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面向新世纪改革发展地学教育培养新型地学人才

作者:张国伟




  摘要:面对21世纪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地球科学的新发展,尤其面对我国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我国地球科学与人才培养提出了重大新需求。突出的是能源、资源、环境与灾害问题,关乎整个国家的长期战略发展,需要地学发展与人才培养能为满足国家需求作出新贡献。据此提出了新形势新需求下,我国高等地学教育与教学改革的建议和对新的地学人才的要求,以适应人类和国家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社会可持续发展;地球系统科学;教育与教学改革;新型地学人才;机制与体制
  
  一、地学新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人类社会发展的新需求
  (1)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
  人类社会发展面对全球变化与资源生态环境恶化,需要整体认识人一自然关系和整体地球系统行为与规律,维护地球的生命支撑系统。
  关于全球变化原因迄今虽仍有争议,但历经近10年来四大国际研究计划(WCRP,IGBP,IHDP,DIVERSITAS)研究,得出初步结论性认识(“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①人类整体作为一种地球上的智能地质营力加剧作用于地球系统,正在改变破坏人类自身存在发展的地球生命支撑系统;②地球现在正以前所未有的全球变化超过过去50万年的自然变率范围,以非同寻常的状态在运行,已威胁到人类和生命的存在发展;③人类整体行为有潜力改变地球系统,强迫影响地球系统运行,致使地球进入一个可能对人类及其他生命形式不友好的运行状态,有可能变成一个不适合人类与生命生存的星球。
  总之,人一自然关系正在加剧恶化,除自然因素外,人类活动引发的全球变化,已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发展,已成为自然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社会与自然科学问题和现实问题。重新认识人一自然关系,地球系统,适应全球变化,调整与规范人类行为,需要提出全球可持续发展管理战略和对策。
  地球科学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因此社会需求:“人类需要一个全球系统科学的全球系统对应变化中的地球的紧急挑战”,改善人类生存条件,规范人类行为,维护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重新整体认识、理解地球,要求地学领域扩展与加强社会功能,这是地学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2)扩展加强地球系统短过程与作用研究
  在加强整体地球认识与地球从内核到外层空间,从大陆到海洋,从遥远古老时期到现今长尺度的研究同时,现在社会更需要人类生存尺度的地学理论体系与方法,以适应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
  (3)能源资源需求
  能源需求已是世界重大政治经济核心问题,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紧迫的问题。而世界发展中国家正处于消耗资源的发展时期,对能源资源需求还正在快速增长。
  
  2、地学基础理论重大发展的新孕育
  (1)地球科学的发展,需要进行天体地球从内核到外层空间的各圈层,包括人类活动在内的相互作用与演化的统一整体系统研究,建立地球系统科学。这是人类生存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也是科技发展与建立新的地学理论体系的需要。
  地球系统科学与传统分支各学科关系和科学研究方向的新组合:地球系统科学不是代替各分支,而是需要以地球系统整体的理念、观念、理论知识体系构成新的统一认识基础,深化发展各分支。
  社会与地学发展新的需求,构建了新的研究方向,需要开展新的学科群的研究和向地球系统科学的核心问题探索攻关。
  世界科技发展与地球科学从外层空间、地表系统到地球内部的整体综合系统交叉研究,使地球科学正处在一个重大理论发展时期。
  (2)发展板块构造,创建后板块构造理论,正是天体地球复杂体系与极端条件下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地学理论的重要新发展。可以概括地说,在宇宙和地球内外动力学复合作用下,复杂多元非线性多重耦合系统是地球系统的基本运行机制。
  (3)全球变化,地球系统科学和板块与后板块理论及地球动力学正在孕育构建新的地球观和理论体系与知识结构,建立地学新的知识体系与方法。
  (4)面对新的发展,需要加强地学教育与人才培养,以适应发展,培养新型地学人才。
  
  3、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需求
  (1)我国发展战略与需求
  20世纪末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经济出现新格局——单极与多极世界的竞争,社会、经济、科技发展与人才的激烈竞争。
  从国内看,国家工业化过程是大量消耗资源时期,对地学提出了重大需求,资源、能源、环境、灾害已成首要突出问题,所以地学应该为国家和世界作出应有的新贡献。
  (2)我国21世纪上半叶发展与需求
  工业化与后工业化,现代化与后现代化使我国正处于双重压力与机遇的重要发展时期。因此抓住时代发展机遇,需要我国社会、经济和谐、稳定、安全、良好快速发展。对此,我国地球科学要面对国家改革开放,在两种资源、两种市场形势下,发展地学,培养新型地学人才,首先是要满足国家发展与安全需求。
  满足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需求的资源战略原则应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同时必须要有全球和人类整体与人一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平衡发展;资源-产业-市场-科技的政策支撑;现实、超前发展的和和平、非常、特别时期的国家资源战略与策略,国家安全,经济安全,环境安全,资源安全。
  因此综合上述,我国发展对地学教育与人才培养提出了重要新要求。
  
  二、新世纪需要新型地学人才
  
  1、21世纪对人才的新要求
  (1)社会发展需要新人才:需要科学与人文的交融,人与自然的协调,综合与专长,开拓创新与合作竞争的开发复合型人才。
  (2)科学发展需要新人才:掌握人类最新综合知识与技术,大视野、专长特长与开拓创造及合作共事的创新型人才。
  (3)需要培养适应世界新发展与国际新秩序、经济全球化,科技国际化的开放、合作、竞争与创造性人才。
  
  2、我国发展对地学人才的要求
  (1)我国高等教育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迅速发展,经历多年改革,取得重要发展,扩招之后,规模已居世界首位,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毛入学率达21%)。但在新的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仍面临着艰巨的教育与教学改革的历史使命,面对社会与科技发展,要建立真正适应我国社会经济与科技文化发展需求,培养创新人才和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教育体制,还任重而道远。
  (2)需要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的新型地学人才。国家需要复合型、创造研究型、应用型和管理型地学人才。地学发展需要适量、通用与高才的人才。目前我国地学又处在经历一段低谷之后的回升期,需求旺盛,但目前供需与流向脱钩,第一线适用人才贫乏,问题突出,急需解决。我国高等地学教育与人才培养需要适应满足我国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需求和培养参与当代地学新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