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谈谈我对“CDIO——工程文化教育”的认识

作者:杨叔子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教育提到民生大计的第一位,向高等教育又一次提出了“提高质量”的要求。刚才高教司理工处吴爱华同志也讲到,社会发展、科技创新、经济的发展,都要求高等教育、高等工程教育要提供高质量的人才。所以,今天我的发言是就工程教育CDIO,从文化方面谈一点看法,谈一谈我对CDIO的认识。
  我从四个方面谈。第一是文化和教育的关系;第二是文化本身的内涵和文化本身的类型:第三是从文化的内涵和类型方面来看,CDIO是工程文化教育的一种先进教育思想与模式;第四是对“工业设计”的分析。2007年9月初在武汉召开的中国科协年会上,会议有关报告里面的观点跟本次会议CDIO,特别是跟汕头大学提出的EIP-CDIO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一是文化和教育的关系。我们知道,大自然创造了人类,人类创造了文化。人类是以大自然作为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同时以文化作为生存和发展的方式。正因为人类是以文化作为生存与发展的方式,文化跟人类社会就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生物界以基因遗传而延续,以基因的变异而演化:社会以文化为“基因”,以文化传承而延续,以文化的创新而发展。因此,我认为,文化是人类社会的“基因”。紧紧把握住文化这一点,我们就可知人类社会所有的活动,不管是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等等,凝聚下来的就是文化。
  教育既作为文化传承的主要形式,教育又作为文化创新的前提条件,显然,教育跟人类社会的发展密切攸关。教育毫无疑问是定位在文化领域里,而不是定位在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或其他领域里面的。教育通过文化、通过文化育人,来为政治、为经济、为文化本身、为社会各个方面服务。教育主要是文化教育。所以,教育主要是以文化育人。前不久,我在东南大学参加教学评估,看到东南大学有一本书,叫《东南大学文化读本》,书开始有一个序,是党委书记写的,有一段话写得很好:大学因文化而生,文化因大学而兴;没有高品位的文化,就没有高水平的大学:没有科学与人文交融的文化,就没有创新人才的培养。这段话就是讲的这个意思。
  第二是文化本身的内涵和文化本身的类型。这里讲的文化是文化教育的文化。文化至少包含五个方面:知识、思维、方法、原则、精神。文化包含知识,知识是基础。因为知识是文化的载体,没有知识就谈不上文化。文化创新首先是知识创新。但是,只有知识不行,20世纪50年代有一本杂志,叫《知识就是力量》,说知识就是力量,这不确切,有知识不一定有力量;应该从反面讲,没有知识就没有力量。为什么说有知识不一定有力量呢?因为知识要能够起着文化的作用,必须要有思维。文化包含思维,思维是关键。只有有了思维的知识,知识才是活的,才是发展的,才是创新的,才是能超越知识自己的。我曾经举过一个例子,2007年我看过一个报道,很受感动。我们国家有一位先生,打破了一项世界吉尼斯记录,他背π背了67890位,打破了日本3万多位的记录,了不起。但计算机呢?6万、60万、600万、6000万位都可以,只要内存够。人类大脑的贮存能力与逻辑能力远远比不上计算机,但是计算机绝对没有大脑原创性,而人的思维是有原创性的。要活化知识、发展知识、创新知识、超越知识,必须要有思维的原创性。文化还包含方法,方法是根本。知识、思维最后要见诸于实践,方法是通向实践的桥,一切都是通过方法来实现。有了方法还不够,必须有原则,这是文化的精髓。指导知识、指导思维、指导方法,必须要有原则。讲科学文化,必须要有求真这条科学原则,用以保证科学文化的真实,所以原则是文化的精髓。这四者的升华就是精神,这是文化的灵魂。文化的精神深入地融入到前四者之中,统帅前四者。因此,文化至少要包含以上五个方面。教育绝对不仅仅是知识教育,还有思维教育、方法教育、原则教育、精神教育。
  文化来源于实践,来源于大脑,来源于大脑对实践的反映,来源于大脑对实践反映的加工;文化要反映客观世界,要反映精神世界。因此,不管哪一类的文化,都是同源、共生、互通的。但是,实践的领域、地点、时间不同,对象不同,从而不同类型的文化,其功能有区别,形态有差异,但是由于同源、共生、互通,因此能够互动、互补、并在精神上会有相同的追求。
  科学文化,对象是客观世界,要求认识世界,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是人的处世的最基本的问题,即“立世之基”一切违反客观规律的东西必然失败。人文文化,对象是精神世界,要求终极关怀,要解决“应是什么”的问题,是为人之根本,即“为人之本”。自然科学文化的对象是自然界,认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社会科学文化的对象是人类社会,认识社会规律。工程文化的对象是工程、工业,是通过掌握与应用自然界规律,物化自然界规律,成为技术,用于工程、工业实际,来实现和满足社会需求。这种文化叫做工程文化。
  自然科学文化,知识是一元的,思维是逻辑的,方法是实证的,原则是求真的,精神是求真务实的。凡是精神都是人文的。科学精神就是人文的求真务实精神。因此,科学中充满了人文。
  科学这个大领域有三个层次,基础(科学)、技术、应用(工程)。将科学规律加以物化叫技术,将技术付诸应用叫工程。现在我们谈的工程教育实际上是技术这个层次的教育,应用方面的教育实质上是职业教育。社会直接大量需要的是应用与实践,主要是职业教育。我们现在讲的工程教育主要是技术这一层次,所以,大学本科工科教育应该就是这一层次的文化教育。它既涉及科学,又涉及应用,而且还应着眼于应用。
  第三,CDIO是工程文化教育的一种先进理念。C, C onceive,构思:D,Desingn,设计:I,I mplement,实施;O,Operate,运行。从CDIO培养学生的《大纲》,可以看到CDIO将文化的类型即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把知识、思维、方法、原则与精神作为一个整体,并且突出领域的特点,即突出系统的实践性这一大特点,而成为工程文化教育。知识是工程文化教育的基础,《大纲》明确提出三个方面:基础科学知识、核心工程基础知识、高级工程基础知识。实质上,《大纲》里面还包括基本的人文知识。
  思维。《大纲》中2、3、4以及所讲的构思、设计,都是跟思维密切联系的。《大纲》很注重系统思维、整体思维,必须有缜密的思维性。《大纲》也注重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这跟人文思维是密切相关的。《大纲》强调思维训练。
  方法。在《大纲》2、3、4中,可以看出对方法是高度重视的,注重技能、操作和交流。《大纲》强调了两点:一是以产品和系统的从研发到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它强调方法,强调实践;二是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强调的是其间彼此方法联系,这是整体性、系统性的深刻体现。因此我感到,要适应CDIO的要求,师资培训要注重实践的培训、方法的培训。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