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引入研究性教学理念 着力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行 龙




  摘 要:为了顺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山西大学提出了“积极引入研究性教学理念,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工作思路,并通过科学实施三学期教学制度和大力开展重点建设等措施,全面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建设研究教学型大学。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理念;三学期制;研究教学型大学
  
  近年来,山西大学提出了“积极引入研究性教学理念,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工作思路,并通过科学实施三学期教学制度和大力开展重点建设等措施,全面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建设研究教学型大学。
  
  一、积极引入研究性教学理念,建设研究教学型大学
  
  教学理念的创新,是为了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提高高等学校的育人质量。由于长期以来对教学与科研关系的认识有失偏颇,我国高等教育无论在教育思想、培养方案等宏观层面还是在教学大纲、教学方法与手段等微观层面,都难以真正把教学与科研有机融合起来,不仅在教学改革上遇到“瓶颈”,而且在科研上走向“隔离”,从而导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未能得到实质性提高。20世纪后期,随着对二者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化,我国高等教育在社会大转型和国际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更加注重办学特色、注重个性发展、注重学生质量的提高。这种转变符合高等教育的内在规律,适应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呼唤着将研究性理念引入本科教学的全过程。
  首先,教学观念的更新需要研究性理念的引入。教学观念的更新本质上是对教学规律的认识不断提高的过程。只有对教学实践进行深入的研究,才会对教学规律把握得更为准确,对其本质认识得更为深刻,从而更加有利于指导教学实践;其次,教学内容的更新需要研究性理念的引入。科学研究是保证教学内容始终反映文化、科技最新成果,使教学内容始终保持学科前沿的基本条件。第三,教学过程的实践需要研究性理念的引入。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把研究性理念引入教学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师的研究项目,实现研究性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的结合,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研究的能力。第四,教学计划的制定需要研究性理念的引入。教育观念和教学内容的更新以科学研究为前提,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以科学研究为载体,科学地研究指导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教学计划,有利于学科发展的新成果和教学的新方法融入课程体系与实践环节。第五,教学管理的创新需要研究性理念的引入。要创新传统教学型大学的教学管理模式、方式与方法,必须有赖于研究活动的开展。
  早在2001年,山西大学在办学思路上就倡导教学也是学术活动的理念。2005年,山西大学成为山西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建设的省部共建大学。2005年6月,学校就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了“五个转向”的新办学思路,其中强调办学目标定位要从教学研究型转向研究教学型,全面提升本科教学的品质。在2006年工作计划会议上,学校提出今后一个时期要“以研究性理念引入本科教学为重点,推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从教学研究型大学向研究教学型大学的转向,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那么,研究教学型大学是否更加重视科研而忽视教学呢?我们认为不是。向研究教学型大学转向,就是要把研究性的理念全面地融入本科教学的全过程,把教师的科研成果融入本科教学,把科学研究的方法传授给学生,真正地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这里要强调的是,大学既是培养人才的场所,又是研究学问的地方。教学内容的更新,方法的改进,质量的提高都离不开科学研究。一个科研做得很优秀的教师,一般来讲他的教学质量也会提升,这是一个基本的道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要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我们必须把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提倡和鼓励教师做科研,同时强调要把科研成果融入本科教学,以科研带动教学。
  
  二、科学实施三学期教学制度,全面深化教学改革
  
  为了切实把研究性理念引入本科教学的全过程,进而推动各项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在大量调研思考讨论的基础上,2006年5月,学校正式决定从2007年开始在山西大学试行三学期制。
  从外部来讲,从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三学期制是一种新的探索和改革。近年来,受扩招政策的影响,学校管理出现了一系列的新问题。如何有效地利用学校有限的时间、空间、教学设备及教师等教学资源,为日益增多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教学环境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而学期制改革为科学地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国内外大学学期制改革的现状及其新发展,为我们探索科学的、实事求是的、符合山西大学实际情况的新学期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2005年教育部1号文件下发后,更使得学期制度改革成为全国高等教育改革一个新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高校已有30多所学校试行三学期制,媒体称之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学期革命”。应该说这是一种新形势下的新的探索,有些学校已取得一些很好的成效与经验。从内部来讲,也就是从山西大学“十一五”期间的发展要求来看,三学期制势在必行。三学期制的实行是积极适应学校建设国际有影响、国内高水平的研究教学型大学战略,全面推进“五个转向”的必然要求。实行三学期制是研究性理念融入本科教学全过程、全面开展研究性教学的重要举措,体现者研究性理念的延续和深化。实施好三学期制必将促进“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教学目标的完成,突破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教师队伍建设和办学效益提高的瓶颈。因此,试行三学期制既是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趋势而进行的新的探索与改革,也是着眼于学校的未来发展而进行的一次“牵一发动全身”的全局性变革。我们强调:
  1.实施三学期制目的在于把研究性理念引入本科教学的全过程。教育部2005年1号文件即《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要切实缩减课堂课时,把教师和学生从单纯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切实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实施三学期本科教学制度,必须坚持加强本科教学的研究性和实践性的原则,积极引入研究性教学理念,不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做到有利于促进多元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优化,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有利于促进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对原有课程及其内容精减、更新与优化的基础上,开设更多的研究性课程、研究性实验、各类选修课、学术讲座等。要通过三学期制切实落实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的规定,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与创新能力。在继续完善原有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多理论联系实际的时间与空间,利用短学期组织与开展课程设计、专业实践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环节,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