳。右脚就是质量和内涵。前半步的跨越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做,主要是规模、资金,包括学校升格、增办专业等。这个跨越是必要的,是大众化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但是这种跨越需要质量和内涵跟上去,否则一二十年之后回头来看,可能像20世纪的1958年那次大跃进,主观愿望很好,但质量没有跟上去。如何在短期内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呢?统一认识,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摸清家底,稳定规模,充实内涵。把住底线,狠抓教学质量管理。
  
  二、狠抓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
  
  教学质量的高低是衡量一所大学教学工作的综合指标,这几乎涉及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我们要抓紧构建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
  
  1、高水平的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尤其是根据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科学定位,提出适合自己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指导思想。办学理念是学校工作的灵魂,有什么办学理念就有什么办学行为。在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制订好学校的发展规划。在此前提下制定培养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及一整套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这是抓好教学质量的基础工作。
  
  2、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没高水平的教师,再好的“思想”和“理念”都是不能实现的。所以要下大力气,不惜本钱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美国哈佛大学校长科南特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教,而在于一代又一代的教师质量。一个学校要站得住,教师一定要出名”曾任伯克利加州大学校长的田长霖认为,“教师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办好大学,有一项是最重要的,不能模糊的,教师第一,其他的都是其次”。“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开创之初,校长吉尔曼把有限的建校基金慷慨地首先用于礼聘大学名师,而仅用了几万美元买了两幢房子作为校舍,便是把教师视为学校办学的最重要因素的办学理念的真实写照。”对师资队伍建设,应该是稳定一部分,引进一部分,流动一部分,打破近亲繁殖,实现人数动态平衡,结构逐渐优化,层次逐渐提高,建设一支高水平、有活力的师资队伍。
  另外,生师比的底线一定要把住,15~16:1的尺度是适宜的,20:1是红线,千万注意。有一个恰当的生师比的师资队伍,会更有利于师资水平的提高。这是一项基础工程,要十分重视。
  
  3、教学过程的实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为再先进的教学理念,再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如果没有一堂课一堂课、一个实验一个实验去体现,去贯彻,任何“理念”“思想”都是空的,而在教学过程实施中,教师是核心的核心,具有思想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对学生有高度责任感的教师才能实实在在地解决教学质量问题。
  
  4、教学条件是大学教学基本能力的反映,也是实施教学工作的基本保证,诸如教室、图书馆、实验室、校园网、运动场等,规模和水平必须与学校的定位,办学规模、培养目标相匹配,这是提高教学质量最基本的保证。
  
  5、教学环境不仅仅是指学校周边的环境和校内的学习环境,更重要的是校风、学风、考风、班风。一年可以建设一所学校,但一所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却要几代人的积淀才能形成。这种无形的资产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比许多有形的东西更深刻、更长远。
  
  三、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当前在大规模扩大招生之后,提高教学质量问题提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