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服饰色彩”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作者:陈 旭




  摘要:“服饰色彩”作为本科服装设计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方面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应结合流行趋势、重视市场信息,使课程知识点与时俱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使教学与市场贴近,明确学习目的与方向。本文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两方面着手进行新的尝试。
  关键词:服饰色彩;教学改革;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进入21世纪,我国服装产业快速发展,2006-2007年近十家国内品牌作品登上国际T形台,业界对高素质服装设计人才需求不断增加。温州大学服装学院作为培养高素质服装设计人才的专业院校,从服装学院三个专业方向(服装设计、展示设计、服装工程)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服饰色彩”课程改革研究着手,遵循“厚基础、宽专业”的教学原则,培养具有先进色彩设计理念、扎实动手配色能力的人才,毕业后能在工作岗位上为品牌服装企业解决所面临的色彩问题,真正学以致用。
  “服饰色彩”课程以往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中发现了以下的问题:一是色彩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服饰配色环节与国际国内流行色趋势脱节;不太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未能借鉴品牌服装设计流程中的色彩设计环节进行课题训练,出现纸上谈兵现象。二是教学方法比较因循守旧,跟不上高速的信息化时代,很难挖掘出学生的专业潜力,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作才情。笔者的教改从“服饰色彩”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两方面着手,落到最实处,解决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
  
  一、提升教与学质量,积极开展教学内容改革
  
  遵循“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注重实践、提高能力”的原则,2002年以来,我院一直将“服饰色彩”定为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知识模块的安排都做了相应的调整,课程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装饰色彩”注重打基础,第二阶段“服饰色彩”突出实践应用。
  
  1、学习色彩科学理论知识,感性与理性的观念切换
  我校服装学院的学生进入大学后,首先接触的是“服装绘画”与“装饰色彩”等基础课程。学习服装绘画勤学苦练是根本,而装饰色彩的掌握需要学生从考前感性的写生色彩观念转变到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设计色彩观念。大一新生如何将高深的色彩艺术变成自己手中的设计筹码?除了课程知识点的悉心教授,关键还在于专业教师能从思维理念上进行引导,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掌握科学色彩知识对进行服饰配色的基本功作用。
  首先,“装饰色彩”课程从学习色彩科学理论入手,讲述光与色的关系、色彩三要素的概念以及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制作色相环和明度尺在脑中初步建立色立体的雏形框架。色彩经过三要素的理性解剖后呈现出来,使学生清楚明了地全方位认识色彩,从感性思维转变到理性思维。接下去进行的色彩联想与心理感受练习,让学生在理性思维的基础上感觉色彩。最后讲授感性与理性互融的服饰配色的基本原理并辅以小量实训练习。在授课过程中出现诸如学生难以理解色彩科学理论知识、较难掌握配色的基本原理——对比色配色或协调色配色,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在思路上与理念上没有将感性与理性互融成功。他们的学习实践只停留在感性层面,这样会导致一套、两套服饰的配色能应付,一个或多个系列的服饰配色就无法驾驭,将来难以胜任品牌服装设计师的重任。
  学习服饰色彩设计,应力求将色彩的科学基础理论和时尚审美品位有机地结合起来,重视理性分析色彩与感性创作色彩之间的观念切换。
  
  2、及时更新知识点,强调流行色趋势
  服装设计是时尚的行业,潮流日新月异。服装设计课程教学知识点要与时尚流行趋势密切互动才能使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服装设计的三大要素:色彩、面料、款式。其中色彩具有先“色”夺人的视觉效果,设计执行过程中较另外两个要素更具表现力,设计者不仅要有良好的色彩审美修养,还要具备分析、把握国际国内流行色趋势的能力。
  流行色又被称作“时尚的色彩”,产生流行色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市场竞争。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购买力增强,产品的竞争越来越细化,开始从微妙的审美角度寻找突破口,以求增加经济附加值。尤其是服装行业,流行色的价值体现得更加突出,从服装单品、服饰配件的视觉效果到橱窗展示、卖场氛围的营造,色彩的作用非常大。色彩定位顺应流行色能创造经济价值,反之,吃力不讨好。所以,品牌服饰的设计师使用好流行色这个元素显得至关重要。
  大学生从进校接触专业开始就要养成使用流行色的好习惯,日积月累方能培养起高雅的时尚色彩审美修养。流行色的形成不是空洞枯燥的,它的灵感来源丰富多彩:广袤深邃的大自然蕴涵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源泉;还有各民族人文历史积淀下来的精粹等等。学生要培养自己广泛的爱好,对周围世界充满兴趣,在关注流行色的同时,具备自己的个性和原创性,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能创作出富于艺术审美价值、符合国际国内流行色趋势的作品,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
  
  3、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借鉴优秀品牌服装设计流程环节
  在第二阶段“服饰色彩”课程的教学调整中,缩减了课堂知识传授的教学环节,增加了现场教学和模拟实战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着重提高学生学习态度的主动性和动手实践能力。
  “服饰色彩”是一门以科学色彩理论知识为指引,强调训练实践动手能力的课程。因此,在重视学习色彩科学理论的同时,必须大大加强实践性环节的执行,系统、条理、大量地结合当地优秀服装品牌色彩设计流程环节进行模拟实战训练,使我们学生的设计执行能力从量变达到质变。而且设计作品得以进入企业设计流程检验其可行性,不足之处马上得到反馈。笔者在当地为学生挑选一家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休闲服企业并达成横向联系的意向。服装类别中,休闲服设计非常注重色彩系列搭配,根据模拟实战课题要求,学生进行一系列课题训练——该品牌来年的流行色趋势提案,女装色卡、男装色卡提案、产品配色提案的设计制作,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通过“服饰色彩”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建设,使其具备了先进性、科学性以及反映服饰色彩领域最新教学成果的特征,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作才情
  
  “服饰色彩”课程作为服装设计专业环节上一个必不可缺的齿轮,不仅在教学内容方面进行改革,还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获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1、启发式教学方法
  色彩科学理论知识是理性而枯燥的,在教学时做到深入浅出,多用优秀作品和示范作业来进行图示启发,学生理解起来会轻松易懂得多。如解析色立体,老师很难将其表达清楚,学生也是云里雾里、不得要领。教师用图片启发学生:色立体像是一个不规则的地球仪,北白南黑,无彩色系贯穿南北两极;色相环是倾斜的赤道,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