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强教学研究 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作者:吴启迪




  今天,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第二届理事大会在北京友谊宾馆隆重召开。在此,我代表教育部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与会的各位专家、理事和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工作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和教学管理第一线的教职员工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感谢!
  在来参加这个会议之前,我把教学研究会的历史发展情况仔细了解了一下。教学研究会是在世纪之交我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成立的,可以追溯到1998年12月。在教育部原副部长周远清同志倡导下,在原来的全国高等教育教材建设研究会的基础上,成立了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多年来,教学研究会秉承“研究、咨询、承办、服务”的宗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比如在理论研究方面,先后开展了 “21世纪初中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我国高等教育优质教育资源发展战略”和“21世纪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创新与实践”这样一些课题的研究。同时与教育部有关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教育出版社一起,共同创设了“大学基础课程系列报告论坛”。这个“论坛”大家都非常熟悉了,起了非常好的作用。先后举办了大学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计算机、化学化工、电子、机械、力学、地球科学、环境科学、生命科学等十类课程15次报告论坛,70多位院士、200多名著名教授和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8000多名课程骨干教师参加了论坛。这个活动受到高校广大教师的积极响应与热烈欢迎,这是第一届理事会全体理事和理事单位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也代表教育部向研究会第一届理事会全体理事和理事单位的同志们表示由衷的感谢。还要特别感谢高等教育出版社这些年来为教学研究会开展各项工作提供的大力支持。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十一五”建设的历史时期,我国高等教育也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当前,全国高教战线正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等教育发展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高等教育的重点放到提高质量上来的要求,积极开展工作,并且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借这个机会,我想就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教学研究、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谈几点意见。
  
  一、正确认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形势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实施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部署,将高等教育放到了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上,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国高等教育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改革,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实在座的各位都经历了这个阶段,大家的体会是比较深的。首先是我们的高等教育规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二是高等教育教学的改革在稳步地推进,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基本的保证;第三是高等教育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的支持,这就是说,我国的GDP的增长与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是有直接关系的:第四是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的大学的建设取得了新的成效,尤其是“211”大学的建设应该说取得的成绩是非常显著的;第五是高等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现在已经占了我们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第六是高等学校办学条件在不断地改善;第七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第八是我国的高等教育的国际地位在不断地提高,这里主要的证明就是和一些发达国家之间签署了学历学位的互相承认的协议。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不仅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而且使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过程中迈出了关键性的步伐。立足于现在看,放眼今后的几十年或更长一段时间,我们相信,回过头来看高等教育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会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奠基工程,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
  在座的各位都是学校负责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的,或者是教育研究方面的专家,我们都认识到,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生命线。在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教育部始终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在重要位置。在“十五”期间,为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教育部出台了两个重要文件。一是2001年的4号文件,即《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就加强教学工作提出了12条针对性很强的要求。二是在2004年底召开了第二次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即2005年的1号文件,强调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牢固确立质量是高等学校生命线的基本认识,在规模持续发展的同时,把提高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两个文件,在高等教育界和高等学校产生了广泛影响,为加强高等学校教学工作,大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2003年以来,教育部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比如用信息技术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400多所高校的200多万名学生采用计算机进行个性化、交互式的英语学习:建设了1100多门国家级精品课程;设立“教学名师奖”,评选表彰了200名获奖教师;开展了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现已经到了本轮次评估的最后阶段了;建设了8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推进了网络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统考,这是指的网络学院:建设数字化图书馆与优质资源共享系统,这是指的仪器设备的优质资源共享。这些措施对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充分肯定已经取得的巨大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发展也是一个不断产生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当前,高等教育发展也面临着新的矛盾与问题,比如素质教育,再比如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关系问题。当然也包括许多其他问题,比如各类学校的协调发展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高等教育全局,以提高质量为中心,切实加强管理,努力办出特色,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二、切实把高等教育的发展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
  
  这也是这次国务院工作报告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十一五”时期我国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概括起来就是十个字:“素质教育,普及、发展、提高”。也就是以素质教育为主题,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面对新的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十一五’期间,高等教育发展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对于高等教育,这一战略决策完全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和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科学地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和人民的愿望。
  在我们的高等教育当中,有一块是职业教育,总理在说到高等教育的三句话中,有一句话就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因此在这段时间,我们要在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