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从“相关工作经验”现象看加强大学本科实践教学的紧迫性

作者:李尚敏




  摘 要:目前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上,存在一个“相关工作经验”的高门槛。本文分析了这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并从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教学的制度建设、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实践教学课程资源等方面提出解决本科高校实践教学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本科实践教学;相关工作经验
  
  当前本科大学生在就业招聘时,普遍面临着一个高门槛——要求具备“相关工作经验”,大学生们对此颇感苦恼。现在的人才市场一方是用人单位求贤若渴,感叹人才难觅;另一方却是大量的高校毕业生感叹求职难!因为相对于学历和毕业院校而言,企事业用人单位现在更看重应聘者的实际工作经验以及知识的更新程度。
  
  一、“相关工作经验”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1.浅析应届本科大学毕业生的理论能力与实践能力
  现在的大学本科教学模式,导致本科毕业生的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出现严重的不平衡,难以适应社会对人才“拿来就能用,拿来就好用”的需求。
  “相关工作经验”是社会评价最好的诠释。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而现实是大学毕业生的实践能力远远不能胜任用人单位的要求,动手能力弱,眼高手低的情况较为普遍。正是大学毕业生自身素质的“毛病”使社会失去了对他们的信任。许多企事业单位希望聘用那些已经被社会大熔炉锻炼过、摔打过、考验过的人才,以有效提高对人力资源的利用率。
  
  2.高校本科实践教学改革现状
  当前一些高校的实践教学改革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还远没达到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要,处于滞后状态。
  实践教学因为在计划的制定、实施、管理与考核,教师教学指导,以及综合实践环节受社会发展变革制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难度上大大超出理论教学。而长期以来学校各方面也习惯于单纯的理论教学的管理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一般都做得较好,而难度较大,受社会制约大,更新速度又快的实践教学就做得不好,甚至有的时候,实践环节只是走走形式而已。
  实践教学质量不高也与高校教师本身的实践能力有直接的关联。现在高校的师资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直接从学校到学校,对所从事的课程教学只有理论上的功底,本身就缺乏相应的实践能力,所以在整个教学中,也只能从理论到理论,从书本到书本,尤其是对于一些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他们本身就不能胜任,更谈不上指导学生。
  
  二、大力加强大学本科实践教学
  
  “相关工作经验”的背后,是高校本科实践教学严重问题的凸现。这个问题不解决,中国的高校本科将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学生毕业出路这两个方面无法向社会交出一份满意答卷。因此,缩短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的适应期,加强大学本科实践教学刻不容缓!
  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深化改革实践教育教学模式,加强制度建设
  首先得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上下工夫。关键是要先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1)真正从理论上解决实践教学的科学内涵、准确定位,明确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通过各种可行性的方式建立起实践教学的科学体系和相应的教学模式,科学处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相互关系。在教育理论、课程理念和教学管理等各个方面解决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真正做到有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有实施步骤、有监督管理措施、有考核评价标准,决不能让实践教学变成只在形式上有,实际上无的“空无课程”。
  
  2.发挥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按照教育规律,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性是加强实践教学的重要因素。只有从动机、兴趣等方面真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亲历实践的积极性,学生的实践能力才会有真正的提高。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改变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的实践教学。“必须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实践,这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只有学生主动参与了实践教学的全过程,并在实践教学中提高了能力,社会才会接纳他们,高校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任务才能真正完成。
  
  3.发挥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既是理论教学的引导者,又是学生实践能力的指导者与培养者,在实践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
  教师对自己从教的课程,除了要从理论上引导学生深入学习、钻研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带领学生运用相关理论去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同时,教师也必须对自己的实践能力有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从实践教学方法来讲,教师的主导作用既体现在课堂上,也体现在课堂外。教师应该改变过去实践教学多侧重于验证某些原理的做法,应多利用自己的优势,积极从事应用性的科研活动,把社会上急需解决的课题项目带进课堂,带领学生共同调查、分析与研究,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实践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
  
  4.深入开发实践教学课程资源,加强环境建设
  当前的社会转型确实给学校的实践教学带来很多困难,许多单位从自身角度出发,不太愿意接纳实习生,使得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困难重重。为此学校应该更加广泛地开发和利用各种实践教学资源。
  (1)充分利用和建设好学校内部的课程资源。实践教学不只是在学校外,学校里的课堂也是很好的实践教学资源。学校应该充分挖掘课堂资源的潜力。通过改革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老师可以在理论教学的同时,采取带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带出去,就是利用大量的案例,将社会最新的研究成果、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提炼出来,将学生的视野带出课堂,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各种社会现实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请进来,就是把社会上相关问题的专家请进课堂,以他们的实践经验现身说法地给学生上课。学校可采用“实战式培训”方式,开设能获得相关工作经验的课程,如IT培训,商务英语、工程绘图、游戏设计等。
  (2)进一步开发、利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资源。学校应该广泛开发利用各种社会实践教学资源,加强与社会的广泛联系,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充分利用高校的科技、文化、知识优势,在对外服务与开发中,力求把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教学实践与科技开发相结合,真正实现教学、科研、产业三结合,这样既能解决实习基地问题,又能真正为社会服务,提高学生的实训技能和责任心,实践教学质量才能得到应有保证。
  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开发校外实践教学资源需全力争取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高校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人才优势,主动为各级地方政府开展各类应用性课题研究,为地方政府的各项工作出谋划策,开展政策咨询,在多赢的协作框架下,求得政府对建设教学实践基地的支持和帮助。
  (3)充分挖掘现代各种媒体、网络资源。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除了现实的因素之外,也要考虑虚拟的因素。如利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功能,利用各种模拟方式和手段,进行情景教学,建立模拟实践环境来提升实践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效能,这一方面可以节约成本,另一面又比较易于操作实施。
  综上所述,要解决社会人才市场英才难觅,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矛盾,就要尽快缩短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的适应期,让大学毕业生顺利跨越“相关工作经验”的高门槛,改变社会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不信任眼光,为此,在高校本科教育阶段加强实践教学刻不容缓。
  
  李尚敏,江南大学法政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文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