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以“用”为本 以“特”兴校

作者:陈小虎 邵 波




  近年来,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成为许多高等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目前,我国明确将办学定位为“应用型”的普通本科院校的数量已近200所,应该说,应用型本科教育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已日益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与关注,应用型本科院校正日益成为我国高等学校格局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是,不可否认,无论是社会还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本身对于“应用型”本科的概念、内涵以及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模式与发展路径等基本问题尚存在概念模糊、认识不清、理解不一致等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不利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而且影响社会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认知度,为此,有必要从理论层面对这些基本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一、应用性人才特点以及内涵分析
  
  培养目标是“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具有先决性质的核心概念”,是整个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最终归宿。因此,明确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规格特点,是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1.应用型人才是相对于学术性、理论型人才而言的人才类型
  高等学校的最初始、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职能就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高级专门人才按照人才培养规格大致可以分为学术人才与实用性人才两种类型。所谓学术人才,专指从事基础理论研究或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以及与此相关的研究的科学工作者,诸如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等等。他们的基本使命是运用各种抽象的价值符号系统构建某个学科或领域的概念、定律与学说,创造新知识。所谓应用性人才,泛指一切从事非学术研究性工作的实际操作者,诸如工程师、教师、医师等,他们的使命是在一定的理论规范指导下,进行社会化的操作运用,将抽象化的理论符号转化成具体的操作构思或产品构型,将新知识应用于实践。就高级专门人才而言,学术人才和实用人才的区别,显然不是绝对的,有时甚至是很模糊的,他们的劳动都属于马克思所说的“复杂劳动”,只不过一个偏重于学术理论的创造,一个偏重于新知识的应用而已。新知识的应用,本身也是一种“科学研究”的过程,是一种新知识的再创造过程,从“研究能力”与创新性来看,它在本质上与学术理论研究是类似的。因此,学术人才与实用性人才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可以并可能很和谐的统一在一个人身上。但是,从学术人才和实用性人才的劳动内容与形式来说,两者毕竟是有区别的。因此,培养这两种人才的教育过程和形式也必然有所不同。
  2.应用型本科人才相对而言是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
  当然,应用型人才又表现在多个方面,具体可以区分为研究应用型、工程应用型、技术应用型和技能应用型等类型。研究应用型人才的主要任务是探索和发现新原理,研究客观规律,并将客观规律转化为科学原理和学科体系。工程应用型人才则主要从事将科学原理及学科体系知识转化为设计方案或设计图纸。技术应用型人才主要是将设计方案与图纸转化为产品。技能应用型人才则主要依靠熟练的操作技能来具体完成产品的制作,把决策、设计、方案等变成现实,转化为不同形态的产品,主要承担生产实践任务。因此,对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所对应的学校类型当然也应该有所区别。对于学术性人才和研究应用型人才,显然主要应该由研究型大学和传统的“学术性、理论型”大学培养。而技能应用型人才,以前是中等专业学校人才的培养目标,但由于社会对人才需求层次的提高,中专毕业生就业岗位的下移,因此这一类人才的培养,目前主要由高职高专学校来承担。但是,在这两者之间的工程型技术应用性人才则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薄弱环节,而这正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出现的契机和动力所在。
  3.应用型本科人才是大众化背景下的高水平、高层次人才类型
  学术性人才与实用性人才,乃至承担各种类型的应用性人才培养使命的高等学校的科学合理的配置与建构,不仅与学校的办学传统、发展目标等息息相关,而且是由当时当地的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而起决定作用的。以美国为例,19世纪,随着《莫雷尔法案》的颁布,美国新型的赠地学院和州立大学从功利实用主义出发,确立了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方针,培养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所需的实用人才为自己的追求目标。到19世纪末,重在培养实用人才的院校在数量上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的学术型大学。据统计,美国从1900至1980年间,学术人才只占专门人才总数的5%左右,而工程师、技术员等实用性人才占到60%强,如果把“从事创造性职业的人员以及大规模信息手段的工作人员”也计算在实用性人才内,则其比例高达95%。可见,在经济发达的美国,高等学校培养的学术人才仍然只占少数,而培养实用人才的比例则较大,而且前者保持着明显的英才教育性质,后者则体现了很强的“大众化”教育色彩。但是,实用人才在数量上的大众化,决不意味着它不能产生“精英”,决不意味着它必然是低水平的。实用人才与精英人才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交叉的概念,实用性水平同样也可以是高水平的,是精英型的。
  
  二、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概念界定
  
  不同的高等学校为何种类型,处何种层次,并不是高等学校自身的意愿所决定的,主要由社会来认可和评判。但是,如果将应用型本科院校简单地归于传统的教学型普通本科院校,势必不能反映此类高等学校办学的特殊要求,不能突出其办学的特点。研究型和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特色在于研究,研究的价值在于创新,因而研究型和教学研究型大学需要在科学研究中追求创新,在不断创新中探求向学术型、理论型一流大学迈进的路径。教学型大学的特色在于人才培养,人才的实质在于质量,因而教学型大学需要在教学水平上提高质量,在人才培养中彰显特色,并以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体现自身的服务水平,获取社会认可。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市场需求和知识经济挑战的产物,是对我国传统的“大一统”的以“理论性、学术型”人才培养为追求的本科教育反思与突破的结晶。这类学校的特色应该在于应用,应用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因而这类高校需要在实践中确定自身的定位,以实践的成果检验应用的价值并求得自身的发展。为此,我们将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以高素质的工程技术型本科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以本科教学和学生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导,强调学用结合、学做结合、学创结合,以产学研合作教育为主要人才培养模式,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区域社会和行业发展服务的教学主导型普通高校归类为教学应用型,也就是将学校类型定为教学型,将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为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简称为教学应用型。同时,在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将培养直接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现场型“工程师逼近型”的高素质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着重应用型工程技术研究与开发,重视技术成果转化并以专利性技术与高科技服务社会的普通工程型本科院校界定为“工程应用型”。

[2] [3]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