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

作者:苏志刚




  摘 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是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的重要举措。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要通过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对顶岗实习、工程实践等环节的管理,提升办学质量。要开展高起点、高标准、高目标的示范性专业建设,通过构建持续性和专业性发展平台,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熟练的操作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示范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对于入选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学校来说,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示范性高职院校在建设过程中要突出示范性,“示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硬件建设的示范,而是要以“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为切入点,切实把改革与发展的重点放到加强内涵建设和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增强培养面向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高技能人才的能力”。因此,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是人才培养的示范、改革的示范、管理的示范。
  示范性高职院校在建设目标上要立足于宏观层面的示范。通过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对顶岗实习、工程实践等环节的管理,提升办学质量,把学院建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示范性高职院校,从而“带动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办出特色,提高水平”。
  但宏观目标要从微观层面入手,即从示范性专业建设入手,以项目为载体、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示范性专业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示范性专业建设是一个高起点、高标准、高目标的专业建设过程。所谓高起点,就是要结合学校所在区域的人才需求和技术发展实际,找准本专业领域人才培养中最需要解决而又最难解决的问题,从强化特色和提高质量的难处入手;所谓高标准,就是要强调建设过程的精细化,即精心组织、精心设计、精心策划、细化任务、细化指标、细化监测;所谓高目标,就是要在建立工学结合的长效机制、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等难点问题上有所创新和突破,真正为其它高职院校做出榜样和示范。
  作为首批入选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努力在学校、企业、社会三者的深度融合上做文章,通过构建持续性和专业性发展平台,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熟练的操作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我们要重点解决目前面临的五个突出问题:
  一是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如何进一步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二是教学实验实训如何进一步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三是教师教学能力如何进一步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四是学生的职业能力如何进一步适应市场和社会的需要;五是教学管理制度如何进一步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特点的要求。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一、深入开展“三位合一、三方联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三位合一”,是指把产学研贯穿于“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的全过程;“三方联动”是指政府、企业(行业)、学校三方有机结合,建立互动合作保障机制,共同开展人才培养。我们在办学中深深认识到,要长期办好一个学校,需要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认识到位,需要三方有机协调,同时要三方得益,政府在办好学校的过程中要承担主要责任,如果政府不重视,学校要办好就会存在重重困难。学校要研究企业文化、企业行为与学校文化、教育行为的异同。要建立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得益的机制,政府得益是指学校要为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起到服务作用;企业得益是指学校要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学校得益是指政府和企业都支持学校办学。只有“三方得益”,学校才能良好发展。基于对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地位、作用的认识,我们深入开展“三位合一、三方联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学院与敏孚企业合作建立“敏孚机械系”,与华丰集团共建“华丰学院”,同时,开设了“(LG)甬兴”班、“大安班”等几十个与企业共建的班级,校企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220多家。建立了一支“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聘请了200多名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学院的实践指导教师。90%以上的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几年来,学院已为当地经济建设输送了5000多名毕业生,学生就业质量不断提高,许多人已成为企业技术骨干。
  同时,学院积极开展企业员工培训和科技服务。2006年,学院为企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各类人员9300多人,收到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学院化工材料研究所利用自有技术对宁波甬华树脂有限公司进行技术改造,为企业开发道路标线涂料专用C5石油树脂,2006年实现销售额6000万元。通过北仑网上技术市场这一平台,学院为40多家公司解决了技术难题。
  学校通过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构建校企互动机制,设立了产学研专项奖励基金,奖励对产学研工作有突出贡献的行业、企业人员和校内教师,调动教师和行业、企业人员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推动学院产学研结合工作的开展。
  
  二、开展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化课程体系改革
  
  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体系,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充分考虑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每个项目的学习都以典型产品为载体而设计的活动来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一年级组建素质拓展营,文化基础课程与素质拓展课程结合,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积极向上的心态、勤奋刻苦的品质和灵活有效的沟通能力;二年级开展技能训练营,实践教学课堂与理论教学课堂结合,讲练结合、学练结合,重在训练,通过反复训练,以达到熟练掌握基本技能的目的;三年级实施顶岗实习,企业人才培养基地与学校生产实训基地结合,培养学生具有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加强对顶岗实习的管理,通过制定顶岗实习的质量文件、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明确责任、规范管理、提高质量。
  
  三、开展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和测评
  
  学院对全院教师开展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和测评,对教师的培训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突出能力目标。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就是职业岗位上做什么,培训就练什么,对教师来说,就是以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为内容,进行训练。突出能力目标就是经过培训,每个教师能按照新职教观念,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并从课程是否具有合格的能力目标、是否具有合格的实训项目(任务)、是否具有真实的实训过程三个方面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以保障能力目标的实现。
  
  四、围绕职业能力培养要求,建设好校内外实训基地
  
  按照生产的要求开展实训基地建设,积极探索不同类型的专业与企业共同建设生产实训基地的方法和途径,积极引进企业资源,与企业共建、共管实训基地,提高实训基地的利用率。同时,实训基地建设要充分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要求,依托学院所在区域内的跨国公司、高新技术企业、台商投资企业和中小企业密集的优势建设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得到训练,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
  
  五、创新学校管理体制
  
  一是建立起和企业共同管理的运行机制。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改革学院管理模式,加强对校内生产实训基地和校外顶岗实习的管理,聘请行业、企业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共同参与实训基地的管理,提高实训基地的效率。
  二是开展ISO全面质量管理,完善质量信息反馈体系。把质量监控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吸收用人单位参与学院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是建立“小行政、大教学”的管理体制,行政管理人员的总数控制在教师人数的10%,突出教师在学校的中心地位,营造“行政围着教师转、教师围着学生转、学生围着能力转”的管理氛围,提高管理效益。
  
  [责任编辑:余大品]
  
  苏志刚,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