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基于三大平台培养三种能力的本科实践教学体系

作者:倪师军 曹俊兴 孔繁津 冯文广 姚圣国 程孝良




  摘要:为落实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工程”,根据成都理工大学多年来实践教学经验,总结出一个基于三大平台培养大学生三种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即以实践教学、实训教学、创新教学三大平台为核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竞争能力等三种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这是一个分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适用于当前大众化高等教育环境下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和社会需求的多样性要求。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竞争能力
  
  一、以三大平台为核心的本科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既有密切联系,又有相对独立性。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实践教学包括教学实验、教学实习、课程设计、社会实践、学年论文、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也包括学校组织大学生参加的各种社会活动、竞赛活动(如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大赛、机器人大赛、大学生英语大赛等)。不同类型的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顺序、时间分配等方面是不同的。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有的内容要和相关课程相匹配,依附于课程教学;也有的独立于课程教学。教育部质量工程强调:列入教学计划的各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学时),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农医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25%。推进实验内容和实验模式改革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我们要落实质量工程,在实践教学方面必须抓住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其关键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实践教学非常关键。在实践教学中,要培养本科大学生三种能力:一是动手能力,二是实践能力,三是竞争能力。可以通过教学实习、课程设计等实验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则要在动手能力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实践、专业(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实习等活动来实现;竞争能力则是在学生具备足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能力基础上的升华,通过各种社会活动、竞赛活动来实现和提升,体现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
  
  科学地构建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对于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改革,大力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重大意义。目前,中国的高等教育正处于大众化教育阶段。然而,大众化教育也不能排除精英教育。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前提是办学模式的多样化,其核心则是教育质量标准的多样化;在发展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同时,我们同样应当重视精英教育。这是因为在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出现分化,在同一层次上的人才出现多样化的需求。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研究型大学主要承担精英教育,地方性大学不仅责无旁贷地承担大众化教育,也应承担部分精英教育任务。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既要考虑大众化教育的需要,又有精英教育的需要,并要充分考虑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本文提出的本科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竞争能力三大实践能力与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有较强的匹配性。可以按照动手能力的基础性、专业能力的综合性、竞争能力的创新性的基本思路与特点,设计出三个实践教学平台,即实验教学平台、实训教学平台、创新教学平台。按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在不同的实践教学平台上,完成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任务。在实验教学平台,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训教学平台,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创新教学平台,主要提升学生的竞争能力(见图1)。
  
  二、依托实验教学平台培养本科学生动手能力
  
  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理论指导下的动手能力培养,是学生基本素质培养的重要方面。动手能力主要在教学实验室通过实验教学来实现。按照现行的实验教学模式,实验课大多数都是依附于课堂教学(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来进行的。当课堂教学讲到有某个原理或方法需要学生验证时,就安排实验课来组织学生做实验。这种依附于课堂教学的实验课,往往不成体系且大都是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可以提高专业基础实验技能。专业基础实验技能的目标主要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教学重点在于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的规范化方面和对基本实验现象的理解上。
  
  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对实验课教学有较高的要求。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特别强调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综合性实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结合基本实验技能来进行简单的设计和制作,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方法和良好的设计习惯,并且能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来实现自己的设计。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设计性实验强调对独立设计能力的训练,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独立运用专业知识进行设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对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有具体要求。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课程总数的比例达到50%~60%方可视为合格,比例达到80%以上,且开出实验的质量得到保障的情况下,才可视为达到优秀标准。
  围绕本科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我们通过构建试验教学平台来落实。这个平台有三个关键点:
  
  1、在这个实验教学平台上,我们既要加强验证性实验的教学组织管理,也要重视在课程教学时高度重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达到绝大多数课程都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2、在这个实验教学平台上,我们既要加强依附于课程的基础课实验室建设,也要重视依附于专业的专业实验室建设。
  3、在这个实验教学平台上,我们既要加强比较单一的、以课程或专业为载体的教学实验室建设,也要重视跨专业的学科型综合实验室或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尤其要重视校级、省级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2007年初,在教育部开展的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中,教育部将重点建设500个左右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推进高校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从基础层的以示范性实验为主的基础教学实验,到综合层的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主的专业或综合实验,再到提高层的自主式开放式实验,是一个循序渐进,实践动手能力逐步加强的过程(见图2)。
  
  三、依托实训教学平台培养本科学生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主要在实训基地通过实践教学来实现。我们理解的实践能力,实际上是一种专业能力、或者说是综合能力,也是实战能力。
  实践能力主要在实训教学基地实现。实训教学基地包括创新技能培训中心和创新专业实践的工业中心等。技能培训的实训中心一般进行专业教学实训、职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