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经济数学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吴传生 李艳馥




  摘 要:文章讨论了经济数学课程教学面临的种种问题,分析了国内外经济数学课程教学的现状,从教学资源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提高经济数学课程教学质量和加强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的一些综合解决方案,重点介绍了经济数学教材建设的体会和经济数学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做法和设想。
  关键词:经济数学;教学资源;教学质量
  
  一、从经济数学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谈起
  
  经济数学课程是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获得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等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获得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并具有比较熟练的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经济、管理等学科领域内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它在培养经济管理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如此,经济数学的教学和课程建设受到了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教师的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由于经济数学教学开展的时间还不长,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还不够完善,课程建设相对滞后,在理工科大学数学课程教学中遇了一些问题:例如,如何处理好反映学科进展的新内容与传统的经典内容之间的关系?如何开展探究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大众化教育的形势下,如何在保证基本的教学质量和比较大学生受益面的同时,又能培养出一些优秀拔尖人才?如何将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的思想与数学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如何能够在数学教学中给学生以数学美的感受,化抽象为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处理好学时的减少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这些问题在经济数学课程的教学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近十年来,我们以经济数学课程教学为切入点,围绕上述问题,加强经济数学课程的教学研究,加强经济数学课程的建设与改革,较好地处理了传统与现代、理论与应用的关系,充分利用了现代教学方法与手段,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经济数学课程教学体系,取得了一系列教学研究与改革成果,产生了比较完整的教学资源。吴传生等人主编的《经济数学》系列教材是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的一的经济数学类教材,也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多所高校推广使用并受到好评;编写的与《经济数学》系列教材配套的《数学建模》、《数学实验》、《经济数学辅导教材》、《经济数学电子教案》等扩展性和辅导性教材已经或即将正式出版:承担的国家“九五”重点攻关项目的研究成果《微积分习题课学习系统MESS》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经济数学立体化教材建设”项目为“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计划”立项研究项目;研制的微积分课程测试系统在十多所高校推广使用,正在进行网络版的改造工作;开发的《经济数学素材库》和《经济数学网络课件》已在学校校园网上运行,受到师生们的欢迎。应该说,我们多年来从事经济数学的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积累了比较多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成果,在国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辐射作用,2006年,我校的“经济数学”课程获湖北省精品课程称号,并已经通过国家精品课程的评审,这标志着我们的经济数学课程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起点。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我们体会到,要解决前面所提出的经济数学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除教学的管理和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师个人资质这些因素之外,十分重要而又有效的措施是: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的经济数学教学体系,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精雕细琢,创建优质的纸质教学资源;另一方面,要建设与纸质教学资源相配套的包括网络教学资源在内的各类电子教学资源,形成完整的教学资源库。在教学中,充分发挥纸质教学资源与电子教学资源和网络教学资源各自的功能优势,使得三者之间互补互融,促进学生数学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
  
  二、经济数学教学内容改革和教材建设是经济数学教学资源建设的核心和基础
  
  二十多年来,尽管国内外的许多数学教育工作者和专家对经济数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建设和改革作了大量的工作,仍然没有能比较好地实现李大潜教授提出的“数学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到许多重要的数学概念、方法和结论,而且应该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使他们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领会数学的精神实质,知道数学的来龙去脉,在数学文化的熏陶中茁壮成长。为此,应该结合教学过程,使学生了解到他们现在所学的那些看来枯燥无味但又似乎是天经地义的概念、定理和公式,并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们头脑中所固有的,而是有其现实的来源与背景”这一目标。总体来讲,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教学内容简单和陈旧,缺少现代数学内容。
  2.经济和数学结合不够,不能很好地满足经济数学的教学需要。
  3.经济数学模型和实验的思想还没有贯穿到教学内容中。
  4.没有很好地实践因材施教。
  近十年来,我们对经济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和教材建设也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我们认为,经济数学教学应该把数学知识和经济学、管理学的有关内容进行有机地结合,强调对经济管理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的培养,在保持经典传统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适应经济类、管理类各专业对数学的要求越来越高的趋势,注重适当渗透现代数学思想和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对体系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突出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突出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应用背景,强调科学性、系统性、准确性和直观性,注重可读性,适当注意以计算软件带动数学计算。
  基于以上思想,从2003年起,我们编写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经济数学》系列教材陆续出版,在如下几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1.数学概念尽可能从几何直观、数值结果和经济应用实例引出,并能给出经济含义,使得学生深刻理解数学概念,建立数学概念和经济学概念之间的联系,逐步培养经济管理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和数学应用能力。重要的概念由各种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实际问题引出或给出其经济含义解释。
  
  2.以数学的基本内容为主线,重点讨论在经济管理科学中有用的数学基础知识,数学与经济学、管理学的有关内容有机结合。立足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数学基础知识与简单经济数学建模方法和数学实验结合,尽可能做到科学性、应用性以及趣味性比较完美地统一,能使学生逐步建立数学概念和数学思想,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