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制定规范 强化督导 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姚群秀




  摘要:本文提出,教育教学系统既应注意制定规范,建章立制,建立起教学质量保障体制;同时也要注意督导和反馈教学过程,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督评价机制,从而促进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本科教学;规范;督导;保障机制
  
  高校是国家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又是高质量人才的内控系统,欲达其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必须建立起自身的质量监督与控制系统,同时要建立起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和规范,从而保证人才培养处于良好的制度环境、管理氛围和监督体系之中,保障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才辈出。本文试图从质量保障和监督控制两方面来论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义、措施和效果。
  
  一、建立起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体制
  
  1 学校要科学规划,准确定位,确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每所大学由于发展的历史、设立的学科专业种类、所处的地域、服务的目标等的不同,有着不同的定位和办学指导思想。从层次定位来说,有“研究型”、“教学型”、“职业培训”等之说;从学科专业范围来说,有“综合型”、“多科型”、“单科型”等;从目标定位来说,有“世界一流”、“国内一流、世界知名”、“在某些学科领域有影响力”等。每个学校首先应结合自身的条件和特点,制定远期和近期发展规划,合理准确地定出目标,以便在治校办学之中体现并实施。
  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各专业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与结构,优化培养方案,坚持本科教育的基础性、宽口径的专业性、科学思想与人文教育的双重性、共性与个性的兼容性、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性。以整体优化培养方案各个环节的要求和安排,整体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整体优化本科教育全过程。
  
  2 要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师资队伍。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资队伍建设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也是学校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学质量保障的重要一环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正所谓“名师出高徒”。学校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引进一批优秀教师,建设学术大师队伍和教学名师队伍。更为重要的是,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热爱教育事业、学术水平高、掌握教学艺术、具有最佳教学效果的骨干教师队伍。 一流大学的关键在于有一流的名师,这对于一流人才的培养意义重大。加强师德建设,培养教师良好的师德师风,对于学生的引导与熏陶都十分有意义。加强教师的任课资格审核,通过岗前培训、试讲试练、集体备课、示范讲课、切磋讨论、业务培训、讲课比赛等,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通过教师参加科学研究、企业生产、重大工程项目和社会调查等,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使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等处于良好状态,保障教学工作。
  
  3 建设良好的教学条件,保证教育教学活动正常开展。要重视发挥重点学科与重点实验室的作用,以国家教学基地和示范中心为依托,统一规划,建设一批有特色的课程、专业教学基地和高水平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使之成为创新型、国际化、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成为大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地,在教学中起到良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为人才培养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平台,营造重实践、强能力、善创造的氛围,使学生勤于动手、乐于实践、善于创新、富于创造。
  加强数字图书馆和校园信息化建设,为教学提供大量优质的资源资料,利用现代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果。通过组织教师编写教材,及时将最新的科技成果和学术思想引入教材,更新内容、优化体系。同时按照精品课建设的要求,为学生提供主电子教材、辅助教材、资源库、网上答疑与提交作业、实验、相关知识链接等服务。
  
  4 有效进行教学组织与管理。在教学运行中,要按照教育教学规律精心组织教学,要对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调整、运行等做出严格的程序规定,并利用校园网等多媒体供师生学习与查询,增强教学管理的透明度,提高培养方案执行的规范性。根据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制定单科分级教学、弹性学制、主辅修制、双学位制等制度,倡导并鼓励教师开展启发式、开放式、讨论式、案例式等研究型学习,在教学方法上要将单一·的知识传授向加强创新能力培养转化,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学科交叉、渗透、分化、整合和知识更新。
  
  二、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价机制
  
  有效建立以校、院两级督导组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科学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保证。这是教学系统中的反馈控制部分,需要把原本抽象的宏观建设目标、任务要求和考核标准进一步具体化,形成易操作、可考察分析的评价指标体系。这一体系应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由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完成。
  
  1 建立教学的专家督导体制。对教学质量的督导监控是一个全面的、动态的、发展的、多因素的有机联系的系统工程,它必须伴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而进行,随着教改的发展而发展,必须从教学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去监控。首先,要建立一支经验丰富、素质精良、爱岗敬业的督导队伍,能掌握标准,懂得要求,善于找出问题,乐于指导改进;其次,要有科学的督导检查指标体系,教学组织、教师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板书安排等,有恰当的要求和权值;再次,应有严格合理的督导检查程序,要可操作,易执行,还要达到使师生了解,自觉执行,以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性,使教学活动正常进行,高质量地运转。
  
  2 建立有效的学生评价机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与学是统一体。学生对教学水平与质量具有重要的发言权,学生是反映教学质量的重要信息来源,是评价和反馈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渠道。要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表、网络反映等各种形式,及时了解学生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材选用、教学方法、实验实践、考试考查等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师授课和教学情况加以反映、分析和综合。制定科学、合理、规范的评价体系与方法,及时准确地反映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掌握教师的教学态度、备课情况、教书育人及教学效果。同时,也能了解学生自身的一些情况,如上课的积极性、出勤情况、课堂纪律、教学内容重要度及难度的认识等。也可作为评优奖励教师的依据之一。
  
  3 适时听取用人单位意见。学校培养人的目的是要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建功立业,发挥作用,其人才是否是高素质的,是否掌握了应备的知识,具备较强的能力,适应社会的需要,要在场所、企业等用人单位访问调查,取得社会反馈。可以采取座谈访问、问卷调查等多种途径和方式,着重了解毕业生在工作后的表现,分析其在校培养体系与过程、培养模式与管理的相互关系。从工作态度、工作业绩、工作能力、知识结构、协作精神等方面了解毕业生,反馈给学校,以指导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
  
  三、做法与效果
  
  近年来,我院在制定规范、强化督导,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
  1 做法。首先,根据培养目标和教育教学规律,制定教学的标准,如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班主任工作条例等,从教师资格的认定、师德修养、专业发展,教师教学工作量等方面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保障教师的教学水平。其次,出台若干管理制度,如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学生守则、学生违纪处分条例,考试考查工作细则,毕业设计(论文)管理与评审办法,本科教材选用管理办法等,规定具体、可操作性强、易于组织实施,效果明显。再次,表彰先进,奖励优秀。坚持开展教书育人、最满意教师、优秀教学成果奖等的评选,对做出突出成绩和教学效果好的教师给予表彰奖励,调动广大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丰动性。最后,加大投入,深化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借助“985”、“211”等重大工程的建设,加大教学投入,建立若干教学基地,开发精品课程,改革和优化教学内容与体系,建设一支高素质、具有强烈责任心和良好创新能力的优秀教师队伍,切实保障教学质量。
  
  2 效果与评价。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实践,构筑了良好的教学平台,形成了规范有序的质量保障体系,有标准可依,督导有效,达到了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并重,教学质量的保障体系和监督评价体系同时共用,建立了良好的教风学风,研制出一大批内容丰富、手段先进的教学课件和精品课,涌现了钻研教学、效果好、敬业奉献的教师队伍,学生刻苦努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大大加强,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一次性就业率达99%以上,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和认可。
  
  责任编辑 杨裕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