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以科研促进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作者:韦 化 唐纪良




  摘要:本文以广西大学为例,从树立“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理念着手,就学校以科研促进教学,积极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实验教学;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创新精神
  
  长期以来,广西大学以培养适应广西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思想素质好,富有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基础扎实、专业面宽、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为目标。以科研促进教学,积极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提高本科生实践能力摸索出了一条新路,收到了明显成效。
  
  一、树立“学科-专业”——体化建设的理念,大力倡导实验教学与科研的融合
  
  高校是教学、科研的主要基地,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统一,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作为一所教学研究型大学,我校一向强调以学科发展带动教学改革,倡导教学与科研相结合。1997年,学校确立了“四个融为一体”的教育理念,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融为一体,知识教育与创新教育融为一体,专业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融为一体,教学和科研融为一体。2001年,又进一步提出了“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理念,明确了要建立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机制,将学科建设、科研工作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推进学科—专业—课程的一体化模式的建设,通过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科研技术平台的建设,通过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形成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互动机制,从而促进教学与科研的相互融合。这个教育理念为实验教学的改革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在该理念指导下,学校明确了“搭建两个平台,构建四个体系,全面推进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的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即建设校级基础教学实验中心和学院学科专业实验教学中心两级共享的实验教学平台,构建以能力为主线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多模块多层次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开放式实验教学组织体系和实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等四个体系。在实验教学过程上,则贯彻“四个结合”,即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实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观察性、验证性实验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在实验教学方法上,实现“三个转化”,即由教师被动灌输向学生主动思考转化,由单纯验证问题向综合设计问题转化,由模仿操作向自主设计转化。目前学校各专业改变了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将上述思想贯彻到了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之中,建立起了科学、规范、有效的科研促进教学的良好机制。
  
  二、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多模块、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
  
  注重对学生的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校本科教育改革的核心。2001年以来,我校以“大类招生,分流培养”为契机,紧紧围绕培养目标,构建了“公共基础、学科基础、专业领域”三大课程平台+实践教学环节的人才培养方案,将实验课独立设课、创新实践学分、课外科技活动等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纳入教学计划,建立了一个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科学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体系由实验教学、专业实习、科研训练三个模块组成,包含基本训练、提高型训练、研究创新型训练三个层次。实验教学模块由基础验证型、提高型(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组成,重在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方法和手段,使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得到初步训练;专业实习模块由认识实习、课程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等组成,强化学生的社会实践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科研训练模块由创新实践学分、学科竞赛、课外科技活动、毕业论文(设计)、参加教师科研项目或工程项目等组成,使学生得到科研训练,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各专业还根据本学科专业特点,建立了有自身特色的实验教学体系。如计算机与电子信息类专业将“边学习、边设计、边实践、边创新”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了课外科技活动、创新实验实践、科研训练为一体的实验教学体系。法学专业根据“三个一”培养目标,确立了以组织行为推进与社会各界的良性互动的思路,构建了模拟(法庭)审判、法律咨询服务、社会实践、科学研究为一体的实验教学体系。种植类专业根据农科类专业特点,建立“劳动认知一实验一科研、综合训练一实习、社会实践检验”的阶梯渐进式多层次实践体系等等。目前,我校一个比较合理的实验教学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实际效果显著。在上述三大模块中,大量采用了来自于科研和生产工程实际项目,课内与课外结合,使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提高了我校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索能力和集体协作精神。
  
  三、坚持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把科研成果带入课堂
  
  学校倡导教师将科研设备用于实验教学,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将科研课题转化为教学,形成了多种有效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成熟做法。
  1,将实验室科研设备和技术引入实验教学
  我校有一批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本科教学实验中心和专业实验室,有科学研究的先进设备和技术,也有教师自我研制的科研设备。学校在满足科研需求的条件下,要求实验室面向本科生开放,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利用实验室资源,提高设备使用效率,从而为学生掌握先进的技术方法创造条件。如有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设备的安装、调试过程,在熟悉了设备性能和使用规范后,再利用其从事毕业论文的研究工作,培养了工程意识和动手能力。目前学校的大部分科研实验室仪器设备对学生开放,已经成为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科研活动的平台。
  2,将科研方法和科研思路引入实验教学
  学校鼓励将学科建设取得的科研成果和开发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引入实验教学,保持实验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并通过设置探索性实验项目来模拟科研全过程,实现实验教学与科学实验训练有机结合。例如,在探索性实验课程中,在实验前,学生不一定知道实验结果,由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设计实验内容和步骤、实验数据参数,完成实验项目,书写实验报告,并对出现的可能结果给予一定的解释。尽管学生实验的最后结果不一定达到要求,但是通过综合训练,使学生对科研的基本方法和程序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和体验,有效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3,将科研成果转化或移植为学生实验项目
  一方面,将科研成果转化到本科实验教学内容中,固化为教材,保证了实验内容新颖,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如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低聚果糖中各组分的含量”的方法、“基因的诱导表达产物的SDS-PAGE分析”等科研成果引入到“细胞生物学基础实验”中,学生把掌握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地运用到实际中,把枯燥、抽象的知识变成了生动易懂的知识,激发了学生的求学欲望,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