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行业、校友、集团共生态:高职院校办学模式创新

作者:周建松 谢 峰




  浙江的高职院校经过近几年的锐意改革,已进入了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转型的时期。目前,摆在办学者与研究者面前的难题是如何充分利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突破资源瓶颈,调动各种力量,搭建完善的产学合作机制,为学校发展营造更好的外部环境,进而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内涵与质量。在创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过程中,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结合近几年来的办学实践,从教育生态学视角出发,遵循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对高职院校发展的内部环境营造与外部环境构建展开了积极的研究,在不断的探索中,初步形成了一个“行业、校友、集团共生态”发展模式,实现了高职院校办学模式的创新。
  
  一、高职教育发展需要一个和谐的办学生态
  
  1 高职教育的特征决定了其更为需要构建和谐的办学生态
  国家越来越重视高职教育与行业、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今后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改革也将呈现出新的轨迹。高职院校将成为一方主办、多方参与,融教学、社会服务、科研开发等功能为一体,为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提供教学管理与服务的开放式平台。这一平台的搭建要求高职院校遵循市场的规律,营造和谐的办学生态。
  
  2 当前高职教育发展面临的形势迫切需要构建和谐的办学生态
  从高职教育的管理来看,高职院校在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下,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的重要力量,在完成办学规范与规模扩张之后,仍面临着如何办出内涵、办出特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单一的政府投入已经无法满足高职院校进一步发展的需要,这就迫切要求高职院校探索新的办学模式,以突破办学资源的瓶颈。
  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来看,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需要充足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大量来自岗位一线的骨干、专家担任兼职教师等配套条件作为保障。这些保障条件的获得,无法依靠高职院校自身的力量完成,必须通过校企合作才能实现。
  3 行业、企业本身的发展也需要尽早介入高职教育
  一方面,众多用人单位希望通过尽早介入高职教育,经过对在校生的遴选,以订单、工学交替等方式,在学校教育阶段就完成对准员工的岗前培训、企业文化熏陶等工作,降低员工培训的成本。另一方面,由于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急需来自高校的智力支持,尤其是在一线岗位中,需要来自高职院校的教师参与技术指导等工作,以形成促进企业发展的智囊团。这两方面都需要有一个和谐的高职教育办学生态,以建立起开放的人才培养平台。
  
  二、“行业、校友、集团共生态”办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1 “行业、校友、集团共生态”办学模式的教育生态学理论
  共生态办学模式是基于教育生态学的理念与原理,结合学院的办学实践而形成的。教育生态学的核心是把教育视为一个有机的、复杂的、统…的系统,教育生态系统中的各因子都有机地联系着,这种联系又动态地呈现为统一与矛盾、平衡与失衡的状态。学校的外部环境也是一个生态系统,那么与外部环境有关的各个要素可以看做是这个生态系统内的生态因子,将高职教育集团、校友及行业这些因子放在高职教育领域与社会领域的大系统中,可以构建一个高职院校与外部环境的生态模型——这个模型可以称为“行业、校友、集团共生态”的高职院校办学模式。
  
  2 我院构建“行业、校友、集团共生态”办学模式的动因
  (1)长期的行业内办学基础。依托行业办学是学院长久以来在行业内办学形成的传统。学院在筹建高职院校之初,便由主管单位浙江省教育厅与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签署了厅行共建协议。以此为起点,学院进一步依托行业办学,深化了与行业的合作。目前,多家银行和金融机构均与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形成了紧密、稳定的合作关系。
  (2)强大的校友力量可以充分利用。自1994年筹建以来的十余年间,校友总会与各地分会根据不同时期的金融、经济形势和学校、校友的发展情况,定期组织活动,按期换届,使校友会组织不断完善、健全。目前,校友分会已经覆盖到了省内各个地市,并因地制宜地成为学院深化与全省相关行业、企业合作的重要纽带。
  (3)学院办学面向拓展的需要。基于拓展办学面向的需要与对行政主管部门政策的响应,学院发起组建了浙江金融职业教育集团。浙江金融职业教育集团是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为龙头,联合金融机构、企业、金融研究机构、其他高等学校、3+2合作学校等单位自愿联合组成的产学研联合体,并于2003年12月正式由浙江省教育厅批准组建。职教集团组建之后,在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发挥集团的整体优势和功能,推动校企深度融合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成为学院开展产学合作的主要载体。
  上述举措以资源的凝聚、整合、共享为线索,为构建“行业、校友、集团共生态”的高职院校办学模式奠定了硬件与软件基础。可以说,我院基于教育生态学理念进行办学模式改革,是基于学院的自身特点与长期的实践、探索下的选择,是学院的传统与改革交织之下的必然产物。
  
  三、浙江金融职业学院“行业、校友、集团共生态”办学模式创新的实践
  
  为更好地实现共享资源、凝聚资源、整合资源的愿景,学院在办学实践中沿着“以行业为依托、以校友为纽带、以集团为载体”这一思路,本着“以主动换互动”的原则,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通过具体而细致的实践,保证了共生态办学模式创新成为一项涵盖理念、路径与实践等层面的系统工程。
  
  1 以行业为依托,共享资源
  (1)完善学院发展咨询委员会和产学合作委员会,共谋金融教育发展。为了更好地进行市场调研与预测,培养优质的金融行业人才,学院在升格办高职之初便成立了由金融管理部门领导、专家组成的学院发展咨询委员会,并与各大金融经营机构组成产学合作委员会。高规格的学院发展咨询委员会与产学合作委员会进一步保证了学院在浙江省银行、保险、证券等领域培养一线从业人员和基层管理者的办学定位,强化了学院作为浙江省金融从业人员的主要提供力量及在金融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2)强化金苑培训中心功能,共育金融行业人才。为充分发挥职业学院服务社会的功能,利用学院优质资源为行业和地方经济服务。近几年来,我院积极强化学院附属机构浙江金苑培训中心的功能,根据经济金融发展形势,尤其是金融行业对经营层、操作层人员素质提高的要求,组织教师开展行业培训需求调查。近三年来,根据需求开发出了适合金融行业中层和员工的丰富的培训“菜单”,设计培训课题近百项。
  
  2 以校友为纽带,汇聚资源、网聚力量、凝聚人心
  (1)开展捐资助教,汇聚办学资源。十年来,校友会积极组织校友开展捐资助教活动,关心和支持母校的发展。在校庆之际,通过校友个人和所在单位的努力,共募集资金366万元,支持母校建设了计算机实验室、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