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高师化学“教师职前教育”新课程体系的构建

作者:陈迪妹 程亚倩 楼 灏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浙江省已进入全面实行新课程教育的第二年,如何适应中学新课程改革对教师队伍的需求,实现高等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有效衔接,是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对部分中学化学教师的访谈和三届师范生调查的基础上,在中学化学新课程和高师化学教育之间找到较好的结合点,构建了有价值的高师化学专业“教师职前教育”新课程体系,新的高师化学专业培养方案已在2007级中开始实施。
  关键词:高师;教师职前教育;实践教学;化学专业
  
  基础教育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新课程教学的动态化、复杂性,使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综合素质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目前,越来越多的学校已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行不同方式的教学改革以适应新课程。作为培养未来中学教师的高师化学专业,改革“教师职前教育”的课程体系,已成为紧迫而现实的问题。
  
  一、新课程对高师培养方案提出的挑战
  
  新课程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习惯,也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课程,教师应在教学观念、教学策略、教学行为、教学能力等方面作出相应的转变。具体表现为:第一,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应认识到自己不再是传授者、管理者、居高临下者,而是促进者、解惑者、平等中的首席;第二,在课程改革中,由于课程功能的转变,教师的教学策略也将发生改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化教育转变,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第三,教学活动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多元、全面的能力:第四,新课程提倡学科间的联系与综合,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各方面的知识,并且具有创新精神,能创设教学情景,与学生共同构建课程。
  1 对部分中学化学教师访谈的启示
  在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我们采访了近十位已开始讲授新课程的一线中学教师,他们对新课程都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在任教过程中感受也比较深刻。他们普遍认为:(1)新旧课程相比较,旧课程有严谨的知识结构框架,对于教师灌输知识较好,学生学习之后应付考试容易,但自身能力提高不多;新课程中的知识较多联系生产、生活,知识点间没有很强的系统性,比较松散,整体知识框架要靠教师把握。(2)由于新课程强调学生的活动与探究,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但又要注意按课时要求完成教学任务,这就需要教师能抓住主线,把握好深度和广度,注意时间的分配。(3)新课程理念较好,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存在一定的困难。按新课程的目标上课,可以使课程气氛轻松活泼,但提到学生的成绩,问题就出现了,学生的成绩很难上得去。这时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能运用好教材,课后通过作业等途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4)在新课程体系下,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看考试的成绩,要平时成绩、学习态度、考试成绩各占一定的比例,教师在对学生成绩评价上要把握好度,积极倡导评价目标多元化和评价方式多样化。
  由此看来,这次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进行,教师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为此,高等师范院校在培养能适应新课程的教师方面就起到了重要作用。传统师范教育体制培养的教师在素质结构上往往专业化有余而综合素质不高。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与高等师范教育之间并未很好地衔接起来,甚至存在脱节现象。如何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对师资队伍的需求,实现高等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有效衔接,是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长期以来高师院校形成的泾渭分明的专业划分和“难、繁、偏、旧”的课程设置,与基础教育的要求格格不入。新课程体系下,课程的学习不再局限于本学科的知识,而是提倡各学科间的联系,提倡知识联系生产生活,具有实用性。就高中化学而言,以往只讲授单一的化学知识,而新课程中的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往往一门课中就包含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知识。这些都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还应具有其他学科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知识。
  2 对三届师范生的调查分析
  迄今为止,我们学院2003~2006级的化学教育本科均采用原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而且2003~2005级的学生已经和即将完成教育实习。我们对这三个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学院培养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总体不错,调查中学生认为自己的教育实践能力较强的占18.27%,一般的为79.80%,较差的仅为1.93%,在班主任工作、实验技能、多媒体操作等方面都显示出良好的功底。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一些教学技能还不能很好地运用于实践,比如教育学和心理学。调查中学生认为能将学过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很好地运用于实践的仅占6.47%,用到时需要重新看书的占31.84%,基本上用不到实践中的占61.69%。
  (2)经过大学的学习,对高中化学的解题能力没有较大的进步。调查中学生认为有较大进步的仅为11.94%,基本不变的为46.27%,有退步的占41.79%。
  (3)化学相关知识掌握不够,如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等。当问及能否很好的开展中学化学选修课时,只有6.59%的学生选择能很好地开展:80.96%的学生选择能开展,但有些困难;而有12.45%的学生选择不能较好开展。
  由此可见,我们学院现行的教师教育培养方案已不能较好地适应新课改的需要,高师化学(师范)专业的课程体系亟须重新设计。在调查中也体现了这一点,调查中学生认为现行的课程体系与新课程发展趋势相吻合的程度较高的仅为7.46%,选择一般的有67.16%,选择较低的为25.38%。调查中学生选择急需重新设计的占32.84%,选择需要重新设计,但可以慢慢来的占61.19%,选择不需要重新设计的只有5.97%。
  根据对一线教师、在校学生的调查访问和对基础教育改革情况的分析,我们对目前高师化学(师范)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可行的高师化学“教师职前教育”新课程体系势在必行。
  
  二、高师化学专业新课程体系的构建
  
  1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高中化学新课改于去年在我省全面展开,这次新课改能否顺利进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师化学教育能否进行卓有成效的改革。从对本学院2003~2005级学生的调查中可以看到,大多数学生认为现行的培养方案与新课程发展趋势的吻合程度不高,需要进行重新设计。于是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教育方针,提出了构建高师化学“教师职前教育”新课程体系的总体构想。
  构建高师化学“教师职前教育”新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坚持“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落实“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培养德、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