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主线”式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初探

作者:黄中伟




  摘要:在高等院校专业课程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容易出现前后概念混淆不清,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够明确等现象,尤其不能很好地把握课程的整体内容。笔者通过多年的专业课程教学实践,提出“主线”式专业课程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能够较好地改善上述现象,提高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主线”;专业课程;教学方法
  
  高等院校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不同于基础课,它涉及相关技术领域内的大量专业知识,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的需要设立的学业类别。各专业的教学内容都体现着本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专业课程教学的核心要素是以学科知识结构的完整性、系统性和理论性为依据,以培养学生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面、实际工作中能够灵活应用所学习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科学创造潜力为目标。课程内容具有专业性强、抽象概念多、逻辑关系和知识层次复杂等特点。同时,一个专业方向中的各门专业课程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与交叉衔接现象。
  
  一、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
  
  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学生以及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环境条件所构成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传递学科信息的一个整体。在这其中,课堂教学环节所采取的教学方法的重要地位显得十分突出。理想的教学方法应该能够有效地把教学中的各种任务、层次、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协调,让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有一个不断认识和逐步提高的过程。
  目前,在高校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一般采取按教材章节逐一讲解的方式进行,普遍存在前后不够连贯、拼接痕迹较重、真正与实际应用紧密联系的教学案例较少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不仅不利于教师教学,也不便于学生学习。具体反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会是:一门专业课程结束后,不少学生对课程所讲授的主要内容仍然不够清晰,概念混淆,前后章节之间的关系模糊,因果关系不明确,不能很好地把相关知识联系起来,出现学完后面忘记前面的现象。另外,一些主要知识点往往只出现一两次,不易深化和真正理解,只能是~知半黄中伟,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教育计算中心工程师。解,缺乏温故而知新的过程,对所学专业知识的应用领域只能够大概了解,在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时不能很好地把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更谈不上独立思考、创新和探索。这些都会导致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趣和主动性。
  
  二、“主线”式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思路的提出
  
  如何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关注程度,激发学习兴趣,改善上述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注意把握两个关键环节:一是在课程前期就应该让学生对新课程有尽可能多的了解、认识;二是帮助学生理顺概念之间的关系,把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开始学习课程的时候如果能够较好地把握课程的主要内容,较全面地了解所学知识的应用范围和前景,紧抓课程主线,明确课程目的以及概念之间的来龙去脉,就容易使学生产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主动性,为后面的教学过程做好铺垫,从而获得更加满意的教学效果。
  为此,笔者通过多年教学方法的探索、研究和实践,提出了“主线”式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所谓“主线”式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就是:先把专业课程的主要知识点从头至尾纵向勾勒出课程的“主线”,然后利用新课程的前几个学时,对“主线”上的主要知识点先期进行较完整的介绍,重点描述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关系,同时结合课程主要内容穿插一些简单实用又容易理解的实例,并围绕主要知识点提出相关的思考问题,安排学生查阅资料进行归纳和总结。把这样一个环节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点环节进行突出和强化。这一教学环节的时间长度可占到总课时数的5%~10%。然后,在具体讲解各章节内容时,围绕“主线”的各个知识点和相关问题横向展开,进行更加详细、深入地讲解,同时注意对主要知识点的合理重复讲解,每次重复并不是简单复述,而是在上次涉及到的内容基础上适当增加知识的覆盖范围或应用领域。
  作为对一般按章节分步教学方法的一种改进,按“主线”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能够让学生在新课程开始就对主要教学内容有个整体上的认识和映像,这对教师进一步讲解和学生下一步学习都是一个很好的铺垫。同时特别强调专业课程的整体性和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便于学生对整门课程中所涉及到的概念的掌握。
  
  三、“主线”式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特色分析
  
  根据学习心理学理论,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和发展智力都存在一个心理过程和心理机制,存在一定的发展规律。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显然不能只是采用按章节平铺直叙的方法进行,而应该把与课程相关的素材进行加工,营造本课程的理论和应用知识环境,形成新的语言材料。特别应采取更具鲜明特色的教学方法,通过对课程重点内容和概念的合理有序、逐渐深入、适度重复地讲解,并结合专业知识在工作中的实际应用实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联想。让学生大脑受到反复刺激,并产生清晰的印象,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加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掌握,完成对概念的记忆,进而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这做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信息加工、归纳和总结等方面的学习和思维方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主线”式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核心目的是在开始进行专业知识学习的前期阶段,就让学生对全部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有一个较完整地了解。特别注重主要知识点的演变过程和它们之间的衔接关系,并能够清楚认识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的应用情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掌握专业知识的渴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勤于思考、认真查阅资料和归纳总结的能力,把“要你学”变为“我要学”,为课程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有针对性地重复和逐步深入地讲解主要知识点的内容,对主要知识点是逐步强化认识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对课程中主要概念的了解、认识和理解。
  
  四、“主线”式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设计步骤
  
  这里所说的设计步骤是指采用“主线”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任课教师课前准备教学内容时的几个步骤。它一般包括:把握学生已掌握的专业知识情况;围绕课程大纲,分析教学内容,确定课程“主线”;围绕“主线”的主要知识点引进实际应用实例;围绕“主线”,提出思考问题:准备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
  
  1、把握学生已掌握的专业知识情况
  对于专业课任课教师来说,只有对学生的起始知识水平有了正确的了解,才能因材施教,采取恰当的教学措施,组织教学内容,确保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接受和应用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在开始准备一门专业课程的教学时,首先要根据专业培养计划,了解学生曾经学过的相关专业课程,并与曾经教过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