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成效

作者:胡金焱 綦建红




  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就在部分专业课程中试行双语教学;近年来,学院将双语教学作为本科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系统规划和整体推进双语教学进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文回顾和总结了我们在双语教学的一些做法,以期对国内方兴未艾的双语教学改革有所启示。
  关键词:双语教学;循序渐进;师资培养
  
  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不断拓展,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无论是在学科知识方面,还是在外语语言运用方面,均较之以往面临更高的要求与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国内高校的经济学双语教学也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用英语学习经济学”、“用英语表达经济学”乃至“用英语研究经济学”已成为经济学双语教学的目标,也成为培养与国际接轨的复合型经济学人才的要求。山东大学经济学院较早地开展了双语教学,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文拟通过回顾和总结我们在双语教学方面的一些做法,以期对探索财经类专业双语教学有所启示和裨益。
  
  一、系统规划设计,整体推进双语教学
  
  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就在“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部分专业课程中引进原版教材,并用英语作为辅助性的教学语言。但是,当时的双语教学课程并不是根据学科安排和专业需求设置的,而是根据相关专业教师的英语实力开设的,因而没有形成系统的教学计划。
  2001年,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根据学校开放式办学的新战略,在本科教学中将双语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整体推进双语教学进程。一方面,学院根据本科专业分布特点及课程特征,对适于从事双语教学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全面启动双语教学,并从教材选用、教学计划、课时安排、教师配备到教学管理环节进行系统规划设计;另一方面,在全院范围内整合教学资源,充分挖掘具备从事双语教学能力的中青年教师力量,同时,在教学工作量计算、岗位津贴考核等方面采取倾斜激励政策,调动双语教学的积极性,保证双语教学的有效实行。
  经过几年循序渐进的推进,目前经济学院已在16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中实行了双语教学,达到了学院专业类课程总量的近20%。其中,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两个专业中双语教学(含全英语教学)课程在专业课程中已经超过了25%。学院双语教学已在山东大学形成了教学特色而受到学校的高度关注。
  得益于学院双语教学的推行,自2002年以来,在山东大学推出的本科生“海外学习经历”和我国港、台等大学的学习中,学院先后被选派了近50位本科生到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英国伦敦皇后玛丽学院、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荷兰蒂尔堡大学、荷兰莱顿大学、法国雷恩一大、韩国昌原大学、日本和歌山大学、我国香港和台湾等地知名大学深造或访学交流,在全校中名列前茅。此外,近年来学院本科生英语四级通过率达100%,六级通过率超过了50%。
  
  二、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补充完善双语教学师资
  
  为保证“双语教学”的有效实施,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思路,将师资培养与引进师资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补充和完善师资队伍的机制。
  (1)推行中青年教师海外进修计划,补充双语教学师资队伍。长期以来,学院就积极鼓励专业教师通过申请各种基金项目出国进修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具备双语教学能力的师资力量。2004年,学院专门制定了《关于选派中青年教师赴国外名校进修的规定》,根据中青年教师的专业特点,结合开设双语课程的要求,每年拨出专款资助4名教师到国外名校进修学习半年至一年,要求其回国后开出一门双语教学课程。到目前为止,学院具有半年以上海外访学经历的中青年教师近30名(其中20人出国在1年以上),占学院专业课教师的40%。这些具备出国经历的专业教师已经成为学院双语教学的支柱力量,部分教师甚至撰写了英语专业教材。
  (2)引导部分专业教师调整专业研究方向,从事专业课双语教学。20世纪80年代,学院成立了外语教研室,引进了一批专门从事基础外语教学的英语专业教师。但是在实践中,出现了英语教师因教学任务重,科研上不去、职称难解决等问题,并由此导致一些外语教师流失。针对上述问题,90年代以来,学院采取措施,鼓励学院外语教师调整专业研究方向,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与实务的研究,并发挥其外语特长,从事相关应用性强的专业课双语教学。近年来,这部分教师或在国内,或在澳大利亚、芬兰等国通过攻读经济学硕士、博士学位,顺利完成了专业方向的调整,并担任了“国际经济学”、“国际商务谈判”、“外贸函电”等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任务,不仅补充了学院专业课教学师资,而且充实了双语教学队伍。
  (3)邀请海外教授到学院为本科生授课。近年来,学院利用山东大学设立讲座教授、长期讲学教授、流动岗教授的机会,邀请海外、港外教授前来学院为本科生以英文讲授专业课或开设选修课。到目前为止,已有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法国、瑞典等国家、以及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的10余位专家来学院为本科生讲授了宏微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专业课程或相关专题选修课。他们的授课,为学院专业课双语和外语教学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也大大拓宽和丰富了学生的视野。
  
  三、改进双语教学方法,保证双语教学质量
  
  为保证双语教学质量,学院不仅在学生中定期开展双语教学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评价与期望,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且,学院还根据双语教学的特点,不断改进双语教学的方法与手段,以期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与质量。
  (1)教材讲授与知识补充相结合。在双语教学中,学院坚持选用与国际同步的最新原版教材,但引进国外经典教材后存在的问题是:原版教材既有深度又有厚度,如何让学生在一个学期中以英语的方式消化动辄五六百页的教材内容是一个难题;而且,经济类专业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其知识结构与内容更新快,教材的修订速度远远跟不上知识的变更速度。为此,学院在引导双语教学中,一方面要求任课教师将课堂讲解与布置学生同步读书相结合,另一方面,要求任课教师结合教材知识点,动态补充和更新知识,有针对性地添加一些带有经济学普及性和实效性的英文刊物与报纸作为对教材的补充,例如Business Weekly,Economist,21 Century,China Daily,Financial Times等等。
  (2)结合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合理安排双语教学目标。在多年来的双语教学实践中,我们根据学生专业知识的积累和英语水平的提高,逐步摸索了一套适合经济学专业双语教学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案:大学一年级,英语在双语教学课程中占5%~10%的含量,引导学生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中一些关键术语的英语表达方式和初步接触一些相对简单的经济类普及性英文读物:大学二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