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我国会计学教材建设的优化问题

作者:栾甫贵




  摘 要:教材建设是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內容之一,会计学教材建设在会计学专业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我国会计学专业教材建设的简要回顾,分析了其基本影响因素,提出了我国会计学专业教材建设中应该注意处理的几种关系。
  关键词:会计学;教材建设;系列教材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大陆会计学专业教材建设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引进苏联教材(1949-1956年)、自主编写教材(1957-1980年);自编与引进结合教材(1981-1992)和系列自编、翻译引进教材(1993年至今)。
  进入21世纪以来,几乎所有财经院校、综合大学的会计学院系、各出版社都出版了系列教材,涵盖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等各个层次。我国会计学教材建设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值得我们认真深思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一、会计学专业教材建设影响的因素
  
  不难发现,上述会计学教材建设的四个发展阶段,与我国50多年来的政治、经济、法律等发展脉络基本吻合,是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会计环境、会计改革、会计理论、会计课程等方面。
  会计环境中,政治环境的阶级斗争还是经济建设、社会环境的动荡不安还是稳定繁荣、经济环境的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科技环境的机械技术还是电子技术、法律环境的人治优先还是法制优先、文化环境的夜郎自大还是交流互动、教育环境的骄傲自满还是勤奋上进,直接影响到我国的会计改革,影响到会计实践与会计理论的走向,影响到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而影响到会计教材建设,对此通过上述我国会计教材的历史回顾中可见一斑。
  
  二、会计学专业教材建设可以借鉴的问题
  
  1.教材体系的多样化取决于课程体系的多样化
  1983年以前,会计学教材很少成体系,各学校主要是自己编写相关教材,如《会计原理》、《工业会计》、《经济活动分析》、《财务管理》(俗称“老四门”)等,统编教材主要是财政部教材编审委员会编审的《高等财经院校试用教材》。1983年之后,之所以出现了大量系列教材,与教材管理体制、引进西方教材体系有关, 由课程体系的不同认识产生了教材体系的不同安排。
  
  2.教材内容受会计环境的制约
  作为社会科学,会计学的发展及其内容的变革无不受到社会环境的巨大约束和影响。我国改革开放后的会计制度的复苏与发展,特别是1993年以来我国会计制度的国际化进程带来的会计教材内容的改革和繁荣,充分说明会计环境对会计教材内容的影响,这是由会计信息在不同环境下的不同作用所决定的。
  
  3.教材的使用受到教学评估的制约
  原国家教委颁布的《高等学校教材工作规程》[(88)教材图字020号]和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对于教材的选用具有直接的影响和约束力,特别是本科教学评估中有关教材选择的要求,更制约了教材的自由选用。如有的学校规定,各学部、院(系、中心)要根据专业教学计划,从现有教材版本中优先选用各级规划教材(包括校重点教材),特别是优先选用省(部)级以上优秀获奖教材;要根据课程内容对教材进行系统配备,制订出各门课程教材配备的最佳方案;任课教师选用自己主编(或参编)的教材,须提交专家评审意见和论证报告,经教务处审核批准后使用;学校通识教育层面课程的教材必须优先选用各级统编教材,并报教务处批准后使用。
  
  4.教材的质量具有多重评判标准
  教材的使用之所以受到教学评估的制约,主要是因为教学评估要考核学校教材质量的高低,以保证教学质量,限制教材选用也是防止学校教材选用的随意性。问题是,教材的质量又如何评价?一般来说,统编教材、规划教材、精品教材本身的质量相对较高,包括体系、体例、内容、观点、语言、装帧等,而这些方面的评判标准又难以在业内获得一致的认可,同一本教材在不同机构评审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实际上,会计学教材作为应用性较强的专业教材,在不同性质(研究型、教学型、教学研究型大学)的高校具有不同的要求,多重评判标准是客观存在的。
  
  5.教材的层次决定于教材编写单位与评奖级别
  一般来说,教材编写单位的级别越高、教材获奖的级别越高,教材的层次越高,越容易得到专家和社会的认可,而这两者又是相互联系的。研究型大学编写教材的水平通常高于教学型高校编写的教材水平,其获奖的几率和级别通常也高,这是因为研究型大学的师资队伍相对更加雄厚,担当教材评审专家的机会多,在教材编写中自然具有信息优势。
  
  6.教材的形式受到教学方式的影响
  目前教材的形式主要分为纸质、电子两类,这与课堂讲授的传统教学方式、网络和电子课件的现代教学手段密切相关。现在一些教材除了印刷发行纸质教材外,还配有PPT课件的光盘,这是历史的进步。还有案例教材、实验教材等类型,这是增强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需要,是MBA教学方式在本科教学、教材建设中的直接影响。
  
  三、会计学专业教材建设应处理的几种关系
  
  了解会计学教材建设规律,可以使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其今后走向,为教材建设的优化提供参考。但教材建设还有一系列关系值得我们探讨和处理。
  
  1.引进教材与自编教材的关系
  近十多年以来,一些高校在双语教学带动和促进下,逐步扩大了英文原版教材的使用范围,有的学校专业课采用了外文原版教材。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经济活动复杂程度高,教材的编写水平也相对较高,对于我们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由于国情不同,特别是东西文化、会计制度规则以及执行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应根据课程性质和学生培养目标,有选择地采用西方原版教材,还应该编写符合我国国情的专业教材,为此建议,低年级专业课应力求采用本国自编教材,高年级的某些来自西方的课程如管理会计、会计理论等可以采用外文原版教材,或单独开设“西方财务会计”课程,采用外文原版教材,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能力,了解西方的会计理念和思维方式,为将来走出国门深造奠定基础。
  
  2.教材字数与教学时数的关系
  为了限制教材价格、保证教材的销售量,有些出版社对教材编写字数有比较严格的限制(如每课时5千字),实际上,教材字数与教学学时没有必然联系,而应根据课程开设时间、课程性质和内容确定教材字数。一般来说,高年级的学生自学能力比较强,因此教材可以适当精炼,字数可以少一些;必修课应精学,字数可多一些;教学内容复杂的课程,字数可以多一些等。总之,作者应与出版社协商处理好教材字数与课程教学时数的关系,在保证质量前提下节约成本。
  
  3.推荐教材与教学特色的关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