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与实践

作者:石光明等




  摘要:本文介绍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情况,对示范中心的实验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开放运行模式、网络信息化管理平台和师资队伍建设作了较详细论述。
  关键词: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
  
  一、实验中心建设的理念、思路、定位和目标
  
  以高等工程教育、创新人才社会需求、电子信息科学发展的趋势为依据,在“科学人文环境”熏陶下,以开放实验教学为基础,培养学生的“两个基本”(基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基本的工程素质)和“三创”(创新的思维、创业的精神、创造的能力)。为了将学生培养成为“厚基础、宽口径、创新性、复合型”的高层次人才,实验中心提出从“重视基础、强化能力”出发,以“发展个性、因材施教”为基本原则,实行“分层培养、启发创新”的教育教学思路。
  将实验中心建设成实验教学研究和改革的试验田,创新人才的训练场,建设成果的示范辐射源。构建国内一流,与国际接轨,集基础性、先进性、开放性为一体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实践中心。
  
  二、实验教学体系和内容的建设
  
  1.构架塔式结构的实验教学新体系
  为了有效地解决传统实验实践教学模式下学生知识面较窄、综合设计能力较弱等问题,我们构筑了一种实践教学新体系。该体系呈塔式结构,分为四个层次,即:基础实验层、提高设计层、综合应用开发层、科技活动层。四个层次均贯穿着研究设计型实验。实验中心为四个层次的实验教学确定了教学目标。
  基础实验层培养学生的基本工程素质,基本实验技能,基本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设计层培养学生知识更新、独立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的思维。综合应用开发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系统分析、应用、综合、设计与创新的能力。科技活动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工程设计与综合应用素质。以上四个层次的实验教学有利于“保证大面积成才,强化优秀生培养,促进拔尖生脱颖而出”的分层次培养。
  
  2.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创新意识,加强创新性、综合性、研究型的实验内容和项目
  为了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增强他们的知识获取、知识发现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实验中心针对实验体系中不同层次,设计了一系列创新性、综合性、研究型的实验内容,其比例达到40%。
  在基础实验层实行基本命题与扩展命题相结合。基本命题以单元电路为主;扩展命题是在其基础上,对单元电路的功能和性能要求进行扩展。在提高设计层设计了EDA、DSP、单片机、ASIC等领域的若干个专题项目,由学生自己选择。在综合应用开发层设计了涉及多个电子技术领域的若干个综合项目。到目前为止,已有3000名学生完成了近1000个自选题目。科技活动层中的实践题目有些来源于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有些来自社会需求,还有一些来自各类科技竞赛和学生的兴趣及创新要求。我校每届本科生中,有10%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活动,20%左右的学生参加省、国家级的各种科技竞赛,80%左右的学生参与校级科技活动,使学生受到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锻炼。在以上各层次中,实验中心总共开设了23门电工电子类实验课程,供学生选修。
  
  3.瞄准国际水平,组建了新技术实验平台作为提高设计层、综合应用层和科技活动层的支撑平台,实验中心分期组建了11个新技术实验室。这些实验室涵盖了当前电子信息技术的新领域,做到了实验内容及采用的实验技术与当前新技术同步更新。新技术实验室采取集中规划、集中投资、集中建设、集中管理的方式组建,实验室的负责人来自各学院,不脱离所依托的学科,不脱离理论教学和科研,具有比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保证了高层次实践教学人员的稳定,有效地实现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互通和结合。新技术实验室技术先进,创新氛围浓厚,与技术进步合拍,因而深受学生的欢迎,也引起了国内外许多著名企业的兴趣,目前已成为学校本科教学对外联系和展示的窗口。实验中心已经与十多家国际著名公司进行了多项合作,保证了技术和设备的先进性。新技术实验平台使学生不仅有长久的后劲, 而且具有一定的工程素质,能比较快地进入到研究和设计角色中。
  
  三、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1.基本原则
  实验中心确立了“保证大面积成才,强化优秀生培养,促进拔尖生脱颖而出”三个层次的分类培养目标,大力提倡教学方式由知识传授型向知识发现和知识创造型的转变;重视设计方法学变革,引入EDA技术,着力培养学生运用现代化设计工具的能力;加强数字化、综合化、系统化实验,对实验教学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精神。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实现了“四个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观察型、验证型实验与综合型、研究型实验相结合:软件仿真与硬件实验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2.实验教学的模式与方法
  实验中心针对不同层次的实验采用了三种不同的实验教学模式:基础层实验——采用“独立设课”的模式;提高设计层实验——采用“理论课与实验课融合”的模式;综合应用开发层和科技活动层——采用“学生自主组队、自选或自定题目,完全开放,以研究创新为主线”的模式。这三种不同的教学模式体现了实验的三性,即观察认知性、设计综合性和研究创新性。
  实验教学方法采用多种形式示教与学生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式,以夯实基础;大力提倡项目方式,提供一批创新性、综合性、研究型题目,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任务并为解决问题而实验;系统引进了EDA技术,淡化软件和硬件设计的界限,让学生体会和掌握设计方法学的革命所带来的变化——科学化和高效率;各实验室全面实行多媒体教学;建立实验中心网站,设有网上选课系统。新技术实验室已经实现了时间和实验内容的全面开放,基础实验室也正在逐步实现开放。实验中心采取以任务带实验、多媒体教学方法、实验室开放等措施,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基础层实验是塔式结构的底座,主要采用独立设课、必修的方式来实施。在完成仪器设备全面更新、规模扩大后,基础实验的改革重点转向实验内涵,主要表现在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对于一部分实验以任务书取代实验指导书。学生要根据任务书自行设计电路和测试方案,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设计和综合性实验,将实验题目分为“基本命题”和“扩展命题”两部分。“基本命题”部分是观察认知性质的;“扩展命题”部分则是带有一定探索性的,给学生发展个性、开拓思维留有一定的空间。将计算机仿真技术引入基础实验,引导学生以虚拟仿真与硬件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验,先做虚拟仿真,后做硬件实验。拓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